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对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MI后溶栓治疗40例及23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振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溶栓治疗组TO较保守组明显降低(P〈0.05),TS明显升高(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患者的HRT现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4.
田长明 《中原医刊》2011,(16):67-6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根据有效24h动态心电图表现,分析比较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及36名健康者的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O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O明显低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组(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20±2.01)%与(9.62±6.64)%,P〈0.01];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高于猝死组(P〉0.05);TO、TS与年龄、LVEF、LVED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应用TO、TS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析,作为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对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MI后接受溶栓治疗的40例(治疗组)及未采取溶栓治疗的23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振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数据,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T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明显升高(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患者的HRT现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贾晓辉  房振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22-4023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HRV)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33名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入选,平均随访6个月。心率震荡的值用两个参数表示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TO、TS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结果心肌梗死后死亡组(5例)TS明显减弱(P〈0.05),TO明显升高,与幸存组(28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HRT参数TO和TS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情况,探讨HRT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择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者68例(A组),左心室正常者60例(B组),另选择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3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3组的窦性HRT初始值(T0)及震荡斜率值(TS),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A、B2组与C组比较,TO值均明显增大,眄值则明显降低(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与B组比较,A组TO值增大、TS值降低显著(P均<0.01),TO及TS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窦性HRT现象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左心室肥厚者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60例AMI患者和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获取HRT和SDNN指标。定量测量HRT包括TO、TS及TT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T、TO、TS与SDNN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AMI组与对照组HRT各指标及SDNN均存在显著差别(P〈0.05),AMI组TO、TT明显高于对照组,TS、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MI组TS与SDNN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与SDNN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TT值增大,提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结合TT可能会对TO、TS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危险度分层,TT可能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将Hoher文件在HRT!View V0.06—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对TO、TS与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TS明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TS减低,HRT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明军 《西部医学》2012,24(3):499-50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震荡起始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58)%VS(-2.22±1.01)%,P〈0.001],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9±2.65)ms/RR VS(7.36±1.34)ms/RR,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减低,故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oronary artary desease,CAD)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C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0例,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TO值明显升高[(0.06±0.59)%vs(2.32±1.04)%,P〈0.001],TS值明显降低[(5.78±2.66)ms/RRvs(7.46±1.54)ms/RR,P〈0.01];TO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对临床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45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比较3组受试者TO及TS均值,以及TO及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健康对照组比较,TO增加,TS减低,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俊玲  郑菊 《西部医学》2007,19(4):558-5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是否存在心率震荡(HRT)的进一步降低,并了解HRT参数与心率变异(HRV)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53例AMI后窦性心律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AMI组30例和AMI合并2型糖尿病组23例,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心率震荡值用两个参数TO(震荡起始)、TS(震荡斜率)表示,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获得。同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进行测量。结果53例AMI患者存在HRT的全面减弱,表现为TS降低,TO升高;AMI合并2型糖尿病者HRT减弱更加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HRT参数TS值在AMI患者减少,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HRT减弱更加明显,在AMI患者中HRT参数TS与SDNN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情况,探讨患者自主神经状态.方法:原发性高血压8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5例,左心室正常组44例;健康对照组47例共3组.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左心窒肥厚组、左心室止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合并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窒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治疗对CHF患者心率震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通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503-504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24h动态心电图(24hDCG)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以及缬沙坦干预后HRT的变化。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62例,分为CHF组(27例)和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口服1月后复查24hDCG监测。结果正常对照组TO〈0,而CHF组TO〉0;CHF组的T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HF患者口服缬沙坦1个月前后对比,HRT有明显改善:TO下降,偈升高。结论HRT降低可以做为预测CHF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缬沙坦能改善CHF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HRT,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寞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0例)服用培哚普利前后窦性心率震荡指标(TO、TS)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O、T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培哚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的同时心率震荡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从而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军钓鱼台干休所卫生所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美国Space Lab分析系统对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斜率(TS)、动态心率震荡(TD)等心率震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O、TS、TD、SDN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TS、TD、SDNN呈负相关(P〈0.05);TS与TD、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呈负相关(P〈0.05);TD与TS、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指标明显减弱,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心率震荡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有效可靠无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并评价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HRT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79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183;d^-1),37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183;d^-1)。所有AMI患者于发病后6-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2个月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获得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48例有室性早搏的非心脏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MI患者急诊PCI后TO、TS的变化及应用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后TO、TS的变化。结果AMI发病后6-21 d,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减低(P〈0.001);随访12个月后,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TO降低,TS升高(P〈0.001),缬沙坦组TO低于贝那普利组,而TS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尽管经急诊PCI治疗,AMI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仍减弱,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都可以改善AMI患者的HRT指标,缬沙坦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68例,分为DCM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DCM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2月后复查24h DCG监测。结果DC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降低;DCM患者口服比索洛尔2个月后,HRT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下降,TS升高。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DCM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可作为DCM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改善DCM患者HRT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