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哮喘防治知识和行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北京市顺义区哮喘儿童中实施"健康之路计划",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顺义区20所小学6~11岁学生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近12个月喘息过及曾经被医生诊断过哮喘的小学生434人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哮喘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学生进行哮喘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教育前、后学生哮喘相关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顺义区小学生可疑哮喘(包括哮喘)患病率为3.13%(434/13 848)。健康教育前可疑哮喘学生的哮喘知识知晓率和哮喘行为正确率不到50%。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学生的哮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小学生哮喘防治知识缺乏。健康教育可提高学生对哮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哮喘。建议在学校推广"健康之路计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区小学生家长对儿童铅中毒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健康相关行为的现况,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两个市区15所学校的3~5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全校师生及家长开展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以相同的方法和相同的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学生家长关于儿童铅中毒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显著提高(P<0.01);家长和学生的某些健康相关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变。结论对小学生家长进行预防儿童铅中毒健康教育,可以同时指导家长及其子女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变,对于改善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儿童哮喘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顺义区20所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通过家长填写问卷,筛选出哮喘及可疑哮喘的学生614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614名及其家长589名进行哮喘相关知识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哮喘早期症状和如何避免或减少发作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32.78%,29.38%提高到62.89%,64.11%;识别哮喘发作的信号、应急处理措施的总体知晓率由27.13%上升到57.40%;家长对于哮喘知识总体知晓率由31.44%上升到4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教育后仍有34.22%的家长、24.91%的患儿对于参与运动和69.4%的家长对于激素的使用存在顾虑。结论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哮喘自我管理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小学校哮喘儿童的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帮助小学哮喘儿童走向健康之路,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能够深入到社区和基层的哮喘管理教育模式。方法选择11所小学6~12岁学生(10094名)统一进行哮喘健康初筛,筛查出近12个月喘息过及曾经被医生诊断过哮喘的小学生524人,进一步调查他们的哮喘相关问题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前、后进行问卷对比。结果在414份学生知识问卷中,教育前、后选择远离过敏原的为46.8%、84.5%;选择根据自己的病情正确用药的为52.4%、76.3%;知道哮喘发作警告信号的为28.3%、72.1%;选择运动前吸入舒张气管药的为43.1%、63.9%;选择坚持长期用预防药的为43.4%、61.1%(P值均≤0.01)。结论哮喘儿童、家长和校医的哮喘防治知识缺乏;哮喘病使小学生的生命质量下降,需引起医生、家庭及学校重视;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哮喘病的认识;通过培训的校医或医务人员宣讲,二者被学生接受程度相似,所得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和家长认知和行为改善的效果,为探索适宜深入社区和学校的哮喘管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市区、滨海、农村共抽取20所学校,共计15 452名小学生开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查出哮喘和可疑哮喘儿童700名,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在干预前后对筛查出的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共筛查出哮喘和可疑哮喘儿童700名,患病率为4.53%。干预后,学生对哮喘早期症状的知晓率及防治技能均有提升,对哮喘的早期症状"胸部发紧或憋气"、"发烧"的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5.7%,8.3%提升至干预后的58.1%,16.1%;家长对哮喘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有显著提高,且82.6%的家长愿意将孩子的病情告诉教师,较干预前的78.0%有所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对于防治儿童哮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将其加入学生健康教育教材,以扩大和强化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暴发手足口病的某社区随机抽取50名5岁以下儿童家长,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57.25%提高至73.25%(P0.05);到人口聚集地(排舞区)的危险行为从干预前的62.00%下降到36.00%(P0.05);88.00%的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需求,最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工作忙碌是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大难点(36.00%)。结论对手足口病暴发社区居民经过健康教育相关卫生知识及行为改变效果较明显,值得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 在通州区选择两所小学、两所中学的1157名学生及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1所小学、1所中学的588名学生及家长为干预组,另两所中小学校的569名学生及家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自救急救、生活常识等3个方面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期1年,并在于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家长的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将锐利物品、药品、热水等合理放置的行为改变上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能指导学生和家长形成健康相关行为,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哮喘防治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地区26所小学6~11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曾被诊断过哮喘和近1年出现喘息情况的小学生527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哮喘健康教育,分别在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小学生哮喘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该地区小学生哮喘(包括可疑哮喘)患病率为3.19%(527/16 498).哮喘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对哮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准确率不足50%.哮喘学生健康教育后对哮喘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准确率显著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识,对小学生能采取正确防范措施应对哮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秋颖  谭志勇 《中国校医》2018,32(4):275-28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小学生的伤害现状及其家长知信行模式,探讨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家长风险行为、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家长周围的环境规范情况及家长的风险感知与学生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为广州市某区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4所小学1 029名学生家长,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进行1年内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学生家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知晓、风险行为、对孩子的教育程度、家长周围的环境规范及风险感知情况等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29名学生家长参与调查,1年内共有159名学生发生伤害,男生伤害发生率为19.0%(101/532),女生伤害发生率为11.7% (5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得分≥9分、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伤害负有完全或部分责任是学生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家长身边有发生过或有听说过因意外事故造成孩子伤亡的案例、家长曾因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发生伤害是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学生的伤害发生受学生性别、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得分、家长的风险感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提高家长伤害相关知识知晓及其对孩子伤害发生的重视,增强责任感,以减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西城区5所小学(3所干预学校、2所对照学校)的771名学生、1345名家长,通过一年半的营养健康教育宣教,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在营养知识和早餐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校学生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Р0.05),但家长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比较无明显提高(Р0.05);早餐行为方面,干预校学生每天吃早餐行为、早餐四类食物的摄入及早餐质量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Р0.05);家长每天吃早餐行为及早餐蔬菜水果的摄入高于干预前(Р0.05),但早餐中的其他食物及营养质量与干预前比无明显变化(Р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早餐相关行为,而"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对于家长的宣教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陈玉梅 《职业与健康》2014,(16):2284-2286
目的了解烟台市芝罘区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开展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抽取2所小学525名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应用构成比、率和χ2检验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芝罘区小学生刷牙方法的正确率为65.4%,刷牙频次正确率为58.5%,67.5%的被调查小学生存在口腔健康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因素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结论芝罘区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学校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需对学生和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养成正确的口腔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个区的8所小学,对4~6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408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24名校医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结果 5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自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一般,户籍小学优于打工子弟小学。户籍小学家长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率高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后者又高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公办打工子弟小学老师的指导率最高;家长和老师在用眼姿势和时间方面的指导情况最好,刷牙方法时间和带孩子体育锻炼指导率偏低。34.1%的民办打工子弟小学表示没有上过健康教育课,这些小学健康教育老师、课时频率和资料都不固定,没有常规体检和健康档案。结论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疾病预防和饮食营养方面的需求远高于疾病治疗。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和教师配备需要规范,特别是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We studied smoking status in relation to parental attendance at an asthma education program for child patients of a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Nonattendance rates were 24%, 42%, and 78% in nonsmoking, one-smoker, and two-or-more-smoker families, respectively, and 33% overall. Only the number of smokers (odds ratio [OR] = 3.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8, 5.3) and perceived adverse impact of asthma on the family (OR = 0.4; 95% CI = 0.2, 0.9) were retained in a multivariate model that correctly classified 73% of famili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requency of asthma symptoms, and health care use were rejected.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smoking parents to deny that their child had asthma (17% among families with two or more smokers; 9% among nonsmoking families). Asthma education programs may fail to involve parents who smoke.  相似文献   

14.
余欣欣  郑雪  宛燕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08-910
目的了解桂林市小学生心理压力源状况,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桂林市3所小学的1000名一~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小学生心理压力源"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父母教养、同伴交往方面的生活事件是小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来自教师、学业方面的生活事件对小学男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学女生;高年龄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显著高于低年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的学生总体压力水平显著高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的学生。结论应根据小学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特点来缓解小学生的生活压力,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impac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on school performance has been studied less than its impact on children's health. Our surve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school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attending kindergarten. It assessed the impact of school absenteeism, sport practise in a club and health care access for school problems among pupil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METHOD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school physicians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upils attending third-year kindergarten, in Alsace - France. Assessments included school problems, sociodemographic and health care access characteristics. Health conditions, notably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were asked to include the pupils in one of the three study groups: physician-diagnosed asthma, asthma-related symptoms not associated with diagnosed asthma, and without current health problems (control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odds ratio of school problems for the three study groups, overall and stratified by income. RESULTS: The 2,632 included pupils aged 5 to 6 Years, were assigned to the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respiratory status: 179 with diagnosed asthma, 176 with asthma related symptoms and 2,277 healthy pupils. Diagnosed asthma was not linked with school problems.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between asthma related symptoms and school problems was significant (OR=1.5, 95% CI: 1.0-2.2). After adjustment, this association persisted among pupils whose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was intermediary (technical or vocational diploma) (OR=2.3, 95% CI: 1.2-4.6). Among the diagnosed asthma group, pupils practising a sport in a club had less school problems than those not taking part in sports (ORadjusted=0.2, 95% CI: 0.03-0.8). CONCLUSION: In our study, asthmatic children were not at higher risk of school problems. So developing programs preventing school problems which focus on asthmatic children is not needed. Among the pupils having a mother with an intermediary education level, asthma-related symptoms were associated with school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identify unknown asthmatics to institute to treatment for their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functional impact of asthma on their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哮喘患儿采用GINA方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方法 给初诊患儿及家长(主要父母)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哮喘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疾病自我管理情况、哮喘发病情况),通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与教育前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哮喘控制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教育前(P<0.05)。 结论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可促进哮喘儿童规范治疗、贯彻GINA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有效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小学生的零食消费现状及零食消费不良习惯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的关系,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上海市静安区一至五年级1 446名小学生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90.9%的小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零食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购买(91.9%);仅有32.1%的小学生能坚持每次吃零食前洗手;每天都吃的零食主要是纯牛奶/酸奶(68.2%)和新鲜水果蔬菜(61.3%),也有少数人每天吃糖果(2.4%)或膨化食品(0.8%)。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的好坏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有关,具有零食消费不良习惯的小学生,其家长的知识态度得分较低(趋于不健康)。结论小学生的零食消费行为有待改善,须同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指导他们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18.
改水地区小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在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和云南5省(区)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第三期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调查项目实施地区的小学生对农村供水相关的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 在5个省中的20个样本村的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共436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1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小学生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况下的洗手率为61.0%和76.7%;被访谈的小学生中有85.9%知道喝生水没有好处;58.3%的学生对学校厕所的卫生状况满意;67.7%的学生认为获得卫生知识最喜欢的方式为听老师讲课。结论 小学生对相关卫生知识的了解不少,但他们的相关卫生行为改变不明显。加强教师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健康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杨浦区小学生及教师、家长的伤害认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知信行情况,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杨浦区小学1~4年级学生2720名,学生家长2610名和教师9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知信行情况等。结果上海市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伤害有一定认知,但24.2%的学生、10.4%的教师和12.4%的家长不认同“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伤害防治知识系统培训比较缺乏,不少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危险行为,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伤害防治相关措施还不足。结论社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伤害防治宣教工作,并运用健康促进的手段,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主动采取安全行动,防止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