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180例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早期血清胆红素监测 ,计算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现行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比例 ,围产因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方法 生后第 1d起每天记录胎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情况、红细胞压积 (PCV)、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每天的体重 ,并在每天同一时间分别取微量血测血清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至生后第 14d。从低胆红素 (≤ 2 2 0 .5 μmol/L)样本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作为对照组。 结果  ( 1)本次监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 2~ 3d开始出现黄疸 ,第 5d达高峰 ,血清胆红素平均值为 ( 190 .1±45 ) μmol/L ,峰值 >2 2 0 .5 μmol/L者占 2 8.3 %。 ( 2 )在围产因素中 ,新生儿早期血胆红素水平与胎龄、出生 1~ 3d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红细胞压积水平P值均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与国内外其它报道相似 ,但平均峰值高于既往报道的局部人群的峰值。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 2 2 0 .5 μmol/L者占 2 8.3 % ,提示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干预标准应高于现行标准。  相似文献   

2.
早期日光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日光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出生时经皮胆红素测定TCB≥2.5mg/dl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于每天沐浴后间断行日光照射4~6h,对照组不采取日光照射。每日严密监测新生儿的TCB数值,对两组新生儿TCB值≥12.9mg/dl者定为高胆红素血症,均给予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散剂喂服。新生儿出院后继续随访至TCB≤5mg/dl。结果: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服药率)分别为10%、55%,两组的TCB峰值分别为﹙9.42±0.48﹚mg/dl、﹙13.82±0.82﹚mg/dl;两组的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9.20±1.40﹚天、﹙16.80±1.20﹚天。结论:对新生儿每天采取日光照射,可有效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光透过玻璃照射(日光透照)对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生后24 h左右出现黄疸且胆红素水平呈上升趋势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30例,纳入实验组(66例):从生后24~96 h行间断日光透照,每次时长大于1 h,累计时间达4 h以上;日光透过玻璃折射后,直接照射在新生儿皮肤上,照射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2左右。纳入对照组(64例)常规监护。每日9∶00经皮测定胆红素水平,超出按小时计光疗阈值的1 mg/dl,查静脉血清总胆红素,若达光疗水平则行光疗。生后42 d、3个月健康体检时填调查问卷或电话随访,调查新生儿黄疸的再就诊率与母乳喂养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相关资料,比较经皮测定胆红素水平、光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黄疸再就诊率和对母乳喂养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皮测胆红素水平生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6±1.10)mg/dl和(6.75±1.20)mg/dl]。生后24~48 h、~72 h、~96 h,皮测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分别为(9.53±2.23)mg/dl、(10.37±1.67)mg/dl、(11.26±2.02)mg/dl、(12.25±2.08)mg/dl、(11.83±1.92)mg/dl、(12.88±2.06)mg/dl,P0.05];黄疸光疗率和出院后再就诊率分别为(6.1%、18.7%)与(7.8%、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比例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生后42 d分别为(92.2%、76.2%)和(90.6%、76.2%),P0.05;3个月分别为(82.81%、76.2%)和(79.3%、68.3%),P0.05。结论日光透照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光疗率,提高纯母乳喂养及高比例母乳喂养率,安全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家庭预防和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本地区早产儿黄疸特点,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分布曲线图,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体重1 500~2 500 g),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57例,剖宫产78例,经阴道分娩42例。应用经皮黄疸仪测定研究对象生后6~168 h之间不同时间点的经皮胆红素数值,根据具体情况每例入选早产儿监测一个或数个时间点。结果 1)经皮胆红素值和血清胆红素值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9 7,P<0.01);2) 绘制本地区早产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分布曲线图,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达到85 μmol/ L的平均时间为25.5 h,其中生后24 h内达到者占15%,第123 h达高峰,平均峰值为(236±53) μmol/L。胆红素峰值>256 μmol/L者占32.6%;3)剖宫产组与非剖宫产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黄疸出现的时间与足月儿相似,平均峰值高于足月儿,平均峰值出现时间晚于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256 μmol/L者占32.6%。可根据早产儿时间经皮胆红素值曲线图,决定黄疸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田淑新  杨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60-2961,2963
目的为探索新生儿黄疸高危因素,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某院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分娩的50例足月新生儿,依据母亲妊娠期血糖水平,随机抽样将其中25例分为A组,余者25例分为B组,对照组25例为C组,为同期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 A组出生24h后胆红素测定值[(4.3±1.8)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9.2±1.7)mg/dl]及峰值[(12.3±2.1)mg/dl]比B组24h后[(2.9±1.7)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3±1.5)mg/dl]及峰值[(10.1±1.7)mg/dl]、C组24h后[(2.7±1.6)mg/dl]、72h后胆红素测定值[(7.0±1.4)mg/dl]及峰值[(9.3±1.4)mg/dl]显著高(P﹤0.05)。A组需光疗的患儿构成比(20.0%)比B组(0.0%)、C组(0.0%)显著高(P﹤0.05)。结论妊娠期母体血糖水平较高患儿,黄疸症状较为严重。妊娠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能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 mg/dl),当超过34μmol/L(2 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5 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1]。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不同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制定家庭治疗及干预方案,指导家长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家庭治疗和干预措施,防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测定在12~18 mg/dl的轻、中度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共计147例。住院期间经过服药及蓝光治疗后,待黄疸指数有下降趋势时出院治疗,固定经皮黄疸测试仪为检测工具,定期监测黄疸指数,追踪黄疸消退情况,依据黄疸指数指导新生儿服药、喂养以及日光浴等干预措施,待巩膜、皮肤黄染完全消退,经皮胆红素值<5 mg/dl为标准。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除1例在家服药治疗期间,黄疸加重转入儿科治疗5天痊愈外,其余新生儿黄疸完全消退,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治疗配合家庭干预能加快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消退,并且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玉珍  李怀迟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4):314-314,368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2~4日出现,4~6日加重,7~14日消退。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患儿黄疸加重持续不退或患儿在出生2日内出现黄疸,胆红素超过12mg/dl以上,未成熟儿超过15mg/dl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同时间胆红素正常值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 45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12、24、48、72、849、6 h经皮胆红素测定,对204例新生儿黄疸进行经皮胆红素和血清胆红素同步对照研究。【结果】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43,P=0.01);直线回归方程:经皮胆红素值=2.286 0.919×血清胆红素值;统计学分析得出12、24、48、72、849、6 h的胆红素值。【结论】本研究得出西安地区足月健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同时间胆红素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智能手机移动应用软件(APP)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对其胆红素水平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血清胆红素(TSB)水平,将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定义为轻度组(174例)、中度组(70例)和重度组(56例)。采集所有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作为血液样本,分别采用经皮测胆仪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和iPhone8智能手机自动拍照检测胆红素(AIB)。结果:重度组TcB胆红素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血清TS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4,P<0.05)。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500 g和出生>7 d新生儿AIB检测胆红素水平高于TcB和TSB水平(t=2.203,t=1.859,t=1.994,t=2.113,t=2.330,t=2.125;P<0.05)。胎龄<35周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高于胎龄≥35周新生儿(t=18.450,t=16.382,t=10.307;P<0.05)。出生体质量≥2500 g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高于出生体质量<2500 g新生儿(t=19.779,t=20.499,t=52.036;P<0.05)。出生>7d新生儿TcB、血清TSB及AIB水平低于出生3~7d、<3d新生儿(F=8.306,F=7.440,F=11.640;P<0.05)。结论:智能手机APP采用血清AIB检测新生儿胆红素值效果良好,与末梢血测定总胆红素值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访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黄疸新生儿接受光疗期间经皮胆红素测量(TcB)与血清总胆红素测量结果(TSB)的一致性,为黄疸患儿光疗期间胆红素检测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5月采用前瞻性的研究设计,连续纳入需要接受光疗和TSB测量的足月新生儿。光疗开始前和光疗期间分别测量TSB,并在测量TSB完成后的3 min内测量患儿TcB值。采用Bland-Altman分析TcB和TSB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患儿239例,平均胎龄为(38.3±1.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1±0.23) kg。在光疗开始前TSB和TcB分别为(221.3±32.8)μmol/L和(227.5±33.9)μmol/L;光疗期间分别为(188.6±35.2)μmol/L和(185.9±32.6) μmol/L。Bland-Altman分析显示,在光疗开始前TcB和TSB的均数差为(6.7±21.4)μmol/L(95%CI:-27.9~41.2 μmol/L);光疗期间为(-2.7±20.7) μmol/L(95%CI:-42.4~37.1 μmol/L)。结论 黄疸足月儿TcB和TSB的一致性较好,可用于光疗期间胆红素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智能手机基于图像胆红素值(IBB)检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2 500 g且未经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值(TSB)、经皮胆红素值(TcB)和IBB.部分患儿蓝光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 h复查TSB和IBB....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应用BiliCheck 设备新生儿经皮胆红素( TcB)测定的准确度。方法分别使用直接分光设备和Bili-Check设备进行测定,获得血清总胆红素(TSB)值和TcB值,以TSB为参考标准,使用Stata/SE 12.0(StataCorp LP,美国)统计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健康足月显性黄疸新生儿TcB测定的准确度,并重新评估新生儿黄疸指南。结果获得222例新生儿368对TSB/TcB样本,TSB平均值为225.4±25.4μmol/L,TcB平均值为237.9±21.0μmol/L。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差(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39;Lin一致性系数为0.377(95%置信区间为0.301~0.453,P<0.001)。 Bland-Altman分析表明,TcB的测定高估了TSB值(均数差为12.5±24.9μmol/L),95%一致性范围较宽(-36.2μmol/L~61.3μmol/L)。结论应用BiliCheck设备测定足月显性黄疸新生儿,TcB值与TSB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在预测实际TSB水平方面往往不够准确,可能增加了新生儿需要光疗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和评估足月新生儿行为神经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新生儿大脑发育异常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测定(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量表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甘肃省民乐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胎足月新生儿3 035例,在出生后3 d进行行为神经能力测定和评估,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NBNA异常率(评分≤35分)足月单胎新生儿为19.67%,足月低出生体重儿为7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OR=17.39,95%CI:10.36~29.20)和较大孕周(OR=1.12,95%CI:1.02~1.23)可增加NBNA异常风险,而母亲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使风险降低(OR=0.41,95%CI:0.21~0.81)。结论低出生体重是引起单胎足月新生儿NBNA异常的重要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将减少NBNA异常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免疫球蛋白、补体(IgG、IgA、IgM、C3、C4)的影响。方法:65例母亲系GDM的足月新生儿(GDM组)及79例母亲无合并症的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均于生后12 h内采动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gG、IgA、IgM、C3、C4水平。且GDM组生后立即测空腹血糖。结果:GDM组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C3、C4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DM组血糖水平与血清IgG、C3、C4呈正相关。结论:GDM会导致新生儿IgG、C3、C4水平降低。应重视围产保健。  相似文献   

17.
丁晶  刘捷  曾超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29-423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287例发生贫血的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时间与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溶血、失血等多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47%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在生后1周内,32%发生在生后第2周,13%发生在生后第3周,8%发生在生后第4周。早期贫血足月新生儿中溶血及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发生率较晚期贫血足月新生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贫血足月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较晚期贫血足月新生儿大(P<0.05),初始出现贫血时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较晚期贫血足月新生儿高(P<0.05),但感染发生率却较晚期贫血足月新生儿低(P<0.01)。结论:足月新生儿贫血多发生在生后3周内,且溶血及围产期缺氧与足月新生儿早期贫血密切相关,感染与足月新生儿晚期贫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广西壮汉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方法:①用微量法测定广西地区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记录其测定值。②应用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方法,即用静脉生化法与微量法同步测定72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用微量法测定值代入生化法与微量法测定值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获取胆红素校正值。结果:①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分别为(72.17±14.39)μmol/L、(128.93±28.92)μmol/L、(174.69±33.07)μmol/L、(186.46±34.23)μmol/L、(174.25±37.60)μmol/L、(154.49±42.76)μmol/L、(141.41±44.97)μmol/L,平均峰值(186.46±34.23)μmol/L。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比汉族略高,壮汉两族1~7天血清胆红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量法与静脉生化法胆红素测定值有高度的相关性,两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的胆红素值与静脉生化法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汉族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后1~7天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值,为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生化法与微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准确、便捷,是一种动态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和生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变化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对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窒息新生儿脐血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窒息新生儿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③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及生后3~7天血清HMGB1窒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发生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的患儿生后3~7天血清HMGB1含量显著增高。结论:HMGB1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The immunogenicity of a Hepatitis B vaccine was evaluated in 110 neonates (57 full term and 53 preterm)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negative mothers. Three 10 microg doses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were administered: the first dose within the first week of life; the second between 1 and 2 months; and the third at 5-7 months of age. Anti-HBs antibody titres were measured 3 months after the third dose. The seroconversion rate in preterm infants (77%; 95% CI=64.7-87.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full term infants (98%; 95% CI=91.6-99.9) while the mean anti-HBs titres among those infants that did seroconvert was lower in preterm (186.6 mIU ml(-1)) than in full term infants (537.5 mIU ml(-1)). More full term than preterm infants showed titres greater than 100 mIU ml(-1) (71.9 and 41.5%,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shortly after birth is less immunogenic in preterm infants weighing <1800 g at birth than in full term infants. Currently accepte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 exposure perinatal prophylaxis may be inadequate to protect preterm inf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