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命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后,观察组PaCO2、呼吸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肺康复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治疗1d,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检验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d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心率(HR)、呼吸(R)等临床检验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法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玉平  石春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82-1683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通气,监测治疗前后1h、12h、72h血气变化,比较两组血气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血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iPAP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PaO2、降低PaCO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97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胸腺肽α1辅助常规治疗)。1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2一般指标比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2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2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间。3统计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前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胸腺肽α1辅助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44-3445
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30日至2013年5月30日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并在使用解痉、止咳、吸氧、抗生素的基础上,再加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76.00%(19/2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8.0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胸部肿胀时间、呼吸频率、胸闷时间、咳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率加快的症状: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结论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雾化吸入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尼可刹来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血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11.3±0.9)、(5.9±1.1)kPa]明显优于对照组[(10.3±1.0)、(7.6±1.8)kPa](均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朱平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51-2952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两种通气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方式不同分为PCV组40例和VCV组50例.结果 PCV组平台压(Pplat)、CVP变化差(△CVP)分别为(23.8 ±2.0)cm H2O、(4.4±0.8)cm H2O明显低于VCV组的(25.8±2.6)cmH2O、(5.1±0.9)cm H2O(均P<0.05).而两组△PO2、△PCO2、C反应蛋白、IL-8、sICAM-1无明显差异.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方式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效果优于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赖善福  涂福文 《中国医药》2014,(12):1749-175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持续吸氧和内科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8% (30/31)]高于对照组[83.9%(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70±6)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治疗前[(48 ±6)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60±10)mmHg],二氧化碳分压[(42±5)mmHg]低于治疗前[(64 ±8)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4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18.7±3.0)d比(15.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6.1% (5/31)比25.8% (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参数,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疗效。方法比较24例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序贯组)和22例采用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常规组)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的差异。结果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1±4)d]、住院时间[(17±3)d]、有创通气时间[(5.0±2.2)d]较传统组[分别为(17±8)d、(27±6)d、(13.5±5.7)d]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58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应用组(Ⅰ组27例)及非早期应用组(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等。结果58例患者中有54例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减慢,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动脉血pH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病情好转时间(2.3±1.1)h、机械通气时间(5.9±2.7)h,与Ⅱ组的(5.7±3.2)h、(9.8±4.3)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5.64,均P〈0.01);Ⅰ组全部治愈(100%),无气管插管及死亡病例,Ⅱ组27例治愈(87%),气管插管4例,其中死亡2例(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肌抗阻力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康复护士指导下进行持续8周的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包括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和腹肌抗阻训练。腹肌抗阻训练时及训练前后均给予双鼻氧管低流量持续吸氧1 h。对照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进行血气分析( PaO2、PaCO2)、肺功能检测(FEV1、FEV1/FVC%)和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检测(MIP、MEP)。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比较(tPaO2=2.95、tPaCO2=2.07)、肺功能比较(tFEV1=2.38、tFEV1/FVC%=2.04)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比较(tMIP=6.40、tMEP=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tPaO2=19.23、tPaCO2=3.05)、肺功能比较(tFEV1=2.67、tFEV1/FVC%=4.19)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比较(tMIP=9.09、tMEP=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呼吸肌抗阻力呼吸训练可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肺功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锡国  张秀芳 《中国医药》2010,5(11):987-988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 4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祛痰和低浓度氧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pH、PaO2均升高,PaCO2下降[治疗组分别为(7.38±0.10)、(94.1±4.9)mm Hg(1 mm Hg=0.133 kPa)、(42.7±4.3)mm Hg,对照组分别为(7.36±0.11)、(69.7±3.6)mm Hg、(69.1±3.8)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PaO2升高与PaCO2下降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曾小丽 《中国医药》2008,3(7):418-419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4h后测定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和用力肺活量(FVC),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24h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的改善情况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BIPAP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较好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11病例匹配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24、48 h的RR、HR及SaO2、pH值,PaO2、PaCO2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和辅助呼吸机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2、24、48 h的SaO2、pH值、PaO2均高于对照组(t=4.46、3.82、3.49、2.97、4.08、7.75、5.09、3.72、4.13,均P<0.01),治疗后24、48 h的RR低于对照组(t=2.63、3.81,均P<0.01).观察组治疗48 h后APACHE Ⅱ评分为(16.7±1.2)分,低于对照组的(18.9±1.1)分(t=6.73,P<0.01);辅助呼吸机评分为(3.0±0.5)分,低于对照组的(3.5±0.6)分(t=3.51,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6.66%,对照组的病死率为36.66%,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6.054,P<0.05).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中应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指数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按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1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气氧分压(PAO2)、PaO2、呼吸指数(RI)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COO2).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中度和重度AECOPD组功能衰竭器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轻度,且重度组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能够反映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发展状态,并可以将其作为预测此类患者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03例,且均经大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纠正呼吸衰竭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4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使用1周,分别观察第5、7、14天大便隐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大便隐血情况分别为第5天10例,第7天5例,第14天0例;对照组大便隐血情况分别为第5天26例,第7天22例,第14天18例。观察组有效率[100.0%(53/53)]高于对照组[64.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8%(2/53)]低于对照组[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病死亡、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等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全组病死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爱平  郭韶梅 《江西医药》2012,47(10):858-859,927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e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02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Iti,(PaC0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68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检测呼吸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结果:56例患者完成最后的试验研究,其呼吸训练前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2.85±0.71)L、FEV1(1.95±0.64)L、FEV1/FVC(68.81±9.86)%、PEF(5.21±1.91)L/s;呼吸功能训练后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VCmax(3.10±0.95)L、FEV1(2.29±0.99)L、FEV1/FVC(74.24±13.09)%、PEF(5.84±1.77)L/s,经比较各项指标呼吸训练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呼吸训练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COP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比较两组FVC、FEV1和FEV1/FV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1.90±0.19) L、(2.26±0.25) L和(68.41±5.6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观察组)=9.92,11.62,9.72;t(对照组)=9.70、8.76、9.41,均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8.37、7.72、7.5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7,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