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塞式自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作为一个呼吸支持技术在国外应用已久,其可视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叠加机械通气的结合通气模式.目前中国新生儿科医师均比较习惯使用气管插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nCPAP模式,只有少数医院的新生儿科使用nSIMV模式,该技术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本资料就其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605-1606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A组(nSIMV治疗)和B组(机械通气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 H值,PaCO_2、PaO_2水平,通气失败、脑出血、VAP、VILI发生率以及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 H值及PaCO_2、PaO_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pH值、PaCO_2水平均显著下降,PaO_2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患儿的通气失败、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VAP、VIL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SIMV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HMD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nSIMV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陈晓东 《临床医学工程》2021,(10):1381-1382
目的 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HMD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25例NRDS患儿采用SIMV模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O2/PAO2、PaO2/FiO2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h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紫绀消失,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外周循环改善;治疗后动脉血气pH、PaO2、SaO2值逐渐上升,PaCO2、BE负值逐渐下降,治疗后8h的pH、PaCO2、BE负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8h的PaO2、S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h、8h的PaO2/PAO2、PaO2/FiO2值高于治疗前,所需氧浓度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患儿中19例存活,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治愈率76%,无1例出现气漏、肺出血等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结论:SIMV模式治疗NRDS能有效改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验研究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儿科2016年度收治的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此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儿实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儿,治疗质量,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及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差异非常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的通气治疗和护理措施相比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显著,不仅可以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还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一种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NRDS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PRVC模式,对照组应用SIMV模式,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通气后观察组P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09,P=0.000),OI、MA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0.923、1.757,P=0.360、0.084);通气后,观察组患儿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224、2.232、4.169,P=0.030、0.029、0.000);两组患儿通气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χ2=0.35、1.02、0.30,P=0.5536、0.3132、0.5839)。结论:PRVC模式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患儿氧合作用,且气道峰压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均43例。两组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A组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模式,B组患儿采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A组(P0.05),PaCO2、呼吸指数均低于A组(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选择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优于持续正压通气模式,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状况,加快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例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采用SIMV及PEEP方式进行机械通气,监测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临床体征。结果 19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和心率,呼吸频率等多项监测指标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同时临床征象改善。3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无其他并发症,18例病情缓解。结论:DIMV加PEEP通气模式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手段且较安全,当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积极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与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NRDS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SIMV)与观察组(HFOV)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记录两组患儿血气值及呼吸机参数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观察组氧合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与SIMV治疗NRDS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患儿氧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NIC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CO_2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P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的67.65%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合并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常规机械通气而言,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NBIPAP-SIMV-PSV)组合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BIPAP-SIMV-PSV,监测并比较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h、4h、HR、RR、Bp、PaO2、PaCO2和SaO2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比较通气治疗后HR、RR明显减慢;PaO2与S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下降;Bp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经2~4d通气治疗后病情稳定,脱离呼吸机.结论NBIPAP-SIMV-PSV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迅速提高PaO2与SaO2值,有效降低PaCO2值.能明显改善人机同步性能,更节省呼吸功,患者更舒适.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0.01),显著减少医疗费用,可作为治疗COPD合并早、中期呼吸衰竭的一种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82-4482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克服了以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操作难、损伤大、呼吸道管理困难及不同步通气引起的人机对抗等缺点便于临床医生掌握,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本文随机、对照地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的46名婴儿低氧型呼吸衰竭病人通过NSIMV的治疗疗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婕  潘伟筠 《现代医院》2005,5(9):64-65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末正压(IPPV+PEEP)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肺出血患儿进行IPPV+PEEP,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例实施同步IPPV+PEEP青紫立刻减轻或消失(85%),12h内肺出血完全停止3例(21%),24h内肺出血停止7例(50%),12h内动脉血氧分压由(42.5±6.95)mmHg升高至(84.9±7.8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由(53.92±12.4)mmHg降低至(41.64±10.25)mmHg,血氧饱和度由(55.7±12.75)%升高至(89.45±7.65)%。8/14例(57%)肺出血患儿被治愈,死亡6/14例(43%)。结论同步IPPV+PEEP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的影响。方法 52例需要使用气管插管、SIMV通气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孕周<34周,当呼吸机参数降至FiO2<0.4,频率<20次/分,给予氨茶碱负荷量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开奶日龄、胃肠外营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例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穿孔、出院时体重情况。结果两组比较nSIMV组患儿胃肠外营养的时间较nCPAP组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SIMV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发生率较nCPAP组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时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IMV可以减少胃肠外营养的时间、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但尚不能证实nSIMV通气能够减少早产低体重儿NEC、肠穿孔的发生,且两组患儿出院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杜玲玲 《工企医刊》2002,15(1):68-69
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新生儿期多种危重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2年12月采用简易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呼衰,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2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呼衰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24例,过期产儿4例。发病年龄<24h22例;1~3d15例;>7d3例。  相似文献   

16.
李艳 《药物与人》2014,(9):269-270
目的:分析总结简易鼻塞武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干预基本内容。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新生儿科收治呼吸困难患儿64例实施简易鼻寒武持续正压通气(CPAP),并行协助摆置体位、保持气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气道湿化以及口腔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64例患儿中治愈53例,总治愈率为82.81%,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要求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另外3例治疗无效死亡,总死亡率为4.69%。结论:简易鼻塞武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疗效确切,而疗教的稳定发挥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探讨间歇指令通气(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表明,IMV PEEP模式对HMD有良好疗效,在整个通气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并加强支持疗法,则可减少并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46例NRDS患者应用NCPAP,经过严密观察及细致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皮肤颜色、血气分析、做好CPAP管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35例患儿痊愈出院,11例治疗失败,改用其他机械通气模式,总成功率达76%。无护理并发症。绪论鼻塞式(NCPAP)在抢救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玉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47-4048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SIMV治疗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后对患儿动脉血气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通气6h后,患儿血氧分压由5.30±1.21kPa提高到8.33±2.01kPa,二氧化碳分压由8.21±1.54kPa降低至6.43±1.15kPa,氧饱和度由64.86±8.42%升高至89.47±9.35,治疗前后三者比较,P值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6h后,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呻吟、紫绀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96%、94%,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后撤机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7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后转入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拔除气管导管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儿使用SNIPPV作为过渡性撤机,对照组患儿使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合并症及总的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撤机后治疗组患儿6、12、24 h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撤机成功率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呼吸暂停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总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撤机后的48、72 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SNIPPV与头罩吸氧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