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农村1 166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47.8%,总忽视度为(44.3±6.4)。男童的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男女童其余各层面及总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在身体、安全和社会层面的忽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岁儿童的身体和社会忽视度较为严重,6岁儿童的安全忽视率及忽视度均较高。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24.2%,构成比为50.6%。结论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现状。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评价标准对广东省8个县级城市城区17所幼儿园3~6岁的1 578名儿童的忽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忽视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等。结果:1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45.94%,总忽视度为42.85,儿童忽视现状严重。2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6.15%和45.67%,总忽视度分别为43.23±9.37和42.35±9.29。各层面忽视情况中,男童在身体和医疗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情感、安全和医疗层面的忽视度均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教育层面的忽视率高于男童(P<0.05)。3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教育、情感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各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岁组在教育、情感、安全层面忽视率最高(尤以教育层面最明显),在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层面忽视度最高;6岁组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最高。4不同家庭类型组在医疗、身体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医疗、教育、身体和情感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以便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638名儿童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19.91%,总忽视度为39.39。男女童在总忽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总忽视度高于女童,男童的教育忽视度、医疗忽视度和总忽视度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间总忽视率有差异,6岁组忽视率最大(27.40%),4岁组忽视率最小(12.50%)。儿童忽视以同时受1种忽视和2种忽视为主(82.54%),同时受4种以上的忽视较少(5.55%)。【结论】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玉霞  章涵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86-128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珠海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珠海市城区6所幼儿园的1 242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忽视状况的调查。 【结果】 珠海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14.8%,总忽视度为21.5。男童忽视率为15.0%,忽视度为22.1;女童忽视率为14.6%,忽视度为20.8。男、女童及不同年龄组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情感忽视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情感忽视率最高。 【结论】 珠海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1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24.96%,总忽视度为40.72。各年龄组间总忽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忽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最大,6岁组最小。男、女童安全忽视率和情感忽视率最高,医疗忽视率最低;教育忽视度和身体忽视度最高,情感忽视度最低。3岁组的教育忽视率和医疗忽视率最大,6岁组最小;6岁组的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最高,4岁组最低。儿童忽视以1种忽视和同时受2种忽视为主(77.78%),同时受4种和5种忽视较少(11.12%)。结论: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问题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 对唐山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1 642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6.4%, 总忽视度为43.3, 其中医疗忽视率最高, 为17.4%, 教育忽视度最重, 为46.8。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36.7%和36.1%, 总忽视度分别为43.4和43.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教育忽视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 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岁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最大。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 发生率为17.0%, 构成比为46.7%。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 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通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忽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4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通市城区学龄前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男生与女生的忽视率分别为28.0%和29.2%,忽视度分别为40.29±6.54和40.13±6.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子女(χ2=6.209,t=3.947,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越低(χ2=28.487,F=25.453),Green评分为中等水平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最低(χ2=11.595,F=17.215),主要照顾人为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低于祖父母/外祖父母(χ2=19.269,F=5.402),差异均具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陕西省、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的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两省(市)部分地区0~6岁农村儿童受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省(市)共调查农村0~6岁儿童1488名, 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31.59%、48.32。男女童忽视率和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86, t/=1.51, P>0.05)。高年龄组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儿童(f=13.36, F=33.45, 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7/=10.03, F=2.83, P<0.05);留守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Z2=30.30, f/=6.76, P<0.05);而陕西省儿童忽视程度低于重庆市儿童(%2=9.42, U=8.40,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留守(0R=1.54;95%C/:1.20~1.97)、家庭类型(Ofl=1.38;95%C/:1.16~1.65)、父亲职业(0ft=0.87;95%c/:0.78~0.97)、母亲的文化程度(0尺=1.27;95%C/:1.07~1.52)、父子间关系(Ofl=1.43;95%C/:1.07~1.91)5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和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 应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情况、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儿童忽视与学龄前儿童ADHD发生的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604名3~6岁儿童进行ADHD的患病情况调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上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锡市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5.0% (30/604);无锡市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5% (166/604),忽视总分值为151.4,总忽视度为41.6(151.4/364×100);学龄前ADHD儿童受忽视率、忽视度显著高于正常儿童(x2=10.584,P<0.01;t=2.634,P<0.05);两组儿童在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09、2.373、2.142、3.202,均P<0.05);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为学龄前儿童ADHD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的忽视状况较正常儿童更为严重,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在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农村三所小学的1 576名学生中的433名留守儿童(男生202人,女生231人)。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48.74%和48.25±8.40;9~11岁组的分别为52.99%和46.82±10.21,两年龄组的忽视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高于本地区城区儿童。按性别分组,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6~8岁组在教育和社会层面上的忽视度高于9~11岁组(P<0.01),9~11岁组安全层面上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6~8岁组(P<0.05)。男生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且在情感层面上的忽视度也高于女生(P<0.05)。此外,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一忽视为主。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间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水平无差异。结论 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高,强度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有关资源,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增加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程度和特点,为制定学生忽视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6~17岁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604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总忽视率为30.30%,总忽视度为(45.27±8.71);男、女生忽视率分别为34.88%、2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01),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46.50±8.79)、(43.9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9,P<0.001);6~8、9~11、12~17岁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率分别为30.69%、28.74%、3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忽视度分别为(43.34±6.86)、(42.90±8.42)、(48.49±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49,P<0.001),12~17岁中学生忽视度最高;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的子女忽视程度明显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独生子女受忽视程度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程度较严重,应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学校、社会等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和理解,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陕西省、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的程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两省(市)部分地区0~6岁农村儿童受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两省(市)共调查农村0~6岁儿童1488名,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31.59%、48.32.男女童忽视率和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U=1.51,P>0.05).高年龄组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低年龄组儿童(x2=13.36,F=33.45,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H=10.03,F=2.83,P<0.05);留守儿童受忽视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x2=30.30,U=6.76,P<0.05);而陕西省儿童忽视程度低于重庆市儿童(x2=9.42,U=8.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留守(OR=1.54;95%CI:1.20 ~ 1.97)、家庭类型(OR=1.38;95%CI:1.16 ~ 1.65)、父亲职业(OR=0.87;95%CI:0.78~ 0.97)、母亲的文化程度(OR=1.27; 95%CI:1.07~1.52)、父子间关系(OR=1.43;95% CI:1.07~ 1.91)5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和重庆市农村0~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应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了解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孩家庭的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西南地区16所幼儿园2646名二孩家庭和2074名一孩家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忽视状况调查.结果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37%,忽视度为(40.15±5.51).男童身体忽视率(10.39%)、情感忽视率(21.85%)、总忽视度(38.15±4.88)和情感忽视度(46.12±6.91)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7,6.65,4.58,4.72,P值均<0.05);不同年级儿童总忽视率、总忽视度、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兄弟姐妹年龄在7~<13和≥13岁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30.44%,32.77%)、身体忽视率(10.20%,12.00%)、情感忽视率(23.06%,25.35%)、总忽视度(44.71±5.98,45.33±5.20)和情感忽视度(45.95±7.12,48.86±4.97)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10,4.55,27.92,24.13,19.83,P值均<0.05).二孩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27.37%)、情感忽视率(23.47%)以及总忽视度(40.15±5.51)、情感忽视度(43.68±6.83)均高于一孩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98,4.96,3.76,8.53,P值均<0.05).影响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兄弟姐妹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主要实施人(OR值分别为0.58,0.61,1.54,P值均<0.05).结论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情况高于一孩家庭,其中学龄前男童和长子处在学龄期的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仪征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仪征市15所幼儿园内2006年出生儿童3~6岁时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超重、肥胖检出率,龋患率均逐渐升高,且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1.23%~1.62%之间;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男童体重达标率、身高达标率、龋患率均低于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均高于女童,且部分年龄组男女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贫血患病率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今后保健重点为防治肥胖与龋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仪征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仪征市15所幼儿园内2006年出生儿童3~6岁时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超重、肥胖检出率,龋患率均逐渐升高,且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1.23%~1.62%之间;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男童体重达标率、身高达标率、龋患率均低于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均高于女童,且部分年龄组男女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贫血患病率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今后保健重点为防治肥胖、龋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佳木斯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农村3所小学的1 24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580名、女童662名。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忽视率与全国持平,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度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岁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无性别差异(P0.05),9~11岁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男童的忽视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结论佳木斯市农村地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较高,强度较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020年10月期间145例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的锌明显低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婴幼儿期的铁为略低于学龄前儿童;而婴幼儿期的钙略高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不同年龄段儿童锌、钙和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和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锌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儿童锌的缺乏率远高于学龄前儿童,铜、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锌和钙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铜、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了解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