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2011年5年间某院剖宫产率及主要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收集5年期间住院分娩产妇病案8 124份,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汇总,对剖宫产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年的平均剖宫产率为50.43%,且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49.19%上升到2011年54.58%。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前6位分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妊娠合并其他疾病,合计2 435例,占总剖宫产人数的59.4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所有指征里占比最高为13.77%,非医学指征占比2.88%。结论剖宫产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要根据剖宫产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3—2011年9年间某院剖宫产率趋势,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9年间25733例住院分娩产妇和12053例剖宫产产妇的病案首页资料和妇婴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年来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39.9%上升到2011年50.6%,随着年份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3年产妇的平均年龄是(27.4±3.91)岁,高龄产妇占3.9%,而2011年产妇的平均年龄是(28.6±4.49)岁,高龄产妇占10.6%,平均年龄上升了1.2岁,高龄产妇比率上升了6.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年龄和高龄产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1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5。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性。结论剖宫产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某医院产科1393例剖宫产的资料。结果两年的剖宫产率平均为66.7%,其中2004年的剖宫产率为59.9%,2005年的剖宫产率为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29.4%)、胎儿宫内窘迫(25.13%)、胎位异常(9.62%),巨人胎儿(7.25%)、中、重度妊高征(6.25哟。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只是一个纯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并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剖宫产率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分析历年报表了解剖宫产变化趋势,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2009年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及提供孕产期服务相关的医务人员对分娩方式的认知与选择。结果:①上海市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近5年相对稳定波动在51%左右。②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在孕期的不同时期有显著变化,越接近分娩对剖宫产的选择意向越强。③剖宫产指征前3位分别为:社会因素(34.4%)、胎儿窘迫(16.8%)、疤痕子宫(9.9%),以社会因素为首位,尤以上海市户籍者为明显(54.14%),主要是怕痛、担心胎儿安全、医务人员建议等。④上海市户籍产妇选择剖宫产主要受个人心理因素及周围环境影响,而外地户籍者选择剖宫产主要受经济、文化水平影响;医务人员对剖宫产弊端的低认知、医疗风险的规避、收益的考虑等使其更倾向于剖宫产。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影响因素复杂。急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产时适宜技术、提高助产质量等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2007~2008年剖宫产率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分娩者的病案首页进行登记,分为剖宫产和非剖宫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013例分娩者中,剖宫产率为43.3%,非剖宫产率56.7%。Logisf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强度为第1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分别为第2位和第3位。结论:目前长沙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除了生物医学因素外,还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爱芬  刘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51-1553
目的:对1998~2011年武汉市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产科质量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助产机构接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等产科质量主要指标呈明显好转趋势;剖宫产率逐年提高;阴道助产率呈下降趋势,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呈低水平振荡波动;双胎、多胎以及低出生体重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武汉市产科质量情况总体呈向好趋势,需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高剖宫产率,应关注双胎、多胎逐年增多对产科质量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年中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比较1990 ~1999年与2000~2009年两个10年中剖宫产率的变化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10年中剖宫产率低,助产率高,甚至有些年份助产率高于剖宫产率;后10年中剖宫产率升高,助产率明显减低.后10年中双胎、三胞胎甚至四胞胎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多因素造成的,除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外,助产技术下降、多胎妊娠也是不可忽视因素.在医患双方关系中,提高医生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及助产技术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闫红  张颖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30-163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率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对抚顺市内5大爱婴医院1997~2004年中的15 874例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9.76%。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阴道助产手术逐年减少。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巨大儿、臀位、妊高征、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为历年来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由1997年的第7位跃居2004年的第2位。结论:近年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在剖宫产率升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知识宣传,加强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人性化服务产科新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  相似文献   

9.
刘杏菊  段亚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77-167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1981~2008年的孕产妇临床资料,以5年时间为段距,计算不同时期剖宫产与阴道产的构成比,比较胎儿、母亲、头盆不称和非医学指征4个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剖宫产率由1981~1985年的13.33%上升到2006~2008年的33.79%,阴道助产率和自然分娩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非医疗指征构成比由1981~1985年间的17.12%上升到2006~2008年间的36.74%,呈逐年增加趋势,已成为剖宫指征首位因素;而医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不称)则有下降趋势,在1981~2000年间首位剖宫指征因素一直是头盆不称,2001年后成为第2位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剖宫产因素也由单纯的医学因素转变为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并存,且非医学因素呈迅速膨胀趋势。制定由社会、产妇、医生共同参与的优生计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株洲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株洲市160所助产医院住院分娩5年间剖宫产74 591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2004-2008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降低。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上升最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实行导乐陪伴与无痛分娩,建立卫生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环境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莉芳 《现代医院》2007,7(11):32-3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可行性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38.6%;2002年为43.5%;2003年为51.3%;2004年53.6%;2005年为61.7%。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从原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趋增加,本文对剖宫产增加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4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总数为3892例,剖宫产占695例,剖宫产率17.85%,6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0.24%、13.00%、12.26%、20.72%、20.63%、24.38%。近两年来,剖宫产率仍在上升,我们将695例手术指征分四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区三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3950例住院分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1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8.3%、59.9%、63.5%、60.1%,剖宫产率始终居高不下。其中社会因素是最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和手术指征明显放宽。  相似文献   

14.
1997年~2007年前后5年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997~2007年前5年与后5年剖宫产指征的比较,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各项指征的合理性,从而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07年前5年与后5年剖宫产的情况。结果:剖宫产主要原因有:①社会因素;②头盆不称;③过度诊断;④试产不够及医患关系紧张等。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9年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方法:从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提取2002~2009年的分娩监测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现况调查800例剖宫产的原因。结果:宝安区剖宫产率从2002年的25.26%上升到2009年的34.1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及巨大儿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7.13%、7.35%及1.54%上升到2009年的17.83%、19.50%及3.62%,均与剖宫产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90、P=0.003,r=0.84、P=0.008及r=0.80、P=0.018)。初产、双胎、高龄及本地户籍的产妇剖宫产比例较高(分别为37.06%、65.64%、44.15%及53.41%),呈逐年上升趋势。阴道手术助产比例为1.64%,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宝安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及民营医院分娩量比例上升,年轻医师阴道助产能力下降,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刘伏先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3031-3032
目的:分析近几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2月产科住院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6年为23.64%,2004年上升至40.5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持续为剖宫产主要指征。③1999年开始出现珍贵儿指征,以社会因素为指征剖宫产逐年增加,二者均为非医学指征,1998年为3.85%,2004年上升至25.83%,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①珍贵儿、社会因素等非医学指征的增加在迅速增长的剖宫产率中起主要作用。②对剖宫产医学指征的诊断过度也是导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576-2577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指征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安阳市妇幼保健院1986、1996和2006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剖宫产率为8.7%,1996年为22.02%,2006年为45.30%,3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86年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和社会因素;2006年社会因素跃居首位,其次为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时监护技术及助产技术,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何秋莹 《现代保健》2009,(28):28-30
目的分析14年间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病例57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4191例,占72.8%,剖宫产1566例,占27.2%。1994年至2000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为14.09%,实现了WHO提出的目标,2001年开始剖宫产占难产分娩的比例明显增高,2001年至2007年12月平均剖宫产率达35.07%,剖宫产率上升,而围生儿病死率下降不明显。头位难产、胎儿窘迫、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要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产前宣教尤其是分娩方式教育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9.
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76-4077
目的:分析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 132例产妇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孕早期开始规范化检查,上孕妇学校,待产或临产后一对一精神心理支持及分娩指导;B组(对照组)孕期无规范化产前检查,待产或临产入院后除有医学指征外,在分娩方式或分娩过程中均不加干预。结果:以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及难产为剖宫产手术指征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难产而行剖宫产中,孕妇体型肥胖或生产巨大儿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者,与生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符合率低(仅18.5%)。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平安。方法依托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对2007-2009年密云县产科质量报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年来,剖宫产等人为干预分娩方式上升,高危人群增多,困扰产科的仍然是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和中重度贫血;围产儿死亡控制仍不容乐观,早产、出生低体重及出生缺陷仍是影响新生儿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保健与临床有效沟通,做好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减少高危妊娠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是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的主要干预措施。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孕期监测,降低死胎发生率,将是产科医师与保健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重视孕期管理,减少早产及出生低体重发生,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是提高产科质量,保障生命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