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滋补肝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宜强  张书文 《中医杂志》1997,38(7):416-417
笔者以滋补肝肾,扶正祛邪为大法,研制成乙肝康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很好改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1990年上海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30例均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8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7例。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6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为治疗组,78例肌注干扰素为对照组,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极易导致肝硬化 ,故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 ,重视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尤为重要。因此 ,笔者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 ,佐以大黄虫丸内服 ,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 ,均为 2 0 0 1年 1月~ 12月期间的门诊病人 ,排除合并甲、丙、戊、丁肝炎及血吸虫性、酒精性、药物性肝病 ,均符合 2 0 0 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 3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在18岁~ 6 0岁 ;乙肝病史 2年…  相似文献   

4.
毛毛  李勇 《陕西中医》2010,31(5):515-516
目的:观察大黄解毒灌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检测0.01Eu/m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解毒汤(茯苓、薏米、赤芍、白及、黄芩、大黄、紫草、儿茶等)保留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内毒素、肝功能、症状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黄解毒汤保留灌肠可快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抗内毒素所致肝损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90例;保肝治疗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α-1b与胸腺肽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肝康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贵 《陕西中医》2007,28(1):13-14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补气养阴、行气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肝康散(茵陈、黄芪、板蓝根、丹参、赤芍、苦参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1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120例对比,观察治疗两个疗程后主要症状、肝功能(ALT、TBiL)及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低ALT、TBiL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HBeAg、HBV-DNA阴转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肝康散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甘宁颗粒,对照组只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和血清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甘宁颗粒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宁颗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8.
乔文慧  张永胜 《陕西中医》2008,29(5):561-562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化湿健脾、解毒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乙肝方(茵陈、柴胡、板蓝根、枳壳、丹参、蚤休、白术、半枝莲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5例,并与西药对照组60例对比,观察治疗两个疗程后主要症状,肝功能(ALT、TBiL)及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低ALT、TBiL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HBeAg、HBV-DNA阴转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乙肝方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1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口服愈肝片每次4次、每日 3次,对照组予以复方益肝片每次4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改善症状、降ALT及促进HBeAg、HBVDNA阴转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愈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流行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者约一亿人口。肝炎病人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超过半数,对此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从1989年9月至1991年12月,我们运用小建中汤为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并设对照组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2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系门诊病人,根据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所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8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男性93例,女性29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平均2年。全部病例均以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两组在年龄、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药治疗,另一组给予拉米夫定,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60例病例中总有效率为54.9%,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医中药疗法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上要优于常规拉米夫定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甘宁颗粒,对照组只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DNA和血清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甘宁颗粒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宁颗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羚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以五羚丹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肝速康胶囊,疗程均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2、6、12周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P〈0.01),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羚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治疗组34例患者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保肝、抗病毒、调整免疫机能、疗效全面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上都获得了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春季养肝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春季养肝膏,20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乙型肝炎益气解郁冲剂,20 g/次,3次/d.两组均以4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春季养肝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极易导致肝硬化,故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重视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佐以大黄GFDB2虫丸内服,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五羚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以五羚丹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肝速康胶囊,疗程均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2、6、12周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P<0.01),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羚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效果,尤其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胸腺肽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和拉米夫定、胸腺肽联合苦参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NKT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胸腺肽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