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肥胖患者剖宫产随之增多[1]。目前,绝大多数患者更愿接受精细、美观、瘢痕小、并发症少的手术,腹壁脂肪处理与伤口缝合修复是剖宫产手术的最后操作步骤,但却是影响术后愈合的关键。传统横切口腹壁脂肪处理方式与伤口缝合修复方法,易导致脂肪液化、线结反应以及切口难愈合等不良反应。肥胖患者有较厚的腹壁脂肪,更易出现脂肪液化等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反应。随着新式剖宫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式间断缝合折线法和皮内连续缝合法  相似文献   

2.
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是现在产科常见的术式,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诱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肥胖、糖尿病、腹壁水肿、滞产、产前有感染征象等.本文就我院妇产科1999年1月至2004年2月行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先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斌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6):331-331
剖宫产手术需经腹进行 ,腹壁切口选择关系到手术野暴露状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创口愈合及并发症、术后美容等。肥胖是影响创口愈合、手术操作重要因素之一 ,而腹壁横切口对肥胖者有其独特优点。我们对 36例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 36例。年龄 2 1~ 30岁。产妇体重 75~ 95kg ,其中 85~ 95kg5例 ;身高 15 8~170cm。腹壁脂肪最厚 6cm。腹壁水肿 2例。均采用持续硬膜麻醉。1 2 手术方法 :①开腹 :腹壁横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以下简称改良组)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以下简称传统组)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行剖腹手术包括剖宫产,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及多次剖腹手术史的脂肪液化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及腹壁切口行Ⅱ期缝合术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法较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术后患者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肥胖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应用腹壁脂肪层自然对合预防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60例肥胖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给予对照组患者间断缝合处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明显更低,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壁脂肪层自然对合预防肥胖剖宫产患者脂肪液化效果更好,伤口愈合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实施120例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2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腹壁切口甲级愈合119例,住院时间4~7d,平均4.5d。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时间短,恢复快,伤口愈合好,术后并发症少,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7.
术后切口愈合好坏是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特别肥胖患者易发生脂肪液化,切口感染,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本文应用大黄、芒硝外敷术后腹壁切口1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我院1995年6月到1997好9月间妇科腹部手术76例,其中附件切除术26例,子宫切除术42例,子宫广泛切除术加大网膜加阑尾切除术2例。剖宫产术52例,其中32例为腹壁横切口。全部病例128例。1.2病例选择:术后发现切口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切口红肿、硬结或淡黄色分泌物、线结反应等。1.3方法:大黄30g、芒硝120g,辗成粉末…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探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3例横切口剖宫产与同期83例纵切口剖宫产对照比较,观察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使用镇疼药、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3天,用远红外线计算机化热成像(CET)对两组切口进行测温,术后40天用游标卡尺对两组切口进行瘢痕厚度测量。结果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术后病率低,术后3天皮温低,炎症反应轻,切口脂肪液化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术后40天切口瘢痕纤细,外表美观。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损伤少,保留了血管,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好,瘢痕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刮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50例和纵切口58例的病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后分析,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纵切口组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上明显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横切口组,横切口组腹壁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盆腹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再次剖官产可能的妇女,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尽量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对1960例剖宫手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腹壁切口脂肪化率为3.4%,与肥胖、缝合技术、孕妇合并贫血、低蛋白症、妊高症、糖尿病,前次剖宫产、术后咳嗽、羊水污染、其他(如各种机械刺激、粗暴操作、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缝线选择)等有关,而与剖宫产时机、孕妇年龄、职业、孕产史、孕周、胎儿大小无关。结论术前治疗合并症,术中操作轻柔、止血、缝合仔细,缝合脂肪层前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两次剖宫产间隔≥3年,术后镇咳。可大大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罗云茹 《河北医药》2012,34(16):2476-2477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腹壁皮肤切口的愈合和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产科剖宫产手术横切口的优点为美容,因为横切口瘢痕部分被阴毛覆盖,剩余下腹两侧切缘并不明显,再者几乎不致于产生腹壁切口疝[1].腹壁缝合传统的方法是各层都必须缝合,但是大多女性此处脂肪较厚,切口的脂肪液化明显增多,切口缝合过密过紧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严重困扰着女性患者.现采取改良的切口缝合的方法,不缝合脂肪层,仅在皮内缝合皮肤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改良的皮内缝合方法切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仲兰 《天津医药》1996,24(7):404-406
1994年12月8日至1995年5月6日对18例需行剖宫产术的肥胖患者施行剖宫产腹壁美容术,并与同期20例常规剖宫产进行对照研究。本术式采用腹壁横切口并梭形切除多余赘积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缝合时表皮采用0000肠线埋藏缝合或脂肪及表皮一层缝合法,达到了下腹壁多余皮肤、脂肪去除,切口部不留缝线和针孔痕迹或脂肪层不留缝线,利于伤口愈合和避免远期感染,获得良好腹壁美容整形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肥胖患者也在增多,加上普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壁切口的脂肪液化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尤以胆道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最高。常规方法换药对脂肪液化切口来说愈合缓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本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病变局部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针对其渗出及切口愈合状况的治疗后,全部痊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全身性疾病、电刀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96年5月开展了腹壁横切口腹模外剖宫产术,从临床实践体会到,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是一种较好的术式。它具有腹壁横切口和腹膜外剖宫产的双重优点:暴露比较好,横切口能充分得到利用,特别对矮胖体型者尤为突出,横切口几乎不损伤神经,减轻疼痛;切口缝线张力小,便于活动,进食早,术后泌乳及身体恢复都较快;因腹部切口低皮下脂肪少,便于刀口缝合及术后愈合,拆线早住院时间短,对患者既减轻痛苦,又减轻经济负担术中不切断腹直肌和腹直肌腱膜,刀口柔软,恢复早;刀口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妇女肥胖人群增加,剖宫产率增高,电刀使用的推广,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为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但能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给患者增加身心及经济负担。现对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腹式横切口是产科常用的剖宫产术式,既往剖宫产术后常用腹带保护伤口,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但有研究发现,腹带的使用可引起术后腹胀、切口脂肪液化、假愈合,甚至裂开,感染后瘢痕组织增生明显,不利于产后的恢复[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改良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法以其切  相似文献   

18.
张国芳  权永志  张新彦 《河北医药》2012,34(17):2694-2695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以往临床上除换药和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外无特殊治疗,采取必要的措施干预减少其切口脂肪液化率,对减轻患者痛苦、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变得尤为必要,为此我院2004 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口切口脂肪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对再次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红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9-2600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83例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和102例纵切口的病例再次手术开腹情况进行分析,在开腹时间、腹壁粘连、切口愈合、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再次手术时纵切口组在开腹时间上明显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横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术中出血、切口愈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有再次剖宫产可能的妇女,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尽量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20.
李小红  李根翠 《海峡药学》2012,24(8):135-136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外敷预防切口愈合不良高危病人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2690例剖宫产患者,将其中182例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可能导致术后切口愈合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于剖宫产术后第二天常规换药,第三天给予大黄、芒硝混合粉外敷,对照组87例于剖宫产术后第二天予碘伏棉球常规换药。观察切口红、硬结、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积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95例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切口全部为甲级愈合;对照组87例中发生脂肪液化的有5例,表面红、切口有硬结的有17例。结论大黄芒硝外敷具有软化切口硬结、防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