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满  贾爽  李晓环  秦辉  李硕  张妙 《河北中医》2012,34(8):1152-1153
临床研究表明,60%的新生儿可出现黄疸,大部分新生儿黄疸较轻微,但由于胆红素毒性较强,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1].为减少严重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010 - 01-2010 - 12,我们采用健婴宝新胎毒清、游泳及抚触对300例新生儿进行干预,并与游泳及抚触干预300例、常规喂养干预300例对照,观察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其中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率较高。现代研究其对新生儿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而对脑的损伤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暴露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低,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患儿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症状之一.生理性黄疸发生于大多数新生儿,生后2~3 d出现黄疸,婴儿一般情况好,无需干预,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多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在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胆红素可通过开放的血脑屏障而发生胆红素脑病,即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甚至惊厥、发热、颅内压升高等.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多见于生后1w内的新生儿,大约可见于50%-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若病理性黄疸未经合理治疗,导致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5—7mg/dl时,即可出现肉眼黄疸,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死亡,而存活者多有后遗症。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治经过,总结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皮肤、巩膜、小便色黄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腹泻、便秘、吐奶症状,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1])。在我国,因为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并不少见~([2]),胆红素脑病可导致新生儿脑神经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增加患儿听力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3]),因此防治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及时治疗,对小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8 d内出现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出现暂时性的生理性黄疸[1-2].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仍有部分患儿需要口服益生菌或退黄药物甚至需要蓝光治疗,胆红素升高会...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及其它因素所致,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1].病理性黄疸如治疗不及时可致胆红素脑病,从而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故对其进行及时恰当的干预,至今仍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主要采用物理光疗,中西医药物相互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拟黄疸一号方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26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飞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42-742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个症状,系由新生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对新生儿有一定的危害性,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死亡或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笔者采用白拟黄疸一号方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269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大量胆红素积聚体内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属于一种临床现象,发生机制为新生儿巩膜、皮肤等处在具有较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情况下有黄染现象出现[1]。多数患儿可自行消退,但有些新生儿黄疸合并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85.5~119.7 μmol/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中医学称为“胎黄”或“胎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可致脑损伤。大量研究表明在严密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脑损伤,减少致残率[2]。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损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尤其是伴随胆红素升高时对机体影响最严重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造成永久性损害,重者可致死亡。临床上对病理性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多,但对心肌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我科对2008年5月~2010年9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光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素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我科从2003年12月至2009年7月光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例,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最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方法采集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 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比较不同脐血胆红素范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的比例。结果500例新生儿中181例(36.20%)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病理性黄疸的脐血胆红素浓度(P0.01)。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上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P0.01),需干预治疗病例增多(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若脐血胆红素检测大于36μmol/L,建议早期干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它是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病症[1-2]。流行病学统计新生儿约60%的可出现黄疸[3],这其中大部分新生儿可自行消退,少数患儿由于病情的进展,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4],导致患儿语言障碍、听力、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等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5],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黄洗剂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2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惠州市中医院退黄洗剂外洗。观察两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时间,以了解新生儿黄疸治疗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治疗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尤其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早期治疗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疸茵陈颗粒联合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防治组和对照组各130例,防治组出生后48 h开始口服黄疸茵陈颗粒、二联活菌颗粒,疗程为5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防治组2例、对照组5例因黄疸指数过高转科治疗外,防治组第5日开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防治组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黄疸茵陈颗粒联合二联活菌颗粒可明显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因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的量过多和葡萄糖醛酸酶发育不成熟而引起,亦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形成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胆红素在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生后2~3d出现,部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为了新生儿健康成长,通过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显的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内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大量胆红素积聚体内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多数患儿可自行消退,但仍有少部分患儿会进展为病理性黄疸,可造成发育与智力不足、听力损害、脑瘫等问题[1]。因此,小儿黄疸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较多,包括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