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8年来共收治食管、贲门癌共355例,其中同时性双癌5例,占1.4%,经手术和病理所证实,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双原发癌5例,男性,年龄42~67岁.例1术前诊断食管下段癌,术中见下段肿瘤5cm×4cm×3cm,中段2cm×1cm×1cm,癌间距2.5cm,病理诊断均为鳞癌.例2术前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术中见中段  相似文献   

2.
<正> 胃食管双原发癌较罕见,现将我科1987年6月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男性、47岁。主诉进行性咽下食物梗噎感8个月。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X线钡餐检查见食管中段有8.5cm范围粘膜充盈缺损,上端在气管分叉平面,以食管右侧壁缺损明显,局部粘膜纹理中断。诊断为“食管中下段癌”。手术探查除发现食管中下段癌肿外,同时见胃底贲门部大弯侧有一4cm×4cm大肿块、质硬。术中行食管癌及胃大部切除术、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病理检查:食管蕈伞型鳞状细胞癌,侵及外膜层。胃底贲门部溃疡型高分化管状腺  相似文献   

3.
例1,女,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8个月入院。食管胃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长约5.0cm狭窄,壁僵硬,粘膜破坏,通过稍受限,胃底扩张度欠满意。电子胃镜示距门齿32~36cm新生物隆起,溃疡形成,质地硬、易出血。病检报告食管鳞状细胞癌。2000年3月在气静麻醉下,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见食管下段质硬肿物长约4.0cm,肿物下缘距贲门约4.0cm。作上腹正中切口,贲门处一肿物约3.0cm×2.5cm,质较硬,切除中下段食管,贲门及部分胃体胃底,残胃呈管状与食管于右胸顶吻合。术后病理报告:食管下段髓质型高分化鳞癌,癌组织侵及深肌层;贲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外…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胃转移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胃转移临床上较少见 ,本院 1 976年至 2 0 0 1年 5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 6 86 8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胃转移 1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5 5 .6岁 ;食管胸中段癌 1 1例 ,下段癌 3例。胃转移灶居贲门1 1例 ,胃小弯 3例 ;术前均未确诊 ,术前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重复癌 5例 ;内镜检查 1 1例 ,诊断为食管贲门重复癌 4例、食管中、下段双源癌 1例 ,2例因镜身不能通过食管病变而漏检胃 ,4例诊断为食管癌 ,但胃粘膜正常。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手术探…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 3岁。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阻感 ,近来症状加重 ,于 2 0 0 2年 9月 18日来院就诊。X线诊断 :食管中下段改变 ,考虑早期占位病变。胸部CT示双肺无异常。B超 :肝、胆、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心电图 :窦性心率 ,正常心电图。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 ,无异位激素内分泌症状。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中段食管考虑小细胞癌。行开胸探查术 ,术中发现胸中段食管可扪及一约 1.5cm× 1cm× 1cm肿物 ,未浸透纤维膜 ,肺门及隆突下均有数枚肿大淋巴洁 ,胃贲门右侧有一 2 .5cm× 1cm× 1cm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 :…  相似文献   

6.
例1,男性,51岁,有上腹部疼痛史10多年,近1月来疼痛持续,曾呕吐2次,黑便1次而入院。检查:左锁骨上凹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胃镜检查:食管、贲门正常,胃体上部小弯侧有3cm×2cm大小浅糜性区,胃角光滑,胃窦部粘膜色泽稍苍白,幽门孔园,蠕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1.5cm×1.0cm×0.5cm大小粘膜隆起,表面有渗血。病理检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8岁 ,主因进食时吞咽困难 ,剑突下疼痛 ,伴胸骨后闷胀感 2 0 d入院。查体 :体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剑突下轻压痛。胃镜检查见食管中段距门齿 2 5 cm 9点处有一1.0 cm× 0 .8cm大小圆形隆起 ,表面光滑 ,色泽正常 ,取活检 5块。病理检查发现 ,食管粘膜下灶性小细胞癌浸润。行食管中段癌切除 ,食管胃吻合术。切除标本显示 ,距上切缘 5 .0cm处可见一 1.7cm× 0 .7cm× 0 .3cm大小的粘膜面凹陷 ;另有 1.8cm× 1.8cm× 1.1cm食管旁淋巴结 1个 ;光镜下见粘膜凹陷处为慢性溃疡 ,其底部可见大量小细胞浸润 ,组成细胞圆形或不规…  相似文献   

8.
<正> 我科从1978~1993年利用远距离治疗机,治疗35例晚期不宜手术的贲门癌,取得了一定的姑息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9例,发病年龄46~77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8.5%。就诊时间距初发症状3~20月不等。当时病人健康行为状态按Karnofsky评分为50~60分。均由外科确认已不能手术治疗。1.2 诊断 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鳞癌4例,腺癌23例(其中低分化腺癌11例,粘液腺癌9例,未分类3例)。另经细胞学涂片找到癌细胞6例。由X线征象确诊2例。1.3 病变范围 单纯青门区受侵16例,累及食管下段2例、胃底及胃小弯11例,食管下段胃底及胃小弯同时受侵6例。管腔狭窄12例,溃疡2例.胃底受侵伴扭曲7例,软组织块影3cm×4cm~7cm×6cm14例。1.4 照射方法 参照全胃充盈X片征象,在钡透下定位,照射一般超出病变周围3cm,应包括食道下段、胃底贲门、胃小弯、胃左淋巴结区及肝门区,面积约在8cm×10c0~10cm×12cm。为了保护正常组织,通常根据病变部位和肿块大小的不同,除个别病例给于6野交叉照射外,多数采用凸字形野前后对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半年而入院。纤维胃镜检查:胃体中上部小弯后壁见一约6cm×7cm×5cm的溃疡型肿物,表面被多量污秽苔,向上浸润至贲门,质脆,触之易出血;胃窦幽门前区见一约3.5cm×4.5cm×4.0cm的溃疡型肿物,浸润幽门。胃镜诊断,胃多原发癌。两个病灶分别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并发胃窦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10.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腮腺血管瘤比较少见。我科1986年~1989年3月手术治疗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11个月,最小者42天,3个月者8例。肿瘤最大者为9cm×8 cm×6 cm,最小者为3 cm×2.5cm×1.5cm。合并表面皮肤改变者10例(均为毛细血管瘤)。其中11例病理检查: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1.
食管平滑肌肉瘤较罕见,我们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1岁。进食阻挡感半年,加重月余,以平滑肌肉瘤收住院。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下段占位8cm×5cm,粘膜光滑。在全身麻醉下经左胸第7肋间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有一8cm×8cm肿块,边界清,向右及后方呈外凸性生长,表面结节状,与降主动脉及心包粘连严重,切除困难。病理报告:食管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8岁 ,主因间断性腹痛、腹胀伴食欲不振两年 ,近日加重入院。查体 :腹平坦 ,剑突下偏左可触及一 5cm× 5cm大小包块 ,边缘光滑 ,无压痛 ,质韧。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正常。B超示上腹部实质性占位。CT检查 :肝左叶外形增大 ,可见边缘光滑、锐利、低密度圆形肿块影 ,1 5cm× 1 3cm×1 0cm大小 ,内见坏死区。剖腹探查 :肿瘤位于肝左外侧叶 ,大小约 1 8cm× 1 5cm× 1 0cm ,质韧 ,偏硬 ,表面呈灰白。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2 病理所见肿瘤呈椭圆形 ,1 8cm× 1 4cm× 8cm大小 ,包膜完整 ,表面光滑。切面呈实性 ,灰白颜色 …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9岁,上腹胀痛半年,饭后加重伴纳差及饱胀感,乏力消瘦来院就诊。体检:神志清,营养差,腹平坦,软,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剑下压痛。辅助检查:B超:胃充液好,饮水500ml,十二指肠可见8cm×8cm×6cm憩室。消化道钡餐:食管及胃未见异常,十二指肠降部水平段后方可见一约9cm×8cm×8cm囊性存钡区,诊断十二指肠水平段后方憩室。手术所见: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约10cm×8cm×8cm,质脆,缔部后0.5cm,内有食物残渣,肠壁切面大致正常。镜检:憩室壁由肠壁四层组织构成,黏膜下层可见胰腺腺泡组织和一些导管组织。病理诊断: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胰腺移位…  相似文献   

14.
粟连秀 《华夏医学》2004,17(3):311-311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剑突下胀痛1 0年,加重2年于2 0 0 0年6月1 9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深压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周围血象:RBC3.84×1 0 1 2 /L ,Hb93g/L,WBC6 . 6×1 0 9/L,中性粒细胞0 .75 ,淋巴细胞0 .2 5。胃镜检查:胃体、胃窦溃疡恶变可能性大。手术见胃底部有一肿块约8cm×6 cm×2 cm,胃窦部肿块约2 cm×2 cm×1 .5 cm,胃窦部、胰腺旁及小肠系膜均见肿大淋巴结。行全胃切除术。病理检查:送检全胃一个,剪开见胃底有一溃疡型肿物,6 cm×5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鱼肉状、质脆;胃窦部见一溃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因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86例按肿瘤部位浸润范围归纳为 6类 ,施行不同手术方式。①残胃部癌 13例 ,9例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②残胃贲门部癌 4 6例 ,3 8例施行了全胃贲门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③贲门部癌 8例 ,直径小于 3cm ,施行贲门部食管胃局部切除、食管残胃胸内吻合 ;④食管下段部癌 11例 ,施行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 ;⑤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7例 ,5例施行了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术 ;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1例 ,施行食管大部切除 ,倒转近端空肠襻代食管 ,食管空肠弓上吻合、空肠空肠吻合。结果  72例再次手术切除了肿瘤 ,手术切除率 83 .7%。术后 2例分别死于结肠坏死和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 3例 ,吻合口狭窄 6例 ,切口感染 7例 ,脓胸 3例 ,膈下感染 3例 ,剖胸止血 1例 ,结肠坏死 1例。随访 1989~ 1999年 5 5例切除病人 ,术后平均寿命超过 2年。结论 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仍应采用积极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选用合适手术方式 ,注重手术质量 ,是提高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1 90 6年 Baur首次报道该病以来 ,国内已有数十例报道。临床上该病术前易误诊 ,治疗意见亦有分歧。现报告我院自1 977年 9月 -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3例病人 ,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诊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例 1 .患者 ,男 ,5 6岁 ,因进食阻挡感 5个月入院。食管钡餐示食管下段 6cm长充盈缺损及狭窄 ,食管壁僵硬 ,粘膜破坏。诊为下段食管癌 ,行手术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术后 1 4d顺利恢复出院。病理检查 :肿瘤为息肉状突入腔内 ,灰褐色 ,5 cm× 3cm大小 ,表面有糜烂及浅溃疡 ,切面为黑褐色。镜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男,42岁,4月前时有剑下隐痛,偶有食物通过缓慢感,外院“B”超,钡透均未见异常。胃镜:贲门收缩对称,小弯与前壁交界处有约0.5cm×0.5cm 局部充血,粘膜粗糙,取活检,病检诊断:贲门分化腺癌。术后标本贲门小弯1.0cm×1.1cm 粘膜粗糙,轻度充血,病理诊断:贲门小弯侧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随访3年,患者仅吻合口狭窄,恢复工作。例2,男,49岁,1周前进食时不慎将鱼刺咽下,感异物存于食道。胃镜:胃角正中0.5cm×0.5cm 圆形浅凹陷,底复白苔,粘膜轻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5 6岁 ,1 972年上腹部被车撞伤 ,当时感上腹部疼痛 ,经保守治疗好转 ,但劳累、阴雨天时感上腹不适。 1 985年 9月出现左上腹疼痛 ,食后饱胀 ,食欲减退 ,乏力 ,并发现左上腹有一手拳大小包块 ,囊性感 ,不活动 ,叩诊实音。X线检查 :胃小弯受压 ,胃向前移。B超 ,于肝左叶下方 ,胃后方见一囊性肿块 1 1 .5cm× 7.5cm× 6cm ,与肝、脾、肾无关 ,与胰尾相连。术中所见 :囊肿位于胃后壁 ,胃结肠韧带下 ,约1 0cm× 8cm× 8cm ,与胰腺相连 ,离断胃结肠韧带后显露囊肿 ,表面呈黄白色 ,穿刺出黄色液体 ,行低位横向切口 2 5cm…  相似文献   

19.
胡健  常栋  龚民 《北京医学》2016,38(1):20-23
目的 总结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经计算机选取2000-2012年本院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49例,其中5例为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观察症状持续时间;钡餐下食管形态学改变,包括食管最大宽度及狭窄长度变化;胃镜下贲门黏膜改变;食管下段压力变化,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继发性贲门失驰缓症平均年龄(54.0±23.7)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4.6±0.7)个月,检查显示食管贲门狭窄长度平均(3.80±0.26)cm,食管最大径平均(4.32±0.64)cm,食管下端括约肌测压(LES)检查平均(40.50±0.70)cmH2O,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贲门及纵隔占位,手术探查病理证实胃黏液腺癌1例,贲门腺癌2例,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1例,纵隔型肺腺癌1例.结论 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少见,临床诊断中多存在误诊,延误治疗,应根据患者资料全面认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7.14%,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14%;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在MSCT图像上可见贲门及食管管壁呈环状或结节状增厚,管腔变小而不规则;贲门呈鸟嘴样变浅39例,鸟嘴消失呈向内突起改变31例;受侵胃底、胃体及胃窦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其中有2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发现肝转移。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早期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敏感性强,对肿瘤分期可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