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聚集所致的肿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肿瘤。本文报道1996年~2002年期问资料完整的12例肺炎性假瘤,其重点探讨CT表现的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对45例患者肺尖至肺底行螺旋容积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型、肿块型及浸润型.其特征性表现: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等征象.结论 CT征象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评价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资料.结果 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9例,小肠6例,结肠4例,腹膜后2例;23个病灶直径为2.3cm-15.5cm,<5 cm者6例(28 6%),>5cm者17例(73.9%).8例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15例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平扫患者中密度均匀者7例,不均匀者16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有不同程度强化,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15例,静脉期增强明显高于动脉期.23个病灶生物学危险性:极低度2个,低度1个,中度3个,高度15个.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准确定位GIST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临床设计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肺炎性假瘤的CT、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搜集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X线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主要影像表现:①类圆形大都边缘光整的肿块,多为单发,直径在3.0cm左右,密度均匀。②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无胸水及钙化征象,肿块与增厚的胸壁之间有条状低密度影。③病变中间层面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改变。④病灶边缘粗短毛刺。⑤肿块内空洞坏死。结论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重视病人肺内感染病史,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体层、CT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体层及CT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瘤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的球形阴影,密度均匀,直径3~5 cm最多,肿块与胸膜紧贴或有粘连,具有特征性的是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与肿块结合起来酷似一个桃子的桃尖,称之为"桃尖征",对炎性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对炎性假瘤的诊断,X线片、体层及CT检查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X线、体层、CT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分析研究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炎性假瘤患者的胸部X线、体层及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肿块与胸膜紧贴或粘连,有粗长毛刺索条影等征象,对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X线及CT检查对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5例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的分析,提高对肺炎性假瘤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 肺炎性假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多位于肺外周,可有分叶征及炎症浸润影,粗长毛刺,近肺门侧可见引流支气管,CT强化与肿块大小有关.结论 肺炎性假瘤影像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只要仔细观察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对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表现的认识和诊断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胸部CR胸片和CT.结果:炎性假瘤在影像学上基本分为肿块型和渗出型.肿块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渗出型呈团块状或不规则形,周围可见炎性渗出.炎性渗出、胸膜增厚和粘连、支气管充气征等在炎性假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全面分析假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是可能的,必要时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相似文献   

9.
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ro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 , IP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常与肝内其他结节及肿块病变相混淆。现将近年来肝脏假瘤的CT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肺实质内瘤样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征象,极易误诊。有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86.7%。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肺炎性假瘤32例,术前误诊28例,误诊率为84%。本文将分析其误诊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齐咏  杨岚  尚东  刘绍霞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33-123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复习文献并总结我院确诊的5例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螺旋CT血管造影等检查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5例均为叶内型。均经手术证实并切除隔离肺组织,预后良好。结论: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表现为下肺囊性或实质性阴影。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隔离肺及异常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为首选无创检查方法。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肺结核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曲霉菌病的19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7~55岁,平均35.8岁。病程6个月至20年。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16例,占84.3%;咳血17例,占89.5%;发热4例,占21.1%。胸部X线表现为团块或结节影7例,占42.1%,均为单发;形态各异的片状、条索状阴影11例,占57.9%;一侧肺损毁1例,占0.53%;有典型“新月征”表现7例,占42.1%。病变位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及一侧肺17例,占89.5%。所有病例痰涂片培养检查均阴性,经正规抗结核及抗炎治疗(其中6例术前曾抗真菌治疗),病情变化不明显。[结论]误诊原因主要是肺曲霉菌病与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相似,痰曲霉菌痰检培养检查阳性率低。部分病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如病情有变化,易认为是结核复发。因此对反复咯血、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或X线胸片有“空气新月征”表现者应考虑是否是肺曲霉菌病,如果有条件者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肺部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6层CT配合MPB、MIP及VR进行高效处理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影像学情况。结果本组74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本组74例患者中,病变共受累肺动脉485支,其中显示栓塞左/右肺动脉10支,亚段肺动脉207支,叶肺动脉117支,段肺动脉151支。结论多层螺旋CT在PE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无创、高效、准确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对亚段PE的敏感性非常高,可以作为今后临床中关于PE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骨外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为骨外骨肉瘤患者的病历、病理切片和放射学表现。结果:发生于软组织部位的4例(右腹壁肌群1例,右侧腹直肌1例,左前胸壁1例,左大腿1例),右侧腹膜后的l例,左侧胸膜的1例,子宫的l例。另外l例左乳可触及肿块,经活检为转移性骨外骨肉瘤,原发部位不明。结论:骨外骨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间充质的恶性肿瘤,其影像特征反映了骨外骨肉瘤的形态学,但其影像特征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偏心性狭窄,并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边缘不规则,侵及周围器官、肝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对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敏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4月肺隔离症患者24例,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24例患者中肺叶内型20例,占91.7%。其中发生于左肺下叶者20例,右肺下叶者4例。肺叶外型2例,占8.3%。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间短,图像显示清晰,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供选用,能发现供血动脉及较小的病灶,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硕 《医疗装备》2021,(5):30-32
目的 讨论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的CT检查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与手术治疗,术中将病理组织送检,对CT影像反馈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误诊的原因及正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9年误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就X线及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炎、肺部感染31例;误诊为肺结核15例;误诊为肺癌7例。在抗炎、抗结核及抗癌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配合检查痰液和脑脊液找到新型隐球菌而确诊。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病很可靠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室近2年来诊断的31例周围型小肺癌(SPLC)患者进行回顾,并统计分析。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分叶征(x2=6.331,P=0.012)、细支气管气相(x2=4.048,P=0.044)、血管集束征(x2=4.865,P=0.027)、短毛刺征(x2=16.452,P=0.000)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膜凹陷征(x2=0.706,P=0.401)、棘突征(x2=1.038,P=0.308)、空泡征(x2=0.540,P=0.463)显示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