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性别务工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15~24岁不同性别进城务工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结构式匿名问卷对山东省济南市1 075名15~24岁进城务工青少年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与女性进城务工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均较低,尤其流产相关知识,男性得分中位数仅25.0分;35.0%的男性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高于女性的16.1%;面对恋人性要求,男性坚持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18.1%)远低于女性(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04,P<0.001);30.7%的调查对象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性为40.1%,女性为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85,P<0.001);不同性别进城务工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对避孕的态度;女性还与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对恋人性要求的处理方式有关.结论 为进城务工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未婚女性流动人口性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1854名未婚女性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应用统一的"外来务工未婚女性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2.4%,其平均年龄为(24.2±4.5)岁。其中人工流产率为29.9%。发生过性行为者其自我报告的生殖道感染症状、阴道炎,盆腔炎的比例高于未发生者,分别为46.8%、37.0%和9.2%。结论: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应重视未婚女性流动人口的性健康状况,为其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以降婚前性行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04-3205
目的:了解女性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方式。方法:对428例青少年非意愿妊娠行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情况及其生殖健康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8例非意愿妊娠中,未婚307例,占71.73%;未采取避孕措施136例,占31.78%;避孕失败292例,占68.22%。结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生殖健康受到威胁,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宣传,使青少年获得必要的、系统的性生殖健康知识及有效的避孕方法,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并自觉行动起来,维护青少年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4.
788例未婚女性生殖健康调查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为了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和对生殖保健的需求 ,为妇幼卫生机构进行性传播疾病和生殖道感染的防治 ,开展生殖保健综合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对 788例未婚女性进行体检、实验室检测和直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生殖道感染率 5 .5 % ,性病患病率 1.3% ,婚前性行为发生率 76 .0 % ,未婚妊娠率 31.8% ,未婚人工流产率 2 7.3%。在青少年时期 ,获取生殖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书籍 ,今后希望医务人员多给予保健指导。必须进行广泛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妇幼卫生机构应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早期性教育 ,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增加有关生殖道感染检测项目 ,及时发现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和其他生殖道感染 ,开展生殖保健综合服务 ,维护和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青少年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2名青少年违愿妊娠者做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殖避孕知识、性观念性态度及妊娠原因等。结果调查对象学生占37.5%,外来务工占25%。19~23岁违愿妊娠发生率最高,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最早17岁。生殖避孕知识来源前三位分别是:媒体网络(43.8%)、学校(31.3%)及性伴(15.6%),对紧急避孕和流产引发不孕认知正确率达68.8%。90.6%非意愿妊娠性伴是恋爱对象,6.3%是普通朋友,一夜情占3.1%。认为发生性行为是"爱之必然"者占62.5%。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5.0%,另有25.0%为避孕失败。96.9%表示需要学习避孕知识。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性教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重自我保护教育和生殖避孕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青少年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2名青少年违愿妊娠者做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殖避孕知识、性观念性态度及妊娠原因等.结果 调查对象学生占37.5 %,外来务工占25 %.19~23岁违愿妊娠发生率最高,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最早17岁.生殖避孕知识来源前三位分别是:媒体网络(43.8 %)、学校(31.3 %)及性伴(15.6 %),对紧急避孕和流产引发不孕认知正确率达68.8 %.90.6 %非意愿妊娠性伴是恋爱对象,6.3 %是普通朋友,一夜情占3.1 %.认为发生性行为是"爱之必然"者占62.5 %.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5.0 %,另有25.0 %为避孕失败.96.9 %表示需要学习避孕知识.结论 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性教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重自我保护教育和生殖避孕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为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进行相关研究及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济南、广州三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 506名10~24岁未婚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内外控制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平均62.2分;三地青少年性态度总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组间在认知与态度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45.0%青少年认同"准备结婚的男女可以有婚前性行为",24.4%的青少年"对未婚同居"表示"赞成";已有性行为者占76.7%(1 155/1 506),而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为13.3%;其中895人已发生妊娠,超过两次妊娠者达35.2%;青少年自尊、应对方式等心理社会能力评分呈中等水平,并与其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得分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存在关联(P<0.01).[结论]青少年在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东江门市区流动人口性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方法对江门市区109名男性和392名女性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宣传教育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外出务工时间男性(8.52±2.97)年,女性(8.96±1.97)年。男性未婚者中有57.50%(23/40)曾经与异性有过性行为,女性未婚者中有33.93%(38/112)曾经与异性有过性行为。调查对象关于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s)综合知识平均得分为(60.17±17.76)分,其中男性为(67.49±13.07)分,女性为(58.14±18.37)分。调查对象中仅有5.50%(6/109)男性和6.63%(26/392)女性自认为没有接受STD/AIDs宣传教育服务的需求。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年均收入、居住方式、上网等因素会显著影响调查对象的STD/AIDs知晓情况;年龄、工作类别、喝酒、抽烟、前往娱乐场所的频率等因素不会影响其知晓情况,但是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对STD/AIDs宣传教育服务的需求意愿。结论在改善流动人口的性健康服务状况中,可以采取提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增加收入,以及改良其居住方式等干预性策略;加强STD/AIDs宣传教育;普及安全性行为及相关知识,提高流动人口人群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女性的生殖健康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情况,探讨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对698例非意愿妊娠青少年女性行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情况及其生殖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698例非意愿妊娠者中,未婚674例,占到96.56%,无措施561例,占80.37%,有措施但避孕失败94例,占68.61%;结论: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生殖健康受到威胁,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宣传,保障青少年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从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农村女性生殖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谟  颜秀银  王亚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486-3487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及危险因素,制定农村女性生殖保健措施。方法:对4638例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农村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患病率48.6%,其中生殖道感染率40.5%,前3位是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文化程度低、30~39岁妇女、孕育次数≥3次、经济收入较低、配偶务农者与文化程度高、其他年龄组妇女、孕育次数<3次、经济收入较高、配偶非务农者比较,生殖道感染患病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结论:影响农村女性生殖健康除了妊娠、分娩及流产外,主要是生殖道感染,其危险因素有妇女文化程度低、性行为活跃、孕育次数多、家庭经济差、配偶职业等,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开展生殖保健健康教育,提供方便有效地生殖健康服务是农村女性生殖保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动青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权利与需求方面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荷兰权利、接受和参与(RAP)原则为指导,分别对流动青年、家长和专家采取个人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FGD)方法开展定性研究。结果流动青年非婚性行为呈增长趋势;多数专家(17/22)认为流动青年性观念不够稳定,权利责任和保护意识存在缺失;多数流动青年(30/36)和家长(20/22)认为缺乏直接交流获取渠道,社会文化禁忌成为流动青年寻求知识和服务的障碍;结论培养正确健康的性观念,营造宽松正常对待性行为的社会环境。以自主决定权为核心,包括知情、服务、保护权在内,构筑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理论框架体系。以流动青年参与为主体,变干预为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长宁区未婚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15~24岁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式匿名问卷对长宁区1092名未婚流动人口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进行调查。结果:未婚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依次是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学校性教育,板报、墙报、宣传栏与人交流性知识、社区、单位性教育。男女性与电视、报纸、杂志接触时间无差别,但男性从这些媒体获得有关知识的比例高于女性,获得性知识的程度与接触媒体的时间成正相关。结论:媒体是未婚流动人口获得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不同性别获得知识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天津、陕西两省市青年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及避孕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陕西青年流动人口生殖避孕相关知识、行为及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现状。方法: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对1684名15~24岁流动人口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未婚者占79.2%,已婚者占20.5%。只有26.8%的女性能够正确回答排卵期,男性则只有10.5%。26.4%的未婚者发生过性行为(男性43.1%,女性13.1%)。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未婚者为63.3%,已婚者为51.0%。有过性行为的未婚者约20.0%自身或其女友发生过意外妊娠。女性已婚者人工流产率高达23.8%。天津、陕西被调查者中分别有14.6%和9.2%接受过生殖健康服务。结论: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贫乏,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安全性行为,相关服务利用率低。需要关注该人群的生殖健康问题,加强相关教育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生殖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 254例孕前妇女进行生殖保健相关知识及病史调查,同时进行生殖系统疾病检查。结果:南京地区计划怀孕前妇女避孕知识、性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知识得分较高;生殖器官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有待提高;不良孕产史发生率较高,为11.16%,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及有家族遗传史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定期体检、计划妊娠是保护因素;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患病率为37.40%,年龄大、有RTI自觉症状、怀孕次数多、丈夫有其他性伴为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和卫生习惯好为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孕前妇女健康教育,普及生殖卫生知识,纠正城市女性卫生防护的误区;定期体检、计划妊娠、强化心理保健,预防生殖道感染,可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婚前医学检查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婚前医学检查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和需求。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结构式问卷的形式对1000例婚前体检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和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对象中只有6.7%能说出生殖健康的基本内容。有77.9%的对象在婚前已有过性生活经历,其中只有34.8%在第一次性生活时使用了避孕套;72.7%的对象目前已经有规律的性生活,只有38.8%的对象自诉每次性生活时使用避孕措施,8%的对象有过使用紧急避孕方法的经历。34.6%的对象能说出“知情选择”的基本内容。72.3%婚检青年获取避孕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自己阅读有关的报刊书籍,46.2%的对象是通过与性伙伴在一起后才开始接触避孕知识。约半数对象认为避孕节育知识应该从初、高中阶段就开始学习,且喜欢从医生那里获取这方面的知识。结论:性知识、避孕节育与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是未婚青年亟需补充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以满足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加,带来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性与生殖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育健康和性健康,同时也与下一代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较高,但是避孕节育及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仍旧偏低;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家庭暴力态度的认识整体较高;与城镇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休闲生活与城镇户籍人口还有较大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市民化"还远没有实现。这可能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到位,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防护意识差等自身特点,以及卫生保健服务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等因素有关。改善目前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现况及其他社会、心理需求有待于各级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16~24岁不同性别进城务工青年的性与生育健康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结构式匿名问卷对深圳市2013例16~24岁进城务工青年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男性与女性进城务工青年的性与生育健康知识水平均较低,尤其流产相关知识,男性得分中位数仅25.0分;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男女性比例分别为13.1%和16.0%;面对恋人性要求,坚持不发生性行为男女性的比例分别为20.6%和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的调查对象自我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男性为41.5%,女性为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外来务工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对避孕的态度;女性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还与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对恋人性要求的处理方式有关。结论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性与生育健康教育及服务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现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生殖道感染/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人 工流产率高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危害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为了解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回顾近年来有关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的文 献,并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以便为改善流动 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未婚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和性病预防知识。方法采用问卷对215名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性病预防知识以及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48.84%,与年龄有关(χ^2=13.040,p=0.001);妇科常见病症状知晓率为59.07%,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H=39.656,p=0.000;H=7.512,p=0.006);妇科不适症状发生率为33.49%,与症状知晓得分有关(χ^2=15.602,p=0.000);性病知晓率为92.58%,与年龄有关(H=15.935,p=0.000),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得分与文化程度有关(H=7.457,p=0.006)。结论未婚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存在较多问题,性病的预防知识相对薄弱,针对该群体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建议开展综合性教育以提高流动女性的生殖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现状与现有相关政策的基本情况,探索设计适应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政策体系及相应的服务模式.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相关政策评估等定性方法,通过专题座谈会、个体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定性资料.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起步,但服务相对滞后,现有服务与流动青少年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建议:首先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应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应提升面向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管理,并在探索和创新的同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