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张云鹏治疗黄疸的经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励,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过腑利胆;灸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凉血,化瘀理气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 (ViralHepatitis ,VH)是特异性的湿热疫毒之邪导致的疾病。从中医学对其病证的认识来看 ,就脏腑而言 ,其引起的病理变化和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涉及机体多个脏腑组织 ,治疗时应综合分析 ,权衡正邪两方面的因素 ,明确病位。湿热侵害 ,首犯脾胃 ,治宜健脾清胃湿热疫毒之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发则有证可辨,伏则无机可循"的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一致,其病因为伏邪内郁,病机特点为邪恋正虚,故治疗多以扶正祛邪为主.根据伏邪本身发病特点,分三期进行辨治:病邪潜伏期,多见里热,主要以清透伏邪为主,使病邪从外而解.肝炎发作期,正邪相争,湿热疫毒郁阻于体内,出现黄疸,或为"阴黄",或为"阳黄",治以清热...  相似文献   

4.
1 分型论证治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本病包括阳黄、阴黄.  相似文献   

5.
关一鸣  冯少琪 《新中医》2002,34(3):72-72
湿热黄疸是因感受湿热之邪交蒸于体内,热不能外越,湿不能外泄,郁蒸于肌表而致发黄。治宜清热利湿退黄的茵陈蒿汤为主。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热泻火,通利  相似文献   

6.
运用下法抢救急重病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急重黄疸,通下退黄急重黄疸,多见于急性重症肝炎,肝组织急速大量坏死,肝功能急速衰竭,属中医急黄,为疫毒湿热炽盛,瀰漫三焦,外薰肌肤而发黄,内蒙心窍而神昏,急用下法,泻火解毒,逐邪除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胃、心包,病机特点包括湿、毒、热、寒、瘀、闭、虚。虽为新发疫病,其病变过程仍遵循温病辨证体系之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湿热三焦辨证所涵盖的疾病发展规律。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失宣,此为卫分阶段,属上焦肺之病变,治宜清宣肺气,疏泄达邪;若初起邪阻膜原,又宜疏利化浊,透达膜原。上焦肺卫之邪不解,进一步发展,出现疫邪阻肺、肺气郁闭、湿阻脾胃等证,此时邪入气分,治宜宣肺燥湿,辟秽化浊,根据病性寒热不同,或清热平喘,或温化祛湿,兼燥者润燥肃肺;若疫邪上受,由肺直趋中道,发病即见明显肺与脾胃证候,属于卫气同病,为上、中焦之病变,治宜芳香化浊,宣畅气机,开肺建中。若气分之邪不解,深入营分、传入上焦心包者,可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清心开窍。疫邪炽盛,正气虚馁,疫毒闭阻于内,或初起疫邪由肺逆传心包,出现内闭外脱证候,治宜清心开窍、生津救逆、回阳固脱等。部分患者初期或病变过程的某一阶段表现出寒湿性质,但随着疾病演变,多呈现出“湿热疫”或“温热疫”病变特点,仍可用温病辨证体系指导辨治。  相似文献   

8.
潘跟利  孙利方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2-1632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辨证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治疗主要是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现将笔者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黄疸两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疸从血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志远 《四川中医》1989,7(8):26-27
笔者学习关幼波教授治疗黄疸的经验,从血论治黄疸,恒有效验。现略述之:【凉血活血法】适用于阳黄失治,或感邪深重,湿热疫毒燔踞肝脏,侵入营血,迫血妄行,内陷心包,扰乱心神,证见起病急骤,  相似文献   

10.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尤以目黄为特征。其病因病理主要是饮食所伤或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邪壅滞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正常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排泄输送失常,以致胆汁浸入血液,溢于肌肤,而成黄疸。故黄疸发病的病理机制,主要责之于湿邪为患。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