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等中心等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以CT定位进行多野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6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1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8.4%,其中显效57.3%,有效41.9%,无效公1.4%,直径3-5cm的病灶疗效最佳。结论: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对提高恶性肿瘤得的疗效效果有重要价值。直径3-5cm的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等中心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以CT定位进行多野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63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1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8.4%,其中显效57.3%,有效41.9%,无效仅1.4%;直径3-5cm的病灶疗效最佳。结论 多野放射治疗CT定位技术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直径3-5cm的肿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放射治疗前后的CT评价(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放疗疗效的评价十分重要(根治和姑息放疗),CT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周围侵犯情况,淋巴结及肺内和胸膜转移情况。现对我院2001~2003年来行放疗的食管癌病人胸部CT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用Diode探测器测量光子线束治疗中患者接受剂量的方法,验证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并与Diode探测器测量剂量进行比较.方法 用60Coγ射线、6 MV X射线、水模体和固体模体,开展Diode探测器的重复性、剂量率响应、非线性剂量响应及刻度因子等实验.根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在不同条件下,研究剂量随机器角度、能量响应、源皮距、照射野、楔形角度、挡块和托盘因子等变化的影响,求出Diode探测器校准因子,用仿真人模体、Diode探测器、6 MV X线束,验证骨盆、头颈等部位剂量.再用Diode探测器测量6 MV X射线照射9例放疗患者的头颈、胸及腹等部位的剂量.结果 仿真人模体骨盆前面,左、右两侧(加楔形和不加楔形角度),以及头颈部左、右两侧(戴面具和不带面具)条件下,Diode测量值与TPS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在±3%以内;放疗患者的头颈部两侧(戴面具)、胸部及腹部,Diode测量值与TPS计算值的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 用Diode探测器验证放疗患者剂量方法准确可靠,能快速获得数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treatment dose of the patient with Diode for photon beam in radiotherapy,and to validate the treatment do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Methods Experiments of the reproducibility,dose rate dependence,non-linearity dose response,and calibration factor in 60Co γ and 6 MV X beam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ode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phantom and in water phantom.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linic treatment,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chosen to observe the dose changes with the angle of incidence,energy response,distance of source to skin,field size,wedge angle,block and tray using ionization chamber and water phantom.The Diode was pla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lid phantom to obtain the correction factors.The doses of the chest,abdomen,and head and neek were verified with the Alderson phantom and Diode.Diode doses of the pelvis,head and neck at 14 points on the patient were measured.Results The Diode was irradiated at the points of the Alderson phantom,such as AP,RL and LL of the pelvis,with and without wedges,RL and LL junction of the neck and chin,with and without mask,the maximum relative deviation of doses was within ± 3% between Diode and TPS.The Diode was plac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n the patient,including chest,abdomen and head and neck.The relative maximum deviation of doses was within ±5% between Diode and TPS.Conclusions The Diode method is reliable for measuring the exposure doses of the patient in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治疗口腔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口腔癌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舌癌12例、牙龈癌6例,溃疡灶20个,平均直径(2.3±0.7)cm,颈部转移淋巴结10个,平均直径(2.8±1.7)cm.根据病变情况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联合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单纯采用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颈部转移淋巴结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首次治疗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溃疡面及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溃疡面的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粒子置入均顺利完成,分布满意,共置入粒子8~29颗/例,平均15颗/例.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溃疡病灶平均长径分别为:(2.1±0.6)cm(t=3.559,P<0.01)、(1.7±0.5)cm(t=7.609,P<0.01)、(0.7±0.6)cm(t=11.508,P<0.01).颈部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ET-CT显示病灶代谢活性较术前明显减低.治疗后6个月,8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例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行第2次置入.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是治疗口腔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 X 线征象与诊断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低张双重造影方法,分析了1 2 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 X 线资料。结果:12 例中, 腺癌9 例、恶性淋巴瘤2 例及平滑肌肉瘤1 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 例、乳头部5 例、乳头上区4 例、乳头下区2 例; X 线表现为不规则狭窄及充盈缺损,亦见不规则腔内钡斑。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X 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若能结合临床并仔细观察 X 线征象, 可减少误、漏诊。某些 X线征象对于决定能否外科手术切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EPID对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治疗中对照射野位置的验证是放疗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2000-2004年我科应用Varian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头颈部、乳腺、胸腔内以及盆腔肿瘤的照射野进行了动态的射野验证和修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计算机X线摄影(CR)及屏(铜)-片成像在放射治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将98颗直径为6 mm的塑料小球作为信号源分别置于丙烯树脂板和仿人体头颅模型上,分别用EPID、CR成像和屏(铜)-片成像方式获取图像.由3名放射科医师用5等级判别法各自独立阅片,用Rockit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ROC分析. 结果 当信号置于丙烯树脂板上时,EPID、CR及屏(铜)-片成像的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9923、0.9901及0.9862,两两比较t检验,其P值分别为0.5841、0.3743及0.4236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信号置于人体头颅模型上时,EPID、CR及屏(铜)-片成像的Az值分别为0.8237、0.8089及0.7075,两两比较t检验,EPID与CR成像,P=0.435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ID与屏(铜)-片成像,P=0.0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与屏(铜)-片成像,P=0.0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具备EPID或CR摄影装置的前提下,尽量不使用屏(铜)-片摄影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软状态二次复形真空袋体位固定误差,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能否使用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漏气真空袋120例为对照组,抽取半软状态二次抽真空复形真空袋45例为实验组,应用模拟定位机对照射前、后测量灯光野与照射野X、Y、Z方向的移动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漏气真空袋体位固定患者的X、Y、Z坐标的偏差率为5.83%,而半软状态二次复形真空袋体位固定患者X、Y、Z坐标的偏差率为35.6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故提示不能使用二次复形真空袋作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X-刀治疗中,使用真空袋体位偏差率及偏差幅度低,具有较好的体位固定效果,能保证良好的体位重复性。半软状态二次复形真空袋则有较大偏差率及偏差幅度,不宜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继续应用,应当重新制作真空袋进行CT定位。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临床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0例恶性肿瘤患者、157例健康体检者及113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TSGF含量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SGF检测可作为临床上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是健康人群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较好的过筛实验。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放射治疗中遇到的许多急迫任务之一是深入探讨分割治疗的理论。各个单位使用各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因此用相同的标准来比较和估价它们是非常必要的。理论上这种标准可以从特定的治疗方式中对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提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正常组织抵抗放射损伤的能力随照射体积之增大而衰减;对达到相同生物效应(如红斑或耐受量)的照射剂量与治疗体积(或面积)成反比。Paterson 曾以计算图表的形式描述了体积和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然剂量与照射面积或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1例肝恶性肿瘤、2例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下分别接受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术,并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复查,1例患者肿瘤完全失活,达到完全缓解,另2例肿瘤大部分坏死、但周围仍有部分活性,其中1例还出现远处转移,分别达到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结论 纳米刀消融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消融手段相比优势独到,应用前景广泛,但在其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证,并注重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作者6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颅内病变2381例,男1288例,女1093例,年龄3~84岁(平均45.8岁)。良性颅内肿瘤1020例中,垂体腺瘤446例,脑膜瘤254例,颅咽管瘤148例,前庭神经鞘瘤103例;恶性肿瘤796例中,脑胶质瘤360例,脑转移癌360例;脑动静脉畸形374例,脑功能性疾病191例。详细分析了各种肿瘤或病灶用γ刀的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及定位方法等,对各种肿瘤治疗结果作了初步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对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效果;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可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γ刀治疗后反应性脑水肿发生率为0.75%。结论 γ刀对多种脑部良、恶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但应用不当可造成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仔细设计毁损靶点,准确剂量布局,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最有效措施,以获取最佳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坏死的原因、采用介入放射插管技术、通过超选择性血管内区域灌注高浓度的溶栓、扩溶和营养性药物。对 8例病人 10个髋关节 2 0次治疗。结果 :关节疼痛缓解至消失 6例 ,明显减轻 2例 ,患肢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5例、好转 3例。有效率10 0 %。结论 :介入放射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之一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资料与方法按照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模拟布源,在螺旋CT导引下局部麻醉进行125I植入,术后1、2、6、12个月随访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例顺利完成植入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21个病灶中,18个病灶布源满意,满意率85.71%(18/21),5例完全缓解;10例12个病灶部分缓解;稳定2例4个病灶。总有效率80.95%(17/21)。随访2~52个月,5例于半年后失访,2例分别于植入术后7、10个月死亡。另10例中,2例刚植入术后2个月,其他生存1年8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1例,1例已超过52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对肝脏恶性肿瘤有较好局部控制率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1.0T高场开放MRI中一种新型的LITT电极进行肝恶性肿瘤热消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带有封闭冷却循环的小型6F双管保护导管,利用一个可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确定外周带前列腺癌在3.0TMR扩散加权成像所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无需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51例前列腺癌病人在前列腺切除术前接受了MR成像,包括了b值为0、50、500、800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根据Gleason主要分  相似文献   

19.
CT测定甲状腺体积(重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扫描测量甲亢患者甲状腺重量,并对其准确性进行研究,为临床^131I治疗甲亢测量甲状腺重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TCT-300/EZ全身CT扫描系统,(1)对15个甲状腺模型进行扫描,利用CT机的体积计算功能计算甲状腺模型体积,甲状腺模型的实际体积通过模型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2)131例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行甲状腺扫描,计算甲状腺体积(重量)。结果:(1)甲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virus,简称EBV)IgG抗体。北京地区血清标本418份,阴性者8份(1.91%),阳性者410份(98.1%);长治郊区血清标本158份,阴性者9份(5.69%),阳性者149份(94.3%);宜昌市血清标本142份均阳性(100%)。经X~2检验,P<0.005,各地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EBV感染极其广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