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钦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在钦州市11个监测医院对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在20 468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387例,发生率为189.08/万,涉及出生缺陷病种47种,前5位依次为巴氏水肿、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无脑儿、肢体短缩;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P<0.01);男女无差别(P>0.05);母亲年龄≥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0岁组(P<0.01);在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儿死亡占首位(45.12%).结论针对发生率高且严重的先天畸形种类,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加强农村围产保健的管理,广泛开展优生和保健知识宣传,以期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钦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危险因素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在钦州市 11个监测医院对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在 2 0 4 6 8例围产儿中 ,出生缺陷儿 387例 ,发生率为 189.0 8/万 ,涉及出生缺陷病种 4 7种 ,前 5位依次为巴氏水肿、先天性脑积水、多指 (趾 )、无脑儿、肢体短缩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 ( P<0 .0 1) ;男女无差别 ( P>0 .0 5 ) ;母亲年龄≥ 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 <30岁组 ( P<0 .0 1) ;在围产儿死亡中 ,出生缺陷儿死亡占首位 ( 4 5 .12 % )。结论 :针对发生率高且严重的先天畸形种类 ,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加强农村围产保健的管理 ,广泛开展优生和保健知识宣传 ,以期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1997~200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1997年以来,我市在10个县(市、区)的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2003年,共监测围产儿187 492例,出生缺陷儿2 46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881例,NTD发生率为46.99/万,占出生缺陷的35.78%.围产儿死亡2 50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53.57%存活,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4.75倍.孕2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88.12%依靠B超诊断.因此采用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冯萍  李刚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8):4372-4373
目的:了解彭阳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对彭阳县2005~2009年所有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彭阳县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51/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类依次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等6类。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回族高于汉族,有统计学差异。年龄<20、35~岁年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1997年以来 ,我市在 10个县 (市、区 )的 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 2 0 0 3年 ,共监测围产儿 1874 92例 ,出生缺陷儿 2 4 6 2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 ( NTD) 881例 ,NTD发生率为 4 6 .99/万 ,占出生缺陷的 35 .78%。围产儿死亡 2 5 0 5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 5 3.5 7%存活 ,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34.75倍。孕 2 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 88.12 %依靠 B超诊断。因此采用 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探讨预防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对2 0 0 2年1 0月1日至2 0 0 3年9月3 0日太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太原市1 0个县(市、区) 94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 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2 480 7例,孕2 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63例及4~6个月进行B超筛查的孕妇981 7例。2 方法 由监测医院分娩室护士长将本院资料进行统计后,填写围产儿季报表、…  相似文献   

7.
劳少华  李琼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45-3747
目的:了解钦州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妇幼保健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2011年期间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 435例围产儿,回顾性分析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比较不同区域和年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7 435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者222例,发生率29.9‰。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巴氏水肿综合征,占40.9%;唇裂或合并腭裂缺陷,占13.1%;神经管缺陷缺陷,占11.3%;先天性心脏病,占8.6%;足内翻,占6.3%。城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农村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P<0.05);母亲≤35岁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亲>35岁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及保健工作,尤其应对高龄孕产妇进行重点监护,部分地区应注重地方性疾病的筛查工作,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市199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张家口市1996年出生的2964名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出生缺陷(BD)儿发生24例,发生率为8.10‰,前3位出生缺陷顺位为先生脑各仍柱裂,故提示神经管畸形的预防为我市孕立妇围产期保健重点。另产母在≥30岁年龄段时发病率最高,提示我们应交坑龄产妇的围产期保健作为预防BD儿发生的重点人群。同时,要提高各级监测人员的诊断水平,健全登记制度,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动态分析郑州市各级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郑州市各级医院正常分娩婴儿及治疗性引产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共监测围产儿138376例,死亡1408例,死亡率为10.18‰;出生缺陷儿1315例,出生缺陷率为953.4‰;1408例死亡围产儿中缺陷儿488例,占34.66%;≥35岁孕妇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率1260.6‰;缺陷儿产前诊断率为45.40%,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和先天性脑积水,出生后诊断的出生缺陷疾病前3位分别是多指(趾)、外耳畸形和总唇裂。结论: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优生知识宣传,加强产前筛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发生趋势.方法 对1997-2007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97年的98.9/万上升为2007年的244.2/万;在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呈急剧上升,先天性足内翻、多指(趾)、总唇腭裂呈轻微上升;母亲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围产儿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产前诊断的比例逐渐上升,并对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患病、用药、接触环境有害因素、高龄、不良生育史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方式、对象及范围、诊断技术及水平、监测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等导致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平定县、昔阳县、太谷县和泽州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每个县各选取1个乡(镇),由统一培训的乡村级调查员于2004年2—3月人户对2003年该地区的出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进行调查与核实。调查获得的出生数、出生缺陷数与监测系统上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县的监测出生数还要与当地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漏报评价标准为:抽样地区出生漏报应≤5%,重大体表畸形漏报≤10%。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人员对部分监测点的基础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4个乡镇通过人户调查得到的出生数为1043人,而监测系统上报的出生数为997人,漏报46人,漏报率为4.4%。调查共核实30例体表先天畸形病例,而通过监测系统上报的先天畸形数为29例,漏报1例,漏报率为3.3%。4个县监测系统的出生数与当地出生人口资料估计的出生数相差1.2%。对部分监测点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各监测点均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常规登记资料,有专门负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人员。结论 山西省4个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尽管存在一定的出生和畸形病例的漏报,但漏报率很低。基层监测点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生和畸形登记、上报和管理机制,监测人员对于出生缺陷监测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对于出生和畸形的记录和报告意识,因此监测资料的来源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3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顺位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监测2003~2005年孕满28周到产后7d的围生儿。结果深圳市出生缺陷率从2003年的14.27‰提高到2005年的1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29),平均发生率为15.74‰,3年来出生缺陷前3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33/万)、总唇腭裂(19/万)、多指(16/万),≥35岁的产妇、男孩、多胞胎出生缺陷率高发。结论深圳市围生期出生缺陷监测率近年有升高趋势,深圳市不同区、产妇年龄、胎儿性别、胎数等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景宁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景宁县内4家医院依据《景宁县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上报的2009年和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缺陷类型、发生出生缺陷儿母亲孕期情况,并跟踪随访。结果共监测景宁县两年中2 44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6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64‰,其中单发缺陷23例,多发缺陷3例,缺陷类型前五位为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脑膨出。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9.31‰,女性为1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监测1 282例,出生缺陷率为7.02‰(9例),2010年监测1 161例,出生缺陷率14.64‰(17例)。结论景宁县出生缺陷呈上升趋势,与围产期产前诊断和出生后早期诊断技术增高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是母亲孕期患病、服药及遗传等;加强孕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在不同监测时段的出生缺陷发病率和构成情况,探索适宜的出生缺陷监测时段。方法  利用2016―2018年上海市《出生缺陷儿、残疾儿童报告卡》,分析孕<28周、孕28周~<产后8 d、产后8~<43 d、产后43 d~<出生后1年、出生后1~<2年、出生后2~<3年和出生后3~<18年的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  2016―2018年,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31‰、15.34‰和22.05‰,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年度出生缺陷顺位中均为首位。孕28周前和围产期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49‰和14.44‰,延长至产后42 d、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出生后3年、出生后18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18‰、16.90‰、17.05‰、17.11‰和17.35‰。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出生缺陷患儿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83.21%和97.38%,出生缺陷发病率分别为常规围产期监测的1.45倍和1.70倍。结论  建议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模式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在张家港市28家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检测围产儿47740名,监测时间延长至产后3个月的出生缺陷儿73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4.79/万,孕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50/万(P〈0.01)。739例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501例,总唇腭裂64例,多指多趾24例,小耳23例,神经管畸形16例,其他1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万),2005~2009年分别为104.93、147.21、173.04、179.39、157.17(P〈0.01);农村为163.85,城区为128.13(P〈0.01);男婴为164.79,女婴为142.38(P〈0.05);母亲年龄〈20岁、20~34岁、〉34岁的分别为551.72、149.79、217.32(P〈0.01);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135.57、177.29、163.65、122.55(P〈0.01)。[结论]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十堰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006年监测3 877例围生儿,其中出生缺陷儿5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28/万.出生缺陷前三位依次为外耳畸形、多指(趾)、马蹄内翻足.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48.51/万、129.24/万.结论 出生缺陷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关键在于落实三级预防,加强婚姻保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福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基本情况, 找出有关影响因素, 为更好地落实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 2001~2003年 767例出生缺陷儿登记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21. 54‰; 常住、暂住、流动人口之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23 .21‰、19 .59‰、22. 11‰; 缺陷儿胎龄满 37周~41+6周 546例, 占 71. 19%; 男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24 .57‰、17 .56‰; 出生缺陷确诊时间为产后 7d内者 582例, 占 75. 88%。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的落实、监测诊断技术的提高是辖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较高水平的直接原因; 围产保健及健康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联合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近5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沧州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6‰,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4.002,P=0.045);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有关,年龄小于20岁和大于35岁的孕妇其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2.713,P=0.013);文化程度越低,则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χ2=8.098,P=0.017);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围生儿(χ2趋势=4.120,P=0.044);出生缺陷前3位的顺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和总唇裂;出生缺陷活产比例高达71.82%。结论沧州市近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相关因素有孕妇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和围生儿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