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理论,诊疗和临床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华经筋疗法的特色,在理论特色中,阐述了经筋疗法的来源,“微型查灶法”的应用,点-线-面-多维这一经筋病变的形成创新理论及“以通为补”的应用;在诊疗特色中主要介绍了经筋疗法确立以“经筋查灶”为先导,以“以灶为俞”为诊疗法则,创立了“手法-针刺-拔罐-多维系列解锁”的解型综合疗法,在临床特色中阐述了本疗法简便易行,应用范围广泛,特别对许多疑难杂证有奇效,因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医对照研究角度,浅析经络、卫气和经筋与血管、神经的关系,研究发现经脉和络脉与西医学的血管关系密切,卫气和经筋与西医学的神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3年10月~1998年6月应用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5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诊断为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疼痛的患者共89例,男64例,女25例;年龄23~60岁;患糖尿病时间4~12年;肢体疼痛时间2个月~3年;其中I型糖尿病患者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51例;控制血糖治疗应用胰岛素者47例,口服降血糖药者42例。8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应用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者57例,为治疗组;单纯肌肉注射者32例,为对照组。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通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通过整理DPN的相关临床资料,从肾、肝、脾、心为主的脏腑辨证、气血津液分型论治,经络辨证论治等辨证思路,总结临床医家的辨证用药经验,指出DPN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从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经络等各个角度辨证,采用针药并用及多种手段综合治疗DPN,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仝小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认为本病脏腑热、经络寒常常同时存在,治疗上多采用通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疗大法,并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1 传统概念只是一种推理工具 经络学说的重点内容是“经络”概念的形成和作用的表达。围绕经络的形成似已达成共识,即经络的形成是古人通过独特的医疗实践、结合部分解剖知识等创建的,但这不等于说经络就是一个实体。经络应当是客观加主观的产物,所谓客观就是古人模糊的解剖学知识,而所谓主观就是古人对人体内在相互关系的认识,二者结合才形成了古人的经络观。具体地说,经络应当是在实体(血管、神经、肌腱等)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仿血管、神经、肌腱等功能的一种功能通道,同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一样,既类似现代解剖器官和组织,又不完全等…  相似文献   

9.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盈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  相似文献   

10.
11.
陈亮  于晓明 《福建中医药》2024,(3):21-24+35
当下周围神经的中医认识大多未能在理论中兼顾中医的整体性,故在理论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总结、分析前人学说,以完善周围神经的中医现代化认识。周围神经的中医认识结合“元树论”后可以发现,其中医本质是从脊髓(督脉)发出的“动觉之气”通路,可以传达输布元神的“动觉之气”和感受外界的“动觉之气”,具有上通元神、下络形骸的作用,是神经系统体用中“用阳”的表现形式。周围神经从脊髓发出,体阴而用阳,故五行属木,可见其“象”为“元树”之“根”。“象”和“五行”的定位提高了周围神经的中医整体性和现代化,可进一步帮助临床辨证思考。  相似文献   

12.
浅析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刀疗法不是毫针针刺和手术切开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单纯的西医疗法,针刀疗法在器械、理论基础和治疗技术等方面都源于中医学,是一种借鉴了部分西医学知识的中医新疗法。针刀疗法与中医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针刀器械是对九针中带刃针的发展;针刀疗法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提出新学说;"以痛为腧"对针刀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刀治疗是对经筋病刺法的发展;针刀疗法是中医局部论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瑶  景璟 《国医论坛》2012,27(1):52-52
在过去20多年里,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将来还会增加.WHO预计世界糖尿病患者到2030年可达3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DPN研究表明[1]主要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Ca2+失衡、血管损伤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及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及神经元和髓鞘的损害有关.主要表现为烧灼样疼痛、电击样或针刺样感觉、感觉麻木或感觉敏感.典型的神经性疼痛常在夜间加重,症状最先出现在足部和下肢,一些患者也可累圾手部,呈手套袜子样分布.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范畴,古籍中虽然没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出明确的病名,但却有大量的有关症状方面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4.
1经络研究回顾中医的确存在很多疑问,这些疑问让神奇的中医备受煎熬。凤汉氏小体的风波掀起了一次研究经络的高潮,中国也把经络研究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而那些搞中医中药的学者和那些实验针灸研究者们,因找不到经络就失去了信心,"九五"在经络课题组的坚持下,勉强列为攀登计划,5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自然不会有耀眼的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5.
16.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0,7(2):18-18
1.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多循行于深部分肉之间,络脉循行于体表较浅部位;经脉以纵行为主,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近年来通过对脊柱疾病推拿治疗中有关"筋骨并重,理筋为先"原则验证研究中发现,原先为临床工作者忽视的人体本体感觉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竟是如此的重要,进而开始探讨经筋理论,并有越来越多的自信,认为现存经络学说中的经筋就是初始经络的蕨遗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仰民  宋康 《光明中医》2010,25(5):782-783
哮喘,中医学称之为"哮证","喘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并有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应用药物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日3次;治疗组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刺激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15 min.两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19%,对照组为3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治疗后对照组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