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近期手术史、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敏感度达92%~100%,结合超声心动图、CT肺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等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肺血栓塞症筛选检查,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杨俊  杨思遥 《药物与人》2014,(10):58-58
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厦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u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3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系列检查;分析患者诊断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与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34例患者经血浆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联合诊断方案后均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得出详细诊断结果为27例(79.41%)血浆D-二聚体含量异常增高,7例(20.59%)白细胞升高;15例(44.12%)窭性心动过速,10例(29.42%)肺型P波,5例(14.71%)心房纤颠,4例(11.76%)T波Vl—V4倒置;19例(55_88%)胸腔积液,10例(29.41%)楔状阴影,5例(14.71%)心包积液。经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13例(38.24%)基本康复,19例(55.88%)明显改善,2例(5-88%)未改善。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6.47%,34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出现5例(14.7l%)轻微出血,3例(8.82%)肠胃反应,2例(5.88%)皮肤反应。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联合血浆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确诊率高,临床治疗应用溶栓联合抗凝治行效果显著且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步骤及治疗效果,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住ICU并确诊的3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5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高达68.6%,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4.3%,心电图异常者占31.4%,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82.9%,血浆D-二聚体>500μg/L者占100.0%,增强螺旋CT和磁共振显像异常者分别占100.0%和94.3%.其中17例深静脉血栓,10例创伤骨折或手术,3例心房颤动,2例羊水栓塞,2例深静脉置管,1例原因不明.接受抗凝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均为羊水栓塞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19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结论 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多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率高,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和完善诊断步骤是提高肺栓塞诊断率的关键.除羊水栓塞患者以外,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7例尘肺患者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PTE).1例于次日行肺动脉介入破碎、吸出血栓并局部溶栓治疗,其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6例直接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加华法林抗凝治疗.7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均成活,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老年尘肺患者是PTE的高发人群,其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5.
康桂艳  王静  肖凡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68-1469
目的提高老年肺栓塞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资料完整的16例老年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全部行胸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一例行肺动脉造影及肺核素扫描,其中6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7.5%,2例进展为慢性肺栓塞。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制动或卧床、恶性肿瘤、手术、慢性肺部疾病等。治疗原则以溶栓、抗凝为主,2例行下腔静脉置网术。16例中3例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肺栓塞是呼吸科的急危重症,当医院不能即刻提供肺动脉造影或肺核素扫描或重症患者不允许行以上检查,掌握老年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简单的临床手段(包括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X线胸片和胸部CT、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等)也能临床诊断肺栓塞,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PE的29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动脉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CT肺动脉造影,均能为PE早期诊断提供相对特征性改变,早期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E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取70例,分别对其进行彩超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诊断结果及彩超表现。结果:静脉血栓、动脉血栓超声表现有明显区别,静脉血栓中完全血栓栓塞与不完全血管栓塞血管内膜、回声、管径、管腔结构、病变部位血流等表现有差别,动脉血栓完全栓塞与不完全栓塞段血流信号存在差别。彩超及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示,彩超与CT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查费用低于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满意度高于血管造影(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静脉、动脉的血栓及阻塞部位均能够清晰显示,在外周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肺栓塞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无特异性,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及肺动脉造影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28例患者中好转21例,效果不明显4例,再栓塞2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尽快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本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癌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成像(CTA)特点,提高对肺癌并发肺动脉栓塞的防治认识,并研究两者在临床上诊断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同时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1.2%(9/763)。9例患者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重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及早期诊断与治疗,CTA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简便、安全、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认识及诊治。 [方法 ] 对 1984~ 1992年诊治的 5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肺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胸部X线常表现为肺门增大 ,易误诊为结核或肿瘤 ,病理检查可确诊。 [结论 ] 两肺门对称性增大是肺结节病最有代表性的征象 ,临床上应想到结节病 ,激素治疗有效 ,但量要大 ,时间要长。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胸片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雅  彭元清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2):594-595
[目的 ] 对痰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胸片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胸片检查与痰涂片检查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意义。  [方法 ] 收集 2 0 0 3年 7月~ 2 0 0 4年 6月肺结核新登记菌阳病例 3 5 4例 ,其中初治痰阳 2 3 5例 ,复治痰阳119例 (复治病例含复发者 3 7例 ,初治失败者 19例 ,其它复治者 63例 ) ,对本次确诊时第 1张胸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初治痰阳患者的胸片表现以渗出浸润型为主 ,占 5 1.91% (12 2 / 2 3 5 ) ,纤维硬化型占 0 .85 % (2 / 2 3 5 ) ;复治痰阳患者胸片表现纤维硬化型为主 ,占 3 8.66% (4 6/ 119) ,渗出浸润型占 2 6.0 5 % (3 1/ 119) ,复治病例包括复发者、初治失败者及其它复治者 ,这 3种情况确诊时的第 1张胸片结果又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 肺结核患者的胸片表现各不相同 ,不能单凭胸片结果来判断其传染性 ,尤其对于复治病例痰检结果对判断病情活动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肺血容积坠积效应(VEPB)产生的原因。方法在2007年12月—2009年1月间在北京军区第261医院全部住院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78例患者的胸部CT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以胸部CT检查中发生坠积效应与否进行分组,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合临床资料中的年龄、性别及心功能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坠积效应在该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40.4%,95%可信区间为33.1%~47.7%;阳性组中50岁以上者的比例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心功能欠佳者较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容积坠积效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以及心脏功能有关,与性别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产褥期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19例产褥期急性PE及12例非PE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与非PE患者相比,急性PE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9、13.46,均P<0.05),而胸疼和咳血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有11例急性PE患者伴有心动过速,8例PE患者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非PE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3、6.81,均P<0.05).另外,在22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中,有17例为急性PE患者,与非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0.05).结论 产褥期急性P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产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如果同时伴有静脉血栓栓塞(VTE)和血浆D-二聚体检查阳性,将有助于对PE更加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沁  陈良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9):1074-1076
目的了解肺栓塞(PE)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并确诊的2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患因素有深静脉血栓、高龄、手术、心房纤颤、长期卧床等。主要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影像学特点呈多样性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治疗。25例患者治愈率64%(16例),好转20%(5例),病死率16%(4例)。结论肺栓塞的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水平,逐步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实际患者对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对15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实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等。肺结核主要以侵润型为主,而肺癌主要以鳞癌和腺癌为主。结论中年男性是肺癌合并肺结核病症的主要人群。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肺结核的类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的变化。方法将2001~2006年间的11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6例患者存在不同危险因素,以血栓性静脉炎、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及外伤、肿瘤多见;临床表现和体征多不典型,活动后气促、咳嗽、胸痛、安静时呼吸困难多见。结论认识肺栓塞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正确评估症状、体征,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提供整体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特征;提高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能力;为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讨论马钢全部尘肺及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结果马钢1154例累计尘肺病例中,377例合并肺结核,合并率为32.67%;其中Ⅰ期尘肺合并率为24.29%,Ⅱ期合并率为30.77%,Ⅲ期合并率为71.15%。尘肺死亡病例705例,合并肺结核315例,合并率为44.68%。结论尘肺易于合并肺结核;尘肺合并肺结核加速了尘肺的进展,也加速了尘肺病人的死亡;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尘肺期别有关,尘肺期别越高合并肺结核率越高,尘肺死亡率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胸部X线片、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X线片、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LAM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2例),咯血(2例),反复出现的气胸(2例)和乳糜胸(1例)等.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阴影(2例)、蜂窝状透亮区(1例)、气胸(2例)和胸腔积液(1例)等;MSCT特征性表现:2例见双肺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薄壁、囊状透亮区,囊腔直径3~15 mm.1例广泛性囊变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并胸膜增厚、粘连,确诊后3个月死亡,余症状缓解出院.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胸部X线片表现缺乏特征;MSCT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