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浓度七氟醚密闭吸入辅助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96例.将96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切皮前使患者吸入1.5%~2.5%的七氟醚,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辅助措施,对比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对照组吸入纯氧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F)水平发生显著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89、3.081、3.103,均P<0.05);观察组吸气5min后及吸气10min后的HR、SBP、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0、2.224、2.151、0.017、2.543、2.509,均P<0.05).观察组分娩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5);两组新生儿HR、pH值、酸中毒分布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无显著改变,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pgar评分、SpO2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浓度七氟醚辅助剖宫产硬膜外阻滞麻醉,能缩短胎儿剖出时间,且对新生儿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管硬膜外阻滞镇痛联合心理疗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单胎、足月、初产妇160例,随机分成4组,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以下简称DCEA组)、心理疗法组、双管硬膜外阻滞+心理疗法组(以下简称DCEA+心理疗法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4组产妇SAS评分评价焦虑度、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采用改良的Bromage评价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混合液总量、新生儿Apgar 1 min及5 min评分、分娩方式、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及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DCEA+心理疗法组入产室SAS评分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CEA+心理疗法组在宫口扩张至5 cm及宫口扩张至10 cm时VAS评分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DCEA组和DCEA+心理疗法组Bromage评分分别与心理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DCEA+心理疗法组缩宫素使用率、总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DCEA+心理疗法组宫缩间隔时间和宫缩持续时间分别与心理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4组新生儿脐血pH、PO2、PC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DCEA+心理疗法组分娩方式和剖宫产指征分别与心理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DCEA+心理疗法组在宫口扩张至10 cm及胎儿娩出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与心理疗法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DCEA组产妇总体满意率为80.00%、心理疗法组为65.00%、DCEA+心理疗法组为100.00%、对照组为40.00%,DCEA+心理疗法组产妇总体满意率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联合心理疗法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可强化镇痛效果并减少用药量,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功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9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未行分娩镇痛,观察组51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自愿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两组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开3cm时疼痛评分、宫口全开时疼痛评分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H值、PaC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速,镇痛确切,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无不良影响,但产程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功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9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未行分娩镇痛,观察组51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自愿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两组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开3cm时疼痛评分、宫口全开时疼痛评分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H值、PaC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速,镇痛确切,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无不良影响,但产程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产妇泌乳功能、肠蠕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进行无痛分娩。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泌乳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产程时间。结果两组第一产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24 h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可减轻产妇产时疼痛,减轻新生儿窒息程度,增加产后24 h泌乳量,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120例产妇,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中采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术中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入室到开腹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入室到开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和布比卡因重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和蛛网膜下隙阻滞组,每组40例。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硬膜外或蛛网膜下隙给药后各时点SBP、DBP、MAP、HR、SpO2的变化。记录硬膜外或蛛网膜下隙给药后药物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价两组患者肌松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新生儿Apgar氏评分以及麻醉并发症。结果:SB组药物起效时间较EB组显著缩短(P<0.01)。EB组患者给药后10~30min患者MAP有明显下降(P<0.05),而给药后60~180min MAP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SB组患者给药后3~10min患者MAP较给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给药后30~180min患者MAP与给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SB组肌松效果明显较EB组好(P<0.01),两组新生儿Apgar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B组患者术中有牵拉反应,而且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SB组并未出现此类症状。结论:针对剖宫产手术采用布比卡因重比重蛛网膜下隙阻滞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程、母婴的影响以及经产妇有无必要采用镇痛分娩。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A组),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同期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1组(B组),同样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另设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对照2组(C组),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胎心,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出血量等。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效果确切有效,A组与B组相比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1;A组产程快于C组,C组快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A组和C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A、C两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5、PC-B<0.05;3组阴道手术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PB-C<0.05,A、B两组之间相比,B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安全有效,且运动阻滞轻,用药量少,适用于初产妇,同样也适用于经产妇,经产妇亦应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孕妇,分为两组:采用分娩镇痛者345例作为观察组,无分娩镇痛者77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观察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NRS)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55、-6.135、-5.219、-7.139、-7.107,均P<0.05);②两组活跃期及二产程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375、0.189、0.693,均P>0.05);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χ2=37.921,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37.921,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产妇疼痛,不延长产程,可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3~66岁,体重56~81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5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术始后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PG组和EG组T1、T2和T3时血清Cor和AngII低于GA组(P<0.05),PG组和EG组T1~T3时血清Cor和AngI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和EG组T1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低于GA组(P<0.05);EG组T1时MAP和HR低于PG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自愿选择分娩镇痛的单胎初产妇420例,排除硬膜外阻滞禁忌症和药物过敏者,进行随机编号分组,每组210例.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S组),一组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1.5μg/mL(F组).待宫口>2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先硬膜外推注1%利多卡因5mL,10分钟后推注混合液8mL.记录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程时间等. 结果 产程各时点中,S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F组(t值分别为8.58、6.53、4.14、2.55,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5、0.10、0.09,均P>0.05),两组新生儿产后5min的Apgar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4,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有良好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坐位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隙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坐位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3例无随访记录,观察组1例行紧急剖宫产术.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黄碱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7/49)]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5/47)](P<0.05).结论 坐位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择期剖官产术,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黄碱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的麻醉危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in parturient woma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parturient wome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digits table, 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left lateral position, 5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dose of ephedrine, neonatal Apgar scores and sid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ree cases of control group failed to be followed up,1 case of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urgent cesarean section.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and dose of ephedrin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 the operation time and neonatal Apgar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group [ 14.3%(7/49) vs. 31.9%( 15/47)],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sitting position in parturient women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has satisfactory results, shorter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less dose of ephedrine, lower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reducing the risk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对体温升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宣城市中心医院在2015年1至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200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断组(n=100)和持续组(n=100).间断组单次给予10mL剂量,持续组按10mL/h恒速持续给药,药物剂量为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记录两组在镇痛前、镇痛后60、120、180、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产间发热例数、感觉平面阻滞、白细胞介素-6、鼓膜体温等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等硬膜外阻滞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产间发热及感觉平面阻滞在各时段均无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1.52、0.79,均P>0.05);与镇痛前相比,两组在镇痛后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鼓膜体温均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两组在所有镇痛后时段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镇痛前高,且持续组升高更为明显(F值分别为3.42、4.00,均P<0.05);持续组在镇痛后180、240min时的VAS评分较间断组高(F=3.23,P<0.05);持续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较间断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6.16,均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产生的产间发热例数无明显差异,体温升高可能与白细胞介素-6有关.规律间断给药使用药物剂量较小,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观察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行剖宫产的产妇90例,分成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30例。观察3组产妇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胎儿血气情况、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以及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A组和B组产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C组(P<0.05)。A组和C组产妇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B组(P<0.05)。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和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剖宫产术,产妇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3%氯普鲁卡因(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L1-L2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VAS评分及新生儿NACS、Apgar评分、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I-D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无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NACS、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母婴血气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速度快,镇痛完善,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不影响NACS、Apgar评分,适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阻滞有效时间、全程麻药用量、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快、阻滞有效时间长、全程麻药用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1min和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不同时机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临产后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1 250例,按镇痛实施时间不同分为2组:Ⅰ组宫口开至1~3cm(n=8 270),Ⅱ组宫口开至3cm以上(n=2 980)。分别观察产程时间、手术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产后24小时随访。结果:各组镇痛效果确切,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镇痛效果满意,硬膜外镇痛对自然分娩有帮助。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可以在第一产程早期施行,能促进产妇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黎冉 《中国校医》2013,27(12):923-925
目的研究椎管内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符合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以0.75%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为A组,0.75%罗哌卡因行一次性腰麻为B组,0.75%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为C组。观察麻醉后胎儿剖出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和胎儿Apgar评分情况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C 2组胎儿娩出时间,麻醉后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术中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迅速剖出胎儿,对胎儿影响小,Apgar评分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剖宫产术麻醉孕妇200例,病例ASAⅠ~Ⅱ级,术前没有胎儿宫内窘迫,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硬膜外麻醉)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MAP、HR、SpO2均较硬膜外麻醉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阻滞满意、镇痛肌松效果确切的优点,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