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在患者人院第1周和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肌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脑血管患者肌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肢体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对7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心理护理。结果:步行恢复率54%,坐位、站立位达到平衡86%。结论:早期、及时、有效、个体化、系统化的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例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各具备25例患者的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内患者采取常规形式的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方式,分别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以及总体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采取不同方案的护理工作以后,实施Barthel指数法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的优势于参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同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积极的早期功能锻炼护理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将生活质量进行提升,进而获得到更加广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早期康复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有所下降,但脑卒中后残疾病人却不断增加。忽视早期及较长时间的功能训练是导致永久性残废的主要原因。因而,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脑卒中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的康复。现将我国偏瘫肢体早期功能康复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抑郁及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48h后,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而SDS、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尽早行肢体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入院即给予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辅以心理护理;对照组2周后给予康复护理。应用徒手肌力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3周后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4-2005年5月对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汪玲怡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6):471-472
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中的一类疾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其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卒中后存活患者中约75%-80%留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各项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减轻后遗症,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代偿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肢体功能锻炼的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品管圈组与常规锻炼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治疗,品管圈组按照品管圈原则设计锻炼方案并进行治疗,常规锻炼组按传统的肢体功能锻炼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力指标恢复情况、肢体运动能力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品管圈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肢体运动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肢体功能锻炼的治疗效果,加快运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波参数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21例为康复组;22例作为对照1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2组。运用肌电仪追踪分析肢体恢复过程中患肢正中神经F波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康复组和未康复组F波的波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卒中早期,瘫痪侧F波的波幅异常,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未康复组瘫痪侧F波波幅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F波波幅是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评价的1项比较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科的9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与普通病房对照组。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按照卒中单元运作要求的模式进行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8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肢运动功能评价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8周后,l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的Bartel指数及Fugl—Meyer值较普通病房对照组同一时间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总有效率较普通病房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接受内科常规相应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实施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15d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x^2=18.250)。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72小时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由神经内科医师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由康复医学科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在帮助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疾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锻练于2d进行,30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明确优于对照组p〈0.05(x^2=6.4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锻练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更早、更好的恢复患肢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2例(脑血栓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18例),都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用运动疗法(Bobath训练)及作业疗法(改善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巴氏指数评定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时的肢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状况。结果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功能状况恢复好,一般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恢复早期)或发病后后3~6个月(恢复中期),这两个时期是康复治疗和各种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有助于促使肌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向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和协调运动(痉挛消失)发展,使神经功能缺损能明显减少,提高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0.
承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