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驻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官兵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自拟个人情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驻守海拔3770~5390m的465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高原组SCL-90测评结果,其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得分高于军人常模,两组差异显著(P<0.05);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父母文化程度、军龄、部队管理方式、连续守防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对心理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39,重度抑郁者29.7%,中度抑郁者24.0%,轻度抑郁者35.1%。军龄、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对高原环境适应程度、部队管理方式等对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77。结论:密切官兵关系,加强团结、交流和科学管理等对保障官兵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拔5200 m高原驻防官兵每天吸氧1 h对记忆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对在海拔5200 m驻防1年,且在驻防后5个月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 h的某哨卡官兵36例,采用DDX-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进行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观察组);并与在该哨卡同期驻防的未吸氧官兵36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观察组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和正确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而错误次数和平均耗时显著减少(P〈0.05);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每天吸氧1 h能显著改善高原驻防官兵的记忆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原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活对健康的认识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健壮,还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当代军人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有更好的心理应激能力,有更强大的战斗力。我国高原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强,与10多个国家接壤,边防线长达数十万公里。这里山高风大,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守防环境十分艰苦。特殊的高原环境,使初入者高原反应患病人数可达总数的90 %左右,其中危重人数可达5 %以上,抢救不及时常常危及生命。人在30 0 0米以上的高原,正常人的劳作能力可下降2 0~10 0 % ,劳作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1997年,我区部队参加兰州经西宁至拉萨光缆工程的铺设任务,为掌握高原环境对军人的心理影响,我们对参加光缆施工的某部官兵进行了SCL—90测查,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取参加施工任务最重的某部100名战士进行跟踪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72份,合格率为72%,受测人员平均年龄20.88岁±1.59岁,均为男性。2 方法 采用SCL—90量表[2],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分五极评分。以团体测试的方法进行,采取统一指导语,并由主持人简单说明测验的目的和意义,全部参试者在规定时间(3…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气压及环境气候特点,如: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一般来说,当平原地区的人员进入这种艰苦、高寒、缺氧的环境时,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初人高原地区的新兵也不例外,对高原新兵进行心理卫生及高原病防治等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以明显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部驻地平均海拔4200米,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环境艰苦、敌社情复杂、任务重,官兵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为有效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我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对驻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担负不同任务的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海拔高度且担负不同任务的336名高原官兵进行心理测量。结果海拔越高,高原官兵的SCL-90得分越高;高原驻守部队官兵SCL-90得分高于高原后勤勤务保障部队官兵。结论高海拔地区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低,高原驻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高原后勤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低;加强高海拔驻守官兵的心理保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调查高原低氧环境对军人身体指标的影响,以及高原驻训期间军人体格指标的变化,为保障人员体格强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军队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GJB 1636A-2016)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GJB 1102-91)的方法对驻高原4000~4600 m营区及4300 m野外驻训部队官兵进行体格指标的检测,并根据标准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10年前阿里地区驻训部队人员指标相比,其BMI、上臂肌围、皮褶厚度、体脂含量均增加且接近平原值.4000和4600 m海拔两个单位人员的体格指标无显著差异.野外驻训部队人员上臂肌围显著高于驻营区部队,且BMI、皮褶厚度和体脂含量显著低于驻营区部队.与驻营区部队相比,驻训部队BMI和上臂肌围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而体脂含量偏低的人员比例显著高于驻营区部队,体脂含量正常和偏胖人员比例显著低于驻营区部队.结论 驻高原地区军人体格指标不受海拔影响,而随着营养膳食保障力量的提高,军人身体指标得到改善,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储备增加.野外驻训部队与驻营区部队军人相比,其肌肉含量更高,体脂更低,体格更健硕.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驻守官兵高原适应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人员高原适应情况,为高原部队的生理及心理卫生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104名不同海拔驻扎士兵高原适应程度及SCL-90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原上常发疾病为嘴唇干裂、视力减退、皮肤干裂、气喘、鼻出血、腹胀、便秘。被调查官兵中,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生率为3.1%和0。而慢性高原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的发生随着海拔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CL-90调查结果显示,高原官兵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军人常模,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等严重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做好紫外线防护、水质安全和健康体检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常驻高海拔地区士兵在驻营区及野外驻训期间其头发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称量法调查海拔4600m、4030m、3800m高原驻营区士兵膳食中Zn、Fe、Cu、Ca、Mg和Mn等元素的摄入量,并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上述驻营区士兵以及海拔4300m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结果 高原驻营区部队士兵膳食Fe、Cu、Mg和Mn的摄入量充足,分别达到标准的103.7%、275.0%、81.1%和162.2%,而膳食Ca和Zn的摄入量不足,仅为军标的69.5%和77.8%.不同海拔驻营区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驻营区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Cu、Ca、Mg、Mn和Cr 5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Mg的含量为中度缺乏,Cu、Ca、Mn和Cr 4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Mg的含量明显低于驻营区士兵(P<0.001).结论 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对Zn和Fe的需要量增加,而膳食Zn和Fe的摄入量还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野外驻训士兵Mg缺乏,应增加蔬菜摄入,必要时服用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作训任务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常驻高原官兵分为驻营区官兵(海拔4030m和4600m)和野外驻训官兵(海拔4300m),对驻营区官兵和野外驻训30d的官兵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AST/ALT比值.结果 驻训官兵HR(82.25±14.10次/min)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74.18±9.02次/min,P<0.01),其SpO2(88.25%±2.41%)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89.38%±2.44%,P<0.05),两单位人员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Hb含量(211.6±17.4g/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199.3±22.7g/L,P<0.001),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55.6%)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5.7%,P<0.001).驻营区官兵和驻训官兵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均充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的血脂异常患病率(70.5%)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34.0%,P<0.001),其中驻训官兵的HDL-C含量(0.81±0.21nmol/L)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1.01±0.27nmol/L,P<0.001),其低HDL-C血症患病率(65.9%)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9.8%,P<0.001),驻训官兵和驻营区官兵的TC、TG、LDL-C含量及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LDH含量(273.70±136.74U/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05.19±77.94U/L,P<0.01),其LDH异常率(72.7%)也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51.1%,P<0.05).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蛋白质营养充足,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和LDH异常率高于驻营区官兵,严重威胁着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常驻高原官兵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云南高原军队干部与士兵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点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云南某部干部组与战士组若干人,运用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及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战士组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得分较干部组高(P<0.05),而干部组神经衰弱因子的得分较战士组高(P<0.01).在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情况方面,干部组各方面消极应对的得分增多较战士组高.而与之对应,战士组各方面积极应对的得分均较干部组高(P<0.01).结论:干部组与战士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其影响的应对方式也不相同,应视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二十八烷醇在提高高原军事作业劳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驻3700 m高原1年以上的健康男性青年38名,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名.实验组口服二十八烷醇胶囊(1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淀粉1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受试者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踏车运动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服用二十八烷醇1个月后,受试者静息和踏车运动心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减少,90 W踏车运动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此变化.结论:二十八烷醇能增强高原劳动能力,降低高原缺氧所致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在青海( 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Pa ) 和天津( 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Pa ) 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 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 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高原军事训练致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防治对策,早期尺神经减压或移位是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