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衄是急诊科常见急症。 1991年 7月至 1999年 8月 ,笔者用自拟柴荷大黄汤加减治疗暑天鼻衄 30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16岁 2 4例 ,17~30岁 6例。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柴胡 9~ 12 g,半夏 6 g,人参 6 g,黄芩 9~ 12 g,炙甘草 6 g,荷叶 3~ 6 g,大黄 3~ 6 g,生姜 3g,大枣 2枚。加减 :火盛者易人参为太子参或西洋参 ,加栀子 ;病程在 2~ 3年者 ,仍用人参 ,若换成党参则效减 ;口渴去半夏 ,加沙参、麦冬、生地、生石膏 ;小便短赤加滑石、木通、白茅根 ;夹暑加荷叶、…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1年以来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66例,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17例,女49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1~30岁20例,31~40岁27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4例。发病原因:肝郁气滞者44例,忧愁思虑者10例,工作劳累者6例,咽异物史2例,酒后发病4例。2治疗方法半夏厚朴汤:半夏12g,厚朴9g,苏叶6g,茯苓12g,生姜9g。酌加制香附、枳壳、佛手、旋复花以增强理气开郁,化痰降逆之效。临床加减:若肝郁气滞者可合柴胡疏肝散;情志抑郁者可合越鞠丸;肝郁脾虚者应以四君子汤为主,减量用半夏厚朴汤。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疗效观察改善;无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 1999年~ 2 0 0 1年 ,自拟胃乐 1号治疗胃病 2 0 0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12 8例 ,女 72例 ;年龄 15~ 30岁 2 2例 ,31~ 5 0岁 131例 ,5 1岁以上 4 7例 ;病程 1年以内 14 8例 ,1~ 3年 2 1例 ,3年以上 31例。患者多有胃脘痞塞 ,烧灼感 ,呃逆嗳气频作纳呆 ,或反酸或痛 ,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诊断。2 治疗方法胃乐 1号方药组成 :瓜蒌 30g ,枳实 15g ,半夏 15g ,桔梗 12g ,黄连 6g ,木香 12g ,厚朴 13g ,砂仁 12g ,青皮12g ,陈皮 12g ,莱菔子 18g ,蒲公英 30g。加减 :反酸加乌贼骨 ,痛者加延胡…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 ,对闭经以血瘀辨证为主 ,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32例病人 ,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32例病人中 ,35~ 40岁 18例 ,30~ 35岁 12例 ,30岁以下 2例 ,均已婚 ,病程长者达 1年 ,短者 3个月 ,已服中西药者 2 2例 ,余者未治。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方 :桃仁、红花、川芎、桔梗、枳壳各 10 g,当归、生地黄、牛膝、赤芍各 12 g,柴胡 6 g,甘草 3 g。加减 :气血亏虚者去柴胡、枳壳 ,加黄芪 2 0 g、白术 12 g、茯苓15 g;阴虚内热者加麦冬 12 g、知母 10 g、地骨皮 10 g、白芍12 g;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苍术各 10 g。日 1剂 ,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5.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 ,笔者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 2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岁以下 2例 ,2 1~30岁 5例 ,31~ 40岁 11例 ,4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4例。平均年龄 44 .1岁 ;发病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2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丹参 30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泽泻 2 0 g,石决明 10 g,龙胆草 6 g,栀子 6 g,菊花 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 15 g,甘草 3g。加减 :肝阳亢盛者加大石决明、龙胆草、菊花的用量 ;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当归 ;耳鸣…  相似文献   

6.
加味半夏承气汤治疗胃下垂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江苏中医药》2003,24(12):22-22
笔者于 1987~ 2 0 0 2年间 ,采用加味半夏承气汤治疗胃下垂 5 2例 ,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均为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 2 0例 ,女 32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年龄 4 9岁 ;病程半年至10年不等。 5 2例患者中以瘦长体型居多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 (食后加重 ,平卧减轻 )、恶心、嗳气、胃痛、偶有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等消化道症状 ,可伴眩晕、乏力等症状。X线钡餐检查均提示 :胃张力减退 ,小弯弧线最底点在髂嵴线以下。2 治疗方法采用加味半夏承气汤治疗。基本方 :制半夏 12g ,生姜 10g ,桂枝 12g ,柴胡 10g ,…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伤寒论》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该病 72例 ,临床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中 ,男 2 8例 ,女 44例 ;年龄最小 12岁 ,最大71岁 ,平均 43岁 ;病程最短 7个月 ,最长 34年。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 44例 ,萎缩性胃炎 2 8例 ,胃粘膜活检均呈 ( ) ,全部病例曾间断服用西药。2 治疗方法小陷胸汤加味处方 :瓜蒌 30 g,半夏 12 g,黄连 9g,木香9g、炒枳壳 12 g。其中半夏、黄连量可随证加减 ,湿重于热 ,半夏量大于黄连 ;热重于湿 ,黄连量大于半夏。若气滞明显的 ,可加香附 12 g、元胡 9g;瘀血征象显著 ,可加丹参 12 g…  相似文献   

8.
笔者2008~2010年运用地龙、半夏与芦荟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2例,女14例;年龄48~56岁,平均51岁。治疗方法新鲜地龙50g,半夏30g,芦荟15g,白糖30g。将前三者混合碾碎成糊状,每天早晚外敷于患处,其外用保鲜膜覆盖,等干燥之后去除。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腕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腕部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腕部功能活动均无改善。治疗结果:本组16例,5天内治愈者7例,10天内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痤疮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15~ 2 5岁 ,平均2 0岁 ;病程 1~ 8年 ,平均 4年 ;皮损分布以颜面为主 ,可累及前胸及后背。2 治疗方法30例均采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药用 :地丁2 0 g ,天葵 10g ,金银花、蒲公英各 15 g ,菊花、黄连各 6g ,黄芩12g ,黄柏、栀子、皂角刺、赤芍各 10 g。胃热加大黄 6 g ,茵陈12g ;痰热瘀结加半夏 10 g ,陈皮 12g ,夏枯草、丹参各 15 g。水煎早晚分服 ,每日 1剂 ,再将药渣加清水煮沸后熏洗患处 ,10天为 1…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采用温热药治疗慢性哺乳期乳腺炎 4 2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 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 2 2~ 32岁 ,其中 30岁以下共 38例 ,30岁以上共 4例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6个月。2 治疗方法基本方 :鹿角霜 2 0~ 30 g,生黄芪 2 0~ 30 g,肉桂10~ 15g,姜半夏 10~ 15g,白芥子 10~ 2 0 g,栝蒌 30 g,皂刺 10~ 15g,麻黄 6~ 9g,每日 1剂 ,分早晚 2次煎服。3 治疗结果乳痛、肿块消失为治愈 ,本组病例均获治愈。4 典型病例患者 ,2 5岁 ,于 1996年 6月 18日因左侧乳房肿痛就诊。患者产后 5个月 ,正…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以来,笔者用自拟茅苏蝉蜕汤为主,配合抗炎降压类西药,治疗急性肾炎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45岁。5—20岁26例,21~45岁9例。服中药最少30剂,最多100剂。2 治疗方法2.1 茅苏蝉蜕汤组成 白茅根30g、苏叶10g、蝉蜕10g、车前子12g、茯苓15g、浮萍12g、石苇15g、白术12g、益母草15g、射干8g、双花30g、甘草6g、加减:发热咳嗽加杏仁、白前;咽痛加黄芩、连翘、牛蒡子;呕吐加半夏、竹茹;  相似文献   

12.
生半夏生胆南星为主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用生半夏、生胆南星为主治疗失去手术或放疗机会的晚期食管癌2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均为食管癌住院病人,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男23例,女2例;年龄41~70岁,平均59.5岁;鳞状细胞癌21例,腺癌4例。2 治疗方法均服用中药汤剂,药物组成:生半夏、生胆南星各30g(先煎2h),茯苓15g,党参15g,黄芪2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生薏苡仁15g,山药10g,山豆根12g,莪术10g,白扁豆10g,大枣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共服30剂。3 治疗结果3.1 近期客观疗效 按1979年WHO规定的疗效标准评定,完全缓解(CR)、部分缓…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 1999~ 2 0 0 2年用中药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3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0~ 5 9岁者 2 2例 ,≥ 6 0岁者 14例 ;病程 2个月~ 3年。本组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或坐位将头颈过度转动或前屈后仰试验中 ,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眩晕。2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基本方 :黄芪 30g ,赤芍 15g ,丹参 30g ,当归 10g ,川芎 15g ,红花 10g ,水蛭 10g ,胆南星 30g ,姜半夏 10g ,地龙15g ,牛膝 10g ,甘草 6g。辨证加减 :气虚较甚者…  相似文献   

14.
笔者 2 0多年来用自拟清肝汤治疗急性肝炎 16 8例 ,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 8例中男性 72例 ,女性 96例 ;年龄 8~ 5 6岁 ;病程 5天~ 4个月。黄疸型 10 6例 ,无黄疸型 6 2例。治疗方法清肝汤处方 :双花 2 0 g、连翘 12 g、大青叶 2 0 g、败酱草15 g、栀子 12 g、茵陈 30 g、车前子 30 g、柴胡 12 g、郁金 12 g、陈皮 12 g、半夏 12 g、茯苓 30 g、甘草 10 g。辨证加减 :高热 (>38℃ )者重用柴胡 2 5~ 30 g,热退后仍改用 12 g;口苦粘腻者加龙胆草 12 g、泽泻 12 g;纳呆加焦三仙各 12 g;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退者加五味子 2 0 g。上药…  相似文献   

15.
唐晔  宫昭艳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0):461-461
梅尼埃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60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组,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0例均来自本院急症门诊,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17~63岁,病程3h~5d。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 给予5%葡萄糖500ml加入维生素C2g,维生素B60.2g,50%葡萄糖40ml,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停眩汤:天麻12g,泽泻15g,葛根30g,泽兰15g,郁金15g,生姜15g,半夏10g,代赭石30g,菊花15g,茯苓12g,陈皮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每剂煎…  相似文献   

16.
内外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乳腺病科,采用外敷中药桂麝散加乳腺红外治疗仪局部照射,配合内服乌鸡白凤丸,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46岁,其中25~30岁18例,30~40岁20例,≥40岁12例;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1年。诊断除用手触摸到囊性的乳房肿块外,均用红外乳腺透照仪检查,确诊为乳腺囊性增生症。2 治疗方法2.1 外治法 予外敷加局部照射。桂麝散药物组成:麻黄20g,细辛20g,肉桂40g,猪牙皂15g,半夏25g,天南星25g,丁香40g,冰片4g,麝香3g。上药共研极细末,瓶封备用。用法:取桂麝散2~3g,用生理盐水调糊,敷于肿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 ,笔者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 4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4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纤维结肠镜确诊。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2~ 6 8岁 ;病程 6个月~ 30a,平均 6 .2 a;脾胃虚弱证 16例 ,肝脾不和证 10例 ,脾肾阳虚证 8例 ,脾虚湿热证 6例。2 治疗方法2 .1 基本方 以半夏泻心汤加味 :人参易党参 18g,制半夏 10 g,黄芩 10 g,干姜 6 g,黄连 5g,炙甘草 6 g,木香 10 g,大黄 6 g,丹参 10 g,大枣 6枚。腹痛甚 ,加元胡、白芍理气活血 ,缓急止痛 ;大便夹有粘液 ,里急后重 ,加苦参、当归清热通便 ;晨泻…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4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 2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4岁 ;病程 3个月~ 8年 ,平均 2年 ;单侧 18例 ,双侧 2 4例 ;肿块最小3 2cm× 2 6cm× 2 4cm ,最大 5 3cm× 4 9cm× 4 6cm。均经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确诊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疗方法2 1 中药 予自拟方 ,药用 :金银花 30g,蒲公英 15g ,黄芩12g,当归 15g ,皂刺、昆布各 12g ,穿山甲、半夏各 15g ,川贝 12g ,白芷 10g。肝郁痰凝加柴胡 12g ,郁金、胆南…  相似文献   

19.
愈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自拟愈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经胃镜确诊,病理活检证实Hp阳性,然后给予抗Hp治疗,30d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Hp已被清除,但仍有上消化道症状。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45.5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2年。   2 治疗方法愈胃汤基本方及服用方法:黄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焦山楂15g,木香10g,苍术10g,白及12g,砂仁6g,炙甘草6g。脾胃虚寒者加干姜、高良姜,湿热者加蒲公英、黄连,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海螵蛸,气滞者加佛手、香橼…  相似文献   

20.
李运峰 《河南中医》2003,23(8):69-70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小儿哮喘 ,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 ,以阵发性哮鸣气促 ,呼气延长为主要特征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笔者自 1989年应用定喘膏治疗本病至今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将 1994~ 1999年治疗并能长期随访之 113例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 113例哮喘患儿均符合儿童哮喘国家诊断标准。其中男 79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者 2岁 ,最大者 12岁 ,平均约 5岁 ;病程最短者 6月 ,最长者 9a余。2 治疗方法定喘膏制备 :麻黄 30g ,杏仁 30 g(去皮尖 ) ,生桑白皮 30g ,细辛 9g ,生白术 30g ,清半夏 30 g ,生黄芪 6 0 g ,生甘草 30g。上药加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