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氨瑞林在诱导排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丙氨瑞林在对无排卵者诱导排卵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WHO II型无排卵患者1155个周期,A组572个周期,月经周期d2开始使用hMG促排,至hCG日。B组583个周期,在A组方案基础上,d2开始肌注醋酸丙氨瑞林0.15mg/d至hCG日。二组均待有优势卵泡时注射hCG,指导同房或行IUI术,其后行黄体支持治疗。结果:A、B组患者的卵泡(直径≥16mm)数(2.7±2.3枚vs2.0±2.0枚)、排卵数(2.2±2.1vs1.8±1.8)、排卵日(12.2±2.5d vs12.5±2.1d)、hMG用量(10.8±2.3支,12.3±5.3支)、hCG日子宫内膜厚度(8.9±1.7mm vs9.3±1.7mm)、双胎妊娠率(16.6%vs13.7%)、三胎妊娠率(5.5%vs6.5%)和多胎妊娠率(22.1%vs20.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泡平均直径达到14mm日LH水平(7.5±3.9U/L vs4.1±3.9U/L)、周期取消率(17.8%vs2.6%)、流产率(26.8%vs4.6%)、轻度、中重度OHSS发生率(5.5%vs1.0%,0.5%vs0)、临床妊娠率(9.6%vs22.4%)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MG+丙氨瑞林诱导排卵方案与单用hMG比较,既能达到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又能降低周期取消率、流产率和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补佳乐在诱导排卵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补佳乐是否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的子宫内膜发育。方法45例不明原因或男方因素的不育妇女分为三组,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组(CC组)、克罗米芬 补佳乐组(CC PGV组)各15例,观察三组hCG日及hCG 9d激素环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hCG日子宫内膜类型。结果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 9d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而CC PGV组内膜厚度均明显大于CC组。CC组和CC PGV组子宫动脉PI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结论小剂量补佳乐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地塞米松(DEX)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50名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 ̄7日口服CC100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DEX1.0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叶酸片0.5mg/d。月经第8日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时,肌注hCG10000IU,36h后性生活。观察2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日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2日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C抵抗的PCOS患者,DEX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排卵结局和不同受精方式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100例需诱发排卵或行宫腔内人工受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hp-hMG或hMG促排。用化学发光法测量基础及治疗各期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的时间和剂量、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但hCG注射日大卵泡数(1.8±1.3vs2.5±1.9)、E2水平在hp-hMG组显著低于hMG组(577.77vs925.23pmol/ml),而P/E2水平无明显差别。合并两组后LH<4IU/L组的排卵率(100%)、妊娠率(27.5%)明显较LH>4IU/L组(90%和10.0%)增高,当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在8-12mm时妊娠率最高(21.3%);IUI患者hCG注射日E2水平、卵泡数(>14mm)和卵泡破裂数在妊娠组显著高于非妊娠组(E2:1324.00±971.52vs733.97±724.87pmol/L;卵泡数:3.28±2.39vs2.19±1.55;卵泡破裂数:2.2±1.1vs1.2±0.5),而P/E2在妊娠组显著低于非妊娠组(1.25±1.20vs2.62±2.05)。结论:hMG和hp-hMG在促排卵治疗中无论是排卵率、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但hp-hMG更为有效;基础LH水平在促排卵治疗中对排卵率和妊娠率有重要作用;hCG注射日的E2和P/E2水平与妊娠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陈骞  孙海翔  胡娅莉  王玢  张宁媛 《生殖与避孕》2008,28(12):730-733,719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COH)周期中注射hCG当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2个IVF/ICSI周期,根据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组,A组:内膜厚度≤9mm,38个周期;B组:内膜厚度10-11mm,111个周期;C组:内膜厚度12-13mm,169个周期;D组:内膜厚度14-15mm,118个周期;E组,内膜厚度≥16mm,66个周期。结果:C组和D组的临床妊娠率(65.68%,67.80%)和种植率(42.59%,43.76%)显著高于A组(65.68%,33.23%)、B组(50.45%,34.31%)和E组(53.03%,31.89%)。结论:注射hCG当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了IVF-ET的治疗结局,厚度处于12-15mm时,更适宜着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自然周期和hCG诱导排卵的自然周期内膜准备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377例准备冻融胚胎移植(FET)者均采用监测排卵准备内膜,其中182例为自然周期组,195例为hCG诱导排卵自然周期组。比较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冷冻胚胎数、解冻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hCG诱导自然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亦低于hCG诱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流产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自然周期使用hCG诱导排卵有可能提高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已证明在许多用 hMG 和 hCG(hMG/hCG)诱导排卵的病人中黄体期血催乳素(PRL)升高。高 PRL 血症对妇女生殖周期和生育力有不利的影响,包括改变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卵泡形成及黄体功能障碍。所以 PRL 升高已暗示作为解释 hMG/hCG 治疗周期中排卵和妊娠率之间差异的因素。本文作者研究了使用 hMG/hCG 诱导排卵的病人中黄体期 PRL 升高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作者连续分析96例妇女中240个 hMG/hCG 诱导排卵周期。月经第三天开始用 hMG(含 FSH、  相似文献   

9.
张敏  齐聪  张勤华 《生殖与避孕》2010,30(9):601-604,600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汤联合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排卵治疗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45例排卵障碍型不孕患者随机分成A组(CC)、B组(CC+阿司匹林)、C组(CC+温肾活血中药),每组15例。治疗1~3个疗程,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结果:C组A+B型内膜率(91.18%)显著高于A组(76.92%,P<0.01)及B组(66.67%,P<0.05);C组内膜平均厚度(9.4±2.2mm)显著高于A组(7.8±1.4mm),P<0.05。周期排卵率C组(82.35%)>B组(76.92%)>A组(69.23%),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C组(5.88%)显著低于A组(23.08%)(P<0.05)。周期妊娠率C组(23.5%)>B组(15.4%)>A组(10.3%)(P<0.05)。结论:温肾活血汤能提高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排卵、降低LUFS发生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其改善内膜容受性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联合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来源胚胎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因鲜胚移植失败或全胚冷冻而要求FET的252个周期,根据刺激周期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5组: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组(n=26)、枸橼酸氯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CC+hMG)组(n=50)、超短方案组(n=57)、拮抗剂组(n=78)及长方案组(n=41),分析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52个FET周期中,各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刺激周期时扳机日E2水平/扳机日直径≥14mm卵泡数、移植周期时转化日内膜厚度、转化日E2水平、移植D3胚胎或囊胚比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患者年龄、基础FSH、获卵数、刺激周期Gn总量及平均移植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C+hMG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数值上最低,长方案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数值上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C+hMG组FET临床妊娠率低于长方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组间比较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POS、超短方案、长方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来源胚胎FET妊娠结局在数值上优于CC+hMG促排卵方案,其中长方案显著优于CC+hMG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1.
1054周期不明原因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不育症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02.12于本所进行排卵监测指导同房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治疗的298例原因不明不育患者,共1054周期的治疗结果。结果:各组平均优势卵泡数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自然周期排卵监测指导同房组1.04个,3.23%(4/124);药物诱导排卵监测指导同房组为3.36个,5.79%(13/228);自然周期IUI组为1.07个,5.90%(16/271);药物诱导排卵后进行IUI组为3.42个,10.90%(47/431)。结论:药物诱导排卵后行IUI可克服部分原因不明不育症的潜在细微缺陷;给予小剂量诱排药物可以提高原因不明不育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授精时机和次数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中心行IUI的195例不孕患者共379个IUI周期,随机分成4组:于h CG注射后24 h行IUI,即排卵前单次授精组(A组,n=93)和排卵后单次授精组(B组,n=102);于h CG注射后48 h再次行IUI,即排卵前、后各行1次IUI的双次授精组(C组,n=84)和均在排卵前行IUI的双次授精组(D组,n=100)。分析精液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processed total motile sperm,PTMS)、授精时机和次数与各组IUI周期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当PTMS5×106时,仅B组妊娠1例,其余各组未妊娠;当PTMS≥5×106时,各组妊娠率均有显著提高,B组周期妊娠率(32.22%)显著高于A组(14.12%)、C组(20.00%)和D组(17.39%)(P0.05),A组、C组和D组之间周期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TMS≥5×106是IUI获得理想妊娠率的首要条件,h CG注射后24 h排卵后行单次授精可获得理想周期妊娠率,若此时仍未排卵患者行双次授精亦不能显著提高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促排卵药物氯米酚(CC)、hMG及GnRH-a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内膜纤维粘连 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 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50例正常妇女,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应用CC/hCG,CC/hMG/hCG 及GnRH-a/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FN和LN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FN 和LN表达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时呈现强阳性;而CC、hMG抑制FN和LN的表达,使 其阳性强度减弱,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GnRH-a对FN和LN抑制不明显。同时妊娠者较 未妊娠者FN和LN表达强度高。结论:CC/hCG及CC/hMG/hCG方案促排卵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 中FN和LN表达下降或缺失,内膜容受性下降,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CC/hMG/IUI、hMG/IUI与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宫腔内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5 6例 ,其中CC/hMG/IUI治疗组 2 8例 ,hMG/IUI治疗组 14例 ,IVF ET治疗组 14例。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E2 水平、卵泡数及妊娠率。结果 :CC/hMG/IUI、hMG/IUI和IVF ET 3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与hMG/IUI组的卵泡数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E2 水平与妊娠率也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的卵泡数明显少于IVF ET组 (P <0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CC/hMG/IUI组的妊娠率与IVF ET组无差异 (P >0 .0 5 )。hMG/IUI组的卵泡数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hMG/IUI组与IVF ET组的妊娠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C/hMG/IUI组与hMG/IUI方案在降低卵巢过激危险和治疗费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有可能成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68例和克罗米芬组(CC)68例。HCG注射日观察平均直径14~18mm的卵泡数、平均直径≥18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E2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畸形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LE组HCG注射日平均直径14~18mm卵泡数、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单卵泡排卵率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HCG日注射日平均直径≥18mm卵泡数略低于C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C组OHSS发生率为7.4%,LE组无OHSS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单卵泡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方法 采用宫颈粘液评分(CMS)、放射免疫法测定雌激素(E2)水平,阴道超声观察用克罗米芬(CC)、CC/戊酸雌二醇(CC/E)、CC联合绝经期促性腺激素(CC/HMG)及促性腺激素激动剂联合HMG(GnRH-a/HMG)促排卵方案治疗后的卵泡成熟情况,并测量注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受孕率。结果 子宫内膜厚度≥7 mm者,周期妊娠率为17.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7 mm者(3.45%)(P<0.05);应用CC、CC/E促排卵方案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率明显小于CC/HMG及GnRH—a/HMG方案;CC及CC/E促排卵方案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nRH—a/HMG方案LH值小于CC、CC/E及C/HMG方案,而E2值明显大于CC及CC/E方案,小于CC/HMG方案,CC及CC/E的E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C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殖具有不良影响。而GnRH—a及HMG的使用则可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增加受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研究有抗精子抗体(ASA)妇女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结果,比较自然排卵周期与应用克罗米芬(CC)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周期联合应用 IUI 后妊娠率。24对夫妇经全面检查,包括:① BBT、内膜活检及血孕酮测定黄体功能了解排卵情况;②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诊断性腹腔镜;③精液检查;④性交后试验(PCT)。所有病人均行多种治疗无效,确定不孕原因为妇女含抗精子抗体所致。所有病人经尿测定 LH,在 LH 峰值后12~24小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连行3个周期。若未怀孕,应用 C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CG注射日子宫内膜上段和中段2个测量点的厚度之差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初次接受IVF-ET治疗的256例患者,在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最大厚度、上段厚度(距宫底10 mm处)、中段厚度(距宫底20 mm处)、上中段内膜差(ETD,即上段厚度-中段厚度)。根据ETD将患者分为4组:A组(ETD0 mm);B组(ETD 0~2.0 mm);C组(ETD 2.1~4.0 mm);D组(ETD4.0 mm),然后以年龄3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35岁和35岁,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年龄35岁患者总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4组胚胎着床率分别是39.3%、38.3%、51.2%和27.5%,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8 6)。4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0.6%、67.7%和45.0%(P=0.525);继续妊娠率为52.3%、50.0%、54.1%和30.0%,C组高于其余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296)。年龄≥35岁患者临床妊娠率为43.8%,较35岁者低,且不同ETD组间各种观察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患者ETD在2.1~4.0 mm范围时可能预示更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米芬(CC)促排卵时,排卵前单次应用大剂量雌激素的效果。方法:选择排卵障碍的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CC,100mg/d,共5天。研究组患者在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20mm时,单次口服戊酸雌二醇12mg;对照组患者于月经第9天起每日加服戊酸雌二醇2mg,直至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20cm。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HCG日≥18~20cm的优势卵泡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8.0±1.3)mm vs(9.8±1.4)mm,P<0.05],但排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vs 63.3%,P<0.05),临床妊娠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0%vs 33.3%,P<0.05)。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卵泡未破黄素综合征,对照组中5例出现卵泡黄素化未破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结论:氯米芬促排卵时,应用雌激素能够改善子宫内膜,排卵前单次大剂量雌激素应用,更利于排卵及妊娠。  相似文献   

20.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星星 《生殖与避孕》1998,18(2):119-121
<正>应用hMG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hCG)诱发排卵,虽然排卵率与妊娠率较高,但用药剂量较大,费用昂贵,而且易发生多胎妊娠与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为了克服以上弊端,作者对hMG/hCG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新的探索.现将自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的19例患者22个hMG/hCG治疗周期作一临床报道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