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检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为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别采取全自动血凝仪对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在急性期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疾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光荣 《江苏医药》2002,28(12):949-949
血浆D 二聚体 (DD)是交联纤维蛋白水解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 ,其增高是作为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本文用乳胶法 (LATEX)测定了 1 3 0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浆DD含量 ,旨在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肝病组 :本院 2 0 0 0年 8月至 1 1月住院肝病患者 1 3 0例 ,其中男 88例 ,女 42例 ,年龄 2 9~ 68岁。其中急性肝炎 60例 ,慢性肝炎轻度 1 8例 ,慢性肝炎中 重度 2 5例 ,肝硬化 1 6例 ,重型肝炎 1 1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3 0~ 64岁。…  相似文献   

3.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诊疗价值天津市民族医院(300122)张令生王惠珍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对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化  张继斌  张建富 《江苏医药》1999,25(6):474-475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体在江.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后者进一步受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发生降解,形成D-二聚体(DD),这是一项监测纤溶活性有价值的指标;纤维蛋白原(Fg)是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我们通过测定D-D、Fg含量,旨在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纤溶活性和凝血改变。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1)正常非孕组:生育期健康非孕妇女10例,年龄25~34岁,平均29岁,均为健康供血者。(2)正常妊娠组:初孕妇20例,年龄25~32岁,平均岁,孕32周~用周,平均36周。(3)妊高征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数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治疗3周后凝血纤溶系统基本恢复正常,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1].小动脉血栓致脑血管闭塞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1].小动脉血栓致脑血管闭塞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检测意义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提高对疾病的判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并对其实施D-二聚体的检测与相关数据统计、整理,最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且D-二聚体含量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对诸如急性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存在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效果,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D-二聚体血浆浓度变化。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D-二聚体浓度在(187±032)~(199±03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0±009)mg/L(P<001)。15例AMI溶栓再通的D-二聚体于溶栓后6小时高达(2211±496)mg/L,24小时后降至治疗前(242±078)mg/L水平。而溶栓未通组D-二聚体于溶栓治疗后第5天达高峰,15天降至治疗前水平。未溶栓组D-二聚体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检测D-二聚体对AMI溶栓疗效具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刘玉茹  王惠珍 《河北医药》1999,21(4):293-293
纤溶系统是人体防止血栓形成,维持血流畅通的主要成份,其主要功能是清除淤积在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维持肌体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平衡。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tpa可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后者使血栓中纤维蛋白水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FX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1]。其血浆浓度的升高反映了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本研究主要测定D二聚体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2.
邱杰夫  葛长江  骆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39-1939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42例到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年龄53~90岁,男21例,女21例),分别于急性期(<6天,n=27,年龄53~87岁)和亚急性期(6~20天,n=15,年龄51~90岁)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同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20例其他非凝血及血栓性疾病患者(年龄61~87岁)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期未见升高(<0.5mg/L),而在亚急性期显著升高(≥0.5mg/L,0.5~2mg/L),亚急性期与对照组(<0.5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急性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正常值为<0.5mg/L)。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纤溶系统显著激活并非在急性期,而是在亚急性期。这也为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景枝  夏伟娟 《河北医药》2008,30(8):1210-1211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FⅩⅢ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1].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以分析D-二聚体在脑硬死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变化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Clauss法以及乳胶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为严重,则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显著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行常规治疗与HBO治疗,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三组D-二聚体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HBO组患者痊愈率与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HBO组与常规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0 d后HBO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D-二聚体能够有效反映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发展与治疗效果,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显著地效果并降低血浆内D-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娟 《贵州医药》2001,25(5):401-402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25例)、肺心病好转期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 -二聚体浓度,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进行。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好转期患者的血浆GMP-140、D-二聚体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与好转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肺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赵小峰 《淮海医药》2013,31(2):152-152
目的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等进行评估。方法对我院4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160例住院患者的血浆D-Dimer定量检测,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组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Dimer的差异性。结果结果显示疾病组与体检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临床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血浆D-Dimer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机体可能处于纤溶活性增高状态,应予以重视,结合临床进行进一步的必要检查。对相关疾病的诊断、进程的追踪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二聚体数值升高与老年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间100例老年性脑梗死住院病历,整理、分析其D-二聚体检测数值;本组病例所指老年人界定年限为65岁以上。结果采用静脉血测血浆D-二聚体数值,正常范围以(0-0.55)μg/mL为标准,100例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数值均不同程度升高,升高范围在0.56-4.02μg/mL,其中数值明显升高者38例,数值中度升高者36例,数值轻度升高者26例;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闭塞19例,基底节区35例,丘脑区24例,双侧脑室旁18例,脑干12例,小脑半球4例;病情程度:轻度者27例,中度者33例,重度者40例。结论 D-二聚体数值升高与老年性脑梗死间存在正向关系,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有否复发等,此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治疗、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D-二聚体连续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根据D-二聚体的水平来指导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方法统计我院住院497例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周期的D-二聚体水平,来判定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病程的进展。结果 D-二聚体在脑梗死病程血栓形成初期水平明显增高,溶栓后48h到72h回复正常。结论在脑梗死发病初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明显提示作用;在溶栓的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监测有利于对溶栓治疗的效果的评估,并科判断脑梗死的愈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测定了50例高血压病(EH)患者和25例健康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以评价其与EH之间的因果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5例健康人(男14例,女11例),年龄34岁~70岁(53.8岁)作为对照组;50例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