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对鼠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的影响滕伟禹汤浩(中国医科大学听觉研究室沈阳110001)目前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 morhage,SAH)后约有31%~66%的病人出现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约30%CVS病人产生迟发性脑缺血(DIND),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恶化和死亡。治疗上主要以...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脑外科(150086)刘世凯,杨立庄,郝淑波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高危险性并发症,是病人致...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28例临床分析孙中武,陈竞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脑动脉在一定时间内呈异常的(非生理性供血调节而言)收缩状态[1]。出血后立即发生,1h内结束的为急性痉挛(ACVS),此仅在动物实验中见到;3...  相似文献   

5.
置换CSF综合治疗SAH22例疗效观察颜玮茹(桂林市人民医院)关键词脑脊液;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治疗ObservatioinsontheCurativeEffectofSubstitutiveCSFComplexTreatmentfor22Cases...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255120)山东淄博矿务局中心医院季占胜陈卫国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严重并发症,是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本院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57例SAH患者,其中15例出现CVS,现就其防治的...  相似文献   

7.
硝苯吡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046000)梁小乐空军北京医院谢满红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和心肌损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并发症,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一年来我们收治SAH48例,随机分...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报告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750001)杜秦川马瑞莲马王景1995年3月~1996年2月,我们在止血降颅压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为低钠血症)、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CSF)冲洗置换...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脑血管痉挛(CVS)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血管痉挛可分为两类:(1)临床上表现的脑血管痉挛,即脑血管狭窄导致缺血综合征约占20%~30%。(2)放射学上的脑血管痉挛,即脑血管造影上可见脑血管直径缩小约占40%~70%。(3)TCD检测时的脑血管痉挛,即根据脑血流速度判断,其发生率为62%。近年来治疗血管痉挛的方法较多,而尼莫通是其中一种有效药物。笔者就尼莫通治疗SAH后CVS的疗效观察,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病共17例,男11例,女6…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观察王维和耿佃盛高庆利(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神经科256400)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危重症。近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在患者发病3日内行DS...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发出血性脑梗塞闵连秋杨丽(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春海(锦州石化公司职工医院)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发的出血性脑梗塞国外已有报道[1、2]。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报道2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64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8例Hunt δ Hess分级Ⅲ级以上的重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16例痊愈,1例因血管痉挛继发广泛脑梗塞而植物生存,1例Ⅴ级病人于发病24小时内再发出血死亡。结论 对重型动脉瘤性SAH要早诊断、早治疗;可采用DSA、MRA、CTA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同时要尽早实施有效的病因学治疗;手术或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新方法。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所致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病人16例,采用等容稀释加多巴酚丁胺和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脑电和CT检查正常。基底动脉TCD血流速度和心输出量分别由治疗前的51±13.6cm/s和4.60±1.6L/min增加到治疗后的70±12.6cm/s和11.5±2.86L/min(P<0.05)。除两例肢体肌力由原来的Ⅲ级恢复到Ⅳ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总有效率高达94%。结论:该法治疗CVS有效。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预防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预防脑血管痉挛的研究王向宇陈长才李铁林朱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作者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王向宇、陈长才、李铁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朱诚)的病...  相似文献   

15.
脑创伤后常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易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而后者是加重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及早诊断CVS,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创伤后,早期(5天内)颅内各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变化来判断CVS...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再发出血16例张朝玲王相英李跃成李艳芳林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林州456550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发出血,是指SAH患者经过治疗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的再次出血。目前,随...  相似文献   

17.
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TCD、CT及临床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 对30例重型脑外伤住院病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8」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Fisher改良分级评估SAH程度,并于入院24h后,第3d、5d、7d、10d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CA)颅外段血流速度检测。结果 13例病人为CVS,其中轻度6例,中度5例,  相似文献   

18.
饮酒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附16例报告)张国华,王维平,母成贤,徐素彩,刘登会,王青翠附属二院神经内科(050000)石家庄铁路医院内科,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饮酒,诱发近年来,作者收治16例饮酒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进展李义召,郭沂涟,李明欣,刘俊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常于初发症状恢复后数天又再度恶化,这是由于血管痉挛(VS)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DID).影像学上VS发生率达50%一70%...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血管痉挛 (CVS)也称颅内动脉痉挛 ,为颅底大动脉的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形态学变化 ,从而在动脉造影时表现的管腔狭窄。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其造成的脑缺血是SAH患者致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防治CVS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抗CV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SAH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 发病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 30 %左右 ,其出现的时间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 3~ 2 1天 ,最常见于 4~ 14天。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