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建立犬喉返神经损伤模型,应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作为喉功能恢复的治疗手段,观察犬环杓后肌肌球蛋白重链成分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3在郑州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进行。取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第1~5只犬在喉返神经切断后通过直接缝合法吻合神经,其中第1只犬不干预;第2只仅给予喉返神经间断性的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4h/d;第3只给予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间断性的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4h/d;第4只接受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喉返神经为间断性处理,4h/d,环杓后肌为持续性处理,24h/d;第5只犬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均为持续性,24h/d。总的时间为2个月。第6只动物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不做吻合及神经肌肉刺激。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参数为波宽1ms、刺激频率30Hz,刺激强度5~10V。2个月后第1~5只动物取左侧环杓后肌,第6只动物取左右两侧环杓后肌,ATPase染色观察Ⅰ,Ⅱ型纤维比例,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凝胶染色比较犬环杓后肌肌球蛋白重链各成分。结果:①Ⅰ/Ⅱ比例:环杓后肌ATPase染色提示第4,5只犬左侧与第6只犬的右侧接近(0.89,0.96,0.82)。第6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中Ⅰ/Ⅱ为1.5。②S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图像分析结果:第6只犬左侧环杓后肌中ⅡB型纤维所占比例明显低于ⅡA;第1只犬左侧环杓后肌表现为ⅡA比例增高,ⅡB比例减低;第2只犬左侧环杓后肌ⅡB降低更明显;第4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肌球蛋白重链成分的比例几乎与正常右侧的环杓后肌相同。结论:对失神经支配或支配神经损伤的环杓后肌应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可以有效地维持肌肉中Ⅰ和Ⅱ两种类型纤维的比例,持续应用优于间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犬喉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的模型,模拟临床喉损伤,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作用下,观察环杓后肌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3在郑州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进行,选用成年健康杂种犬6只,建立左侧喉返神经损伤模型,于左侧环杓后肌外侧植入两根刺激电极,上下电极之间相距0.5cm。第1只犬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仅立即行喉返神经吻合术;第2只犬在行喉返神经切断吻合后,作喉返神经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第3只犬在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第4只犬在作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和环杓后肌的连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第5只犬在作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的连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第6只犬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不做吻合及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刺激参数采用单相方波,刺激频率为30Hz,波宽为2ms,幅度为5~10V。2个月后,麻醉下处死犬。取每一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和第6只犬的右侧环杓后肌标本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①犬环杓后肌背面大体观察:第1,2,3只犬左侧肌肉厚度比右侧略薄;第4,5只犬两侧肌肉比较基本一致;第6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明显萎缩,厚度明显变薄。②犬环杓后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第1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较明显减少[(9975.33&;#177;2067.74)比(17038.00&;#177;3870.87)平方象素。P=0.00:(389.51&;#177;53.512)比(505.87&;#177;67.58)象素,P=0.00].第4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和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无明显差异[(15427.70&;#177;6985.83)平方象素,P〉0.05;(458.49&;#177;105.64)象素,P〉0.05]。第5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无明显差异[(13974.75&;#177;5488.02)平方象素。P〉0.05;(452.33&;#177;89.39)象素,P〉0.05]。结论:对环杓后肌的持续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可以有效的维持环杓后肌的形状和正常的结构,减少环杓后肌的纤维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犬喉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的模型,模拟临床喉损伤,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作用下,观察环杓后肌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3在郑州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进行,选用成年健康杂种犬6只,建立左侧喉返神经损伤模型,于左侧环杓后肌外侧植入两根刺激电极,上下电极之间相距0.5cm。第1只犬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仅立即行喉返神经吻合术;第2只犬在行喉返神经切断吻合后,作喉返神经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第3只犬在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第4只犬在作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的间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4h/d)和环杓后肌的连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第5只犬在作喉返神经吻合后,作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的连续性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第6只犬在喉返神经切断后,不做吻合及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刺激参数采用单相方波,刺激频率为30Hz,波宽为2ms,幅度为5~10V。2个月后,麻醉下处死犬,取每一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和第6只犬的右侧环杓后肌标本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①犬环杓后肌背面大体观察:第1,2,3只犬左侧肌肉厚度比右侧略薄;第4,5只犬两侧肌肉比较基本一致;第6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明显萎缩,厚度明显变薄。②犬环杓后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第1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较明显减少[(9975.33±2067.74)比(17038.00±3870.87)平方象素,P=0.00;(389.51±53.512)比(505.87±67.58)象素,P=0.00];第4只犬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和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无明显差异[(15427.70±6985.83)平方象素,P>0.05;(458.49±105.64)象素,P>0.05]。第5只犬的左侧环杓后肌横截面积、肌纤维周径与第6只犬右侧环杓后肌相比无明显差异[(13974.75±5488.02)平方象素,P>0.05;(452.33±89.39)象素,P>0.05]。结论:对环杓后肌的持续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可以有效的维持环杓后肌的形状和正常的结构,减少环杓后肌的纤维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应用时间不同的情况下,观察实验动物模型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3在郑州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进行,选用成年杂种犬6只,喉返神经切断后通过直接缝合法吻合神经,分别给于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不同时程的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通过采集肌电图和声门图像,并予及喉返神经Mallory神经组织染色,观察声门活动恢复情况和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实验动物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提示进行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的动物,双侧环杓后肌的电活动基本上是同步的.声门活动恢复.没有出现喉的联带运动。②进行喉返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的动物,再生数量(≥759)明显多于未进行处理的动物(580),而且随神经肌肉刺激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将神经肌肉刺激间断性应用于喉返神经,持续性应用于环杓后肌可以获得最佳的声门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应用时间不同的情况下,观察实验动物模型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2/2003-03在郑州大学耳鼻咽喉研究所进行,选用成年杂种犬6只,喉返神经切断后通过直接缝合法吻合神经,分别给于喉返神经和环杓后肌不同时程的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处理,通过采集肌电图和声门图像,并予及喉返神经Mallory神经组织染色,观察声门活动恢复情况和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实验动物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提示进行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的动物,双侧环杓后肌的电活动基本上是同步的,声门活动恢复,没有出现喉的联带运动。②进行喉返神经肌肉刺激处理的动物,再生数量(≥759)明显多于未进行处理的动物(580),而且随神经肌肉刺激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将神经肌肉刺激间断性应用于喉返神经,持续性应用于环杓后肌可以获得最佳的声门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颈袢神经同喉返神经远心端吻合常常使用在重建喉肌功能的手术中,吻合后环杓后肌的电生理特性可能发生改变,我们为研究环杓后肌的电生理变化而做此研究.方法:14只混种狗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动物暴露双侧喉返神经后,将其切断,立即将颈袢神经同其相吻合,为实验组.另一组动物为正常对照组.9周后,暴露吻合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刺激环杓后肌,并记录对应的声门开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和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阈值.正常对照组同样测量这两个值.结果:实验组的声门开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是(4.864±1.46)V,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阈值是(0.46±0.15)V,而正常对照组的两个值分别是(3.36±1.25)V和(0.39±0.21)V,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颈袢神经吻合喉返神经重建9周后,环杓后肌电生理特性较正常动物没有明显改变.提示使用较小的电刺激就能够促使颈袢神经重建的环杓后肌发生收缩,从而达到开大声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后的自我修复效果。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喉返神经5 mm长度的挤压损伤,对照组仅暴露神经,不造成损伤。在术后4周、8周及12周检测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受损神经组织学及甲杓肌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及受损神经的轴突个数逐渐恢复,直到术后12周,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4周,右侧甲杓肌中BDNF的表达量最低,之后逐渐增加,直到术后12周BDNF的表达量远远超过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单侧喉返神经挤压伤后存在自我修复,该修复能力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喉返神经修复术中,经咽下缩肌入路解剖显露神经,以利于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2007-2010年1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术中切断咽下缩肌,自入喉处向近心端显露喉返神经,继而行神经粘连松解术1例,神经断端吻合后表面自体静脉套接术10例.手术前后喉镜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游离显露咽下缩肌后方喉返神经,行喉返神经修复术,术后8例患者(73%)发音接近正常,2例患者(18%)发高音时略有嘶哑,1例患者(9%)正常发音时有嘶哑.其中1例行喉返神经松解术,术后喉镜提示声带活动完全恢复,10例行喉返神经断端吻合术,术后仅1例完全恢复声带活动,2例部分恢复,其余7例无明显活动.结论:喉返神经修复术中,经咽下缩肌入路解剖显露神经,有利于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9.
鼠喉返神经切断吻合术后的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炳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80-2881
目的:利用鼠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该神经端端吻合及喉返神经与迷走神经中的喉返神经束端侧吻合进行了检测对比。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端端吻合组及端侧吻合组,术后1个月,分别对比观测两组甲杓肌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时及波幅。观测系统为国产NDI-200P型肌电诱发电位仪。结果:各组间潜伏时及波幅值差异均呈显性(P<0.05)。切断后诱发电位缺失。结论:端侧缝合法确定是一种能使失神经支配的远端神经重新获得再支配的手术方法。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鼠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该神经端端吻合及喉返神经与迷走神经中的喉返神经束端侧吻合进行了检测对比。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端端吻合组及端侧吻合组,术后1个月,分别对比观测两组甲杓肌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时及波幅。观测系统为国产NDI-200P型肌电诱发电位仪。结果各组间潜伏时及波幅值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切断后诱发电位缺失。结论端侧缝合法确实是一种能使失神经支配的远端神经重新获得再支配的手术方法。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下降,其中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现将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