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旱莲草化学成分旱莲甙A和旱莲甙B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梅  陈雅妍 《药学学报》1996,31(3):196-199
自旱莲草(Eclipta alba(L.)Hassk)全草中分得4个三萜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UV,1HNMR,13CNMR和13C-1HCOSY)解析,2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刺囊酸(echinocysticacid,I)和齐墩果酸(oleanlicacid,II),另2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旱莲甙A(eclip-tasaponinA,II)和旱莲甙B(ecliptasaponinB,IV)。I和II为首次从鳢肠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旱莲草中旱莲甙D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梅  陈雅妍  邸晓辉  刘梅 《药学学报》1997,32(8):633-634
旱莲草中旱莲甙D的分离和鉴定张梅陈雅妍邸晓辉刘梅(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药理室,北京100700;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旱莲草[E.alba(L.)Hassk]系鳢肠属植物的药用全草,中医用其滋补肾阴,凉血止血,乌须发[1]等。对其中...  相似文献   

3.
自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叶中分离出两种新皂甙,分别命名为刺人参甙O和P。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甙O的结构鉴定为:3-表齐墩果酸-28-氧-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甙P的结构为3-氧-β-D-吡喃葡萄糖基白桦脂酸-28-氧-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高效制备液相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旱莲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friedelin,1)、正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2)、十一酸(hendecanoic acid,3)、正二十八烷(octacosane,4)、正二十六酸(hexacosanoic acid,5)、正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6)、furohyperforin(7)、furoadhyperforin(8)、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9)、正三十烷酸(n-triacontanoic acid,10)和正十八烷(n-octadecane,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6.
黄毛忽木皂甙A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毛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为五加科木属植物。从其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皂甙化合物(I),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MS,Longrange 1H-1HCOSY和1H-13cHETCOR)解析和化学反应(酸水解,乙酰化和碱水解)证明,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该化合物是一个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黄毛木皂甙A(aradecoside A)。  相似文献   

7.
从云南甘草中分出2个新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这两个新皂甙为:3β-羟基齐墩果-11,13-二烯-29-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和3β,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二烯-29-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分别命名为:云南甘草皂甙A和B。  相似文献   

8.
伊贝碱甙A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b系百合科贝母属伊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用贝母之一,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版药典。主产于新疆,具有产量高、生物碱含量高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于1985年在吉林省引种栽培伊贝母获得成功。为阐明吉林省栽培的伊贝母的有效成分,以便扩大栽培和应用,我们研究了伊贝母的生物碱成分,曾分离到西贝素、西贝素-3β-D-葡萄糖甙和贝母辛。在继续研究中,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皂甙分离和鉴定技术的新进展,内容包括旋转管式逆流层析、硼酸盐络合形式的 HPLC、棒柱层析等分离技术,及激光解吸(LD)、次级离子(SI)、快速原子轰击-碰撞活化(FAB-CA)质谱、双向高效薄层色谱(2D-HPTLC)、紫外-圆二色谱(CD)激子手性法、新的核磁共振技术等在皂甙结构解析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绞股蓝酮甙A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乍浦  曾宪仪 《药学学报》1996,31(9):680-683
自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um (Thunb.)Makino)中分得一新天然化合物,命名为绞股蓝酮甙A(gypentonosideA),经理化分析及光谱(IR,MS,1H-NMR,13C-NMR,2D-NMR)解析,其结构式如1所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苗药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C.A.Mey]石油醚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对了哥王乙醇提取后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  相似文献   

12.
徐芳  谭为  陈燕  何江  赵军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2):104-106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洋甘菊与其误用品黄花补血草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洋甘菊与黄花补血草的性状鉴别特征为:洋甘菊花为头状花序,茎表面草绿色;黄花补血草花呈漏斗状或倒圆锥状,茎中空,表面浅褐色。显微特征区别:洋甘菊茎横切面可见厚角组织、中柱鞘维管束,黄花补血草茎横切面无厚角组织、中柱鞘维管束;粉末鉴别中洋甘菊的花粉粒外具钝刺状突起,黄花补血草花粉粒有的外壁有1列排列整齐的小型细胞。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桑叶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 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长穗桑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Diels-Alder类加合物, 分别鉴定为mulberrofuran F1 (1)、mulberrofuran F (2)、chalcomoracin (3) 和kuwanon J (4); 2个查耳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morachalcone A (5) 和isobavachalcone (6); 3个黄酮类化合物, 鉴定为 norartocarpetin (7)、kuwanon C (8) 和6-geranylapigenin (9)。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 化合物4579为首次从桑叶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5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 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人肿瘤细胞A549、Bel7402、BGC823、HCT-8以及A2780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桑叶U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0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 nm,流速为0.6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1μl.结果 建立了桑叶专属性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不同产地桑叶样品具有较好的相似度.结论 UPLC指纹图谱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桑叶的快速鉴别,可以为桑叶的质量控制和市场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萱草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萱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 自萱草根[Hemerocallis fulva(L.)L.]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hydroxynaphthalide(1),3α-乙酰基-11-氧代-12-乌苏烯-24-羧酸(2),3-氧代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3),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4),3α-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5),β-谷甾醇(6),25(R)-螺甾烷-4-烯-3,12-二酮(7),2’,4,6’-三羟基-4’-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8),α-乳香酸(9),β-乳香酸(10),11α-羟基-3-已酰基-β-乳香酸(11)及脂肪族化合物(12)。除化合物1,6,8,1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9,10,11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斩龙剑中新苯丙素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玄参科植物斩龙剑(Veronivastrum sibirica (L.)Pennell.)的根部分得九种化学成分,分别为斩龙剑甙A(sibiriosideA,Ⅰ)斩龙剑甙B(sibiriosideB,Ⅱ),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Ⅲ),6-(4-methoxyferulpol)mioporoside(Ⅳ),scrophularioside(Ⅴ),6-O-阿魏酰梓醇(6-O-trans-feruloylcatalpol,Ⅵ),阿魏酸(ferulicacid,Ⅶ),胡萝卜甾醇(daucosterol,Ⅷ)和β-谷甾醇(Ⅸ)。其中斩龙剑甙A和斩龙剑甙B为新苯丙素甙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莲叶、尖瓣海莲叶的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外观性状观察、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海莲叶、尖瓣海莲叶在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药材性状表现为干燥叶展平后均呈矩圆形或倒披针形,网状脉序,革质;显微鉴别特征均为两面叶,叶表皮为复表皮,由2层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含单宁,下表面具气孔,多为不等式类型;中脉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叶肉组织薄壁细胞均含单宁和草酸钙结晶,海莲薄壁细胞含单宁多,含草酸钙结晶少。结论:本实验研究了海莲叶、尖叶海莲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海莲药材鉴别、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墨旱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墨旱莲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色谱柱:Bet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体积分数为1%的磷酸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1%的磷酸乙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精密度与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RSD小于5.0%,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墨旱莲药材分为合格品和非合格品2类,合格品产地为浙江、江西、广东、武汉、江苏(苏州)、江苏(南京)、湖南、辽宁、河北、山西、北京、上海、安徽、海南,非合格品产地为河南、吉林、福建、山东、陕西(西安)。结论该指纹图谱研究及聚类分析方法可用于控制墨旱莲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