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分化型软骨肉瘤、肋骨分化型骨肉瘤、肋骨骨巨细胞瘤及肋骨骨旁骨肉瘤各1例,肺癌胸壁转移癌2例,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1例。行扩大根治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2例,限制性切除1例。切除肋骨1-3根,胸壁骨性缺损面积(4 cm×15 cm)-(15 cm×15 cm)。胸壁缺损重建6例:用部分膈肌修补加固下胸壁缺损1例,应用钢丝支架并腹壁转移肌皮瓣修补缺损1例,应用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4例。1例限制性切除患者仅行拉拢缝合,未行胸壁重建。结果应用双层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的3例术后胸壁稳定性满意,限制性切除的1例胸壁外观正常,余3例均出现反常呼吸。术后随访6例,时间5月-6年,4例原发性肋骨肿瘤患者均健在,3例转移癌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健在1例。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应用双层聚丙烯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2.
应用甲基丙烯酸树脂修复巨大胸骨缺损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骨肿瘤在手术切除胸骨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修复胸壁 ,既保证胸廓的稳定性、保护内脏器官 ,又达到美观的效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1〕 。我们从 2 0 0 0年开始 ,单独应用甲基丙烯酸树脂 (MMA)修补胸骨切除后的巨大胸壁缺损 3例 ,均取得较好效果 ,现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34岁。发现前胸壁肿物 7年 ,肿物进行性增大伴呼吸困难 2个月入院。查体和CT检查发现胸骨下段有直径约 12cm椭圆形肿物 ,双侧 3~ 7肋软骨受累 ,骨质破坏不明显 ,肿物突起于胸壁 5cm ,向内凸入纵隔 5cm ,心脏受压移位。手术切除病变的胸骨体及周边所累的肋软…  相似文献   

3.
胸壁肿瘤切除后的一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3月外科治疗胸壁肿瘤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8~72岁。原发性胸壁肿瘤21例,肺癌侵犯胸壁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2例,放射性坏死和皮肤癌各1例。切除肋骨2~7根,平均3.6根。缺损面积20~220cm^2,平均97.1cm^2。合并肺切除10例,部分膈肌切除2例,胸骨下段切除1例。单纯软组织修复7例(背阔肌 大网膜,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瓣),单纯骨性重建5例(涤纶布或Prolene网),骨性合并软组织修复19例(背阔肌、胸大肌、背阔肌 阔筋膜或大网膜,与涤纶布或Prolene网修复)。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7%),其中切口感染1例,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26例获5~57个月随访,术后生存时间6~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结论 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巨大缺损,采用胸壁修复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间质瘤11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 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 (5 /11)、右上腹隐痛不适 (4 /11)和乏力、体重下降 (2 /11)。病理类型 :良性 1例 ,潜在恶性 3例 ,恶性 7例。 6例 (5 4.5 % )发生于降部 ,其中恶性占 5 0 .0 % (3 /6)。 1例良性患者行局部切除 ;3例潜在恶性患者 2例行局部切除及肠修补术 ,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及横结肠部分切除。 7例恶性患者 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行局部切除 ,1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及胰腺局部切除 ,2例行活检术。 1例良性 ,3例潜在恶性患者随访 3~ 7年 ,均无复发转移。恶性患者 7例中 2例肝转移者分别存活 2个月和 6个月 ,1例术后 4年死于肝转移 ,3例生存 5年以上。恶性者 5年生存率为 5 0 .0 % (3 /6)。  相似文献   

5.
从 198 8年~ 1999年 ,我院采用部分脾切除或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4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中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19~ 5 5岁 ,平均 35岁。均经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脾破裂。1 2 术式 采用Monsol液止血涂布 2例 ,脾实质修补术 15例 ,脾修补加脾段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 5例 ,脾部分切除 12例和保留副脾 6例。1 3 疗效 本组无术后并发症 ,全部治愈出院。随访 3~ 7年 ,术后 2~ 3个月全部恢复劳动力 ;血细胞属正常范围内 ;免疫球蛋白测定 2 0例 (部分脾切除和保留副脾 6例 )与术前…  相似文献   

6.
喜疗妥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病人放射治疗中不可避免的放疗反应。为了使皮肤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 ,我科采用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涂 ,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入住我科的鼻咽癌病人 14 3例 ,男 96例、女 4 7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41 0 0± 4 12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 73例、对照组 70例。均用60 钴γ线或 6~ 8mVX线照射 ,鼻咽部照射剂量 6 5~ 71Gy ,颈部颈前切线及垂直照射剂量为 5 0~ 6 0Gy。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疗程与照射剂量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方法 :观察组当放疗区皮肤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钛网应用于修复胸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骨肿瘤病人9例。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胸骨肿瘤完整切除,并通过设计所需钛网的形状,并一期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30~17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240 ml。合并切除部分锁骨或锁骨头3例,切除局部受侵肺1例;合并胸腺切除1例,合并胸大肌肌皮瓣移植2例,其余均采用手术切口周围软组织直接缝合覆盖胸壁。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避免固定松动。术后5~7天拔除胸壁引流管,复查切口无感染,可见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胸片显示钛网与骨性胸廓固定情况良好。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结论钛网对胸骨肿瘤切除后重建胸壁塑形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颈胸交界处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颈胸交界处肿瘤病人28例。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高后外侧切口径路5例,前径路L形切口入路15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6例(转胸骨切开入路1例),胸腔镜入路2例。7例肺上沟瘤病人行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合并部分胸壁切除,3例受侵袭椎体的部分切除,1例锁骨下动脉修补;另3例肺上沟瘤行姑息性切除。结果 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6例神经纤维瘤、2例支气管源性肿瘤、1例食管癌和3例复发性甲状腺癌均得到根治性切除。1例上肢肿胀,2周后消失;3例肺部感染和1例切口感染治愈后出院。1例Horner综合征、2例喉返神经损伤。结论颈胸交界处病变的显露通常较为困难,采用外科治疗要重视手术入路的选择,但不是某一个手术入路适用于所有的颈胸交界处肿瘤,有时需要两种入路的配合。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仍是直肠癌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复发率为 3%~ 5 0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根治性前切除或腹会阴切除术后未行放疗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  1980~ 1996年 5 14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 ,排除术前放疗 2 3例 ,术后放疗 2 7例 ,局部切除 36例和术后死亡 11例 ,对其余 4 17例进行分析。其中男 2 4 9例 ,女 168例 ,中位年龄 64岁 (2 1~ 90岁 )。肿瘤位置距肛缘 0~ 7cm 12 5例 ,7.1~ 11cm 176例 ,11.1~ 15 cm116例。手术方式 :前切除 34 1例(81.8% )、腹会阴切除 65例 (15 .6% )、Hartman…  相似文献   

10.
肿瘤病人开胸术后失眠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睡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现象 ,失眠是指睡眠的开始和维持障碍 [1] 。为探讨影响肿瘤病人开胸术后睡眠的相关因素 ,1 998~ 2 0 0 0年 ,对 5 6例开胸术后病人第 1~ 5天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5 6例中 ,男 42例、女 1 4例 ,年龄 2 2~ 66岁 ,平均 49.5岁。肺癌 2 3例 ,食管贲门肿瘤 1 9例 ,纵隔肿瘤 8例 ,胸壁肿瘤 6例 ,均行开胸术。既往无失眠史 ,术前睡眠正常。1 .2 方法采用观察和回顾性询问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向病人调查开胸术后第 1~ 5天的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 (疼痛、体位不适、咳嗽、心…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移植皮瓣血液循环障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双意 《护理学杂志》2002,17(4):273-274
皮瓣是具有带血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皮瓣的血液循环与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 ,皮瓣的蒂部既可是含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也可是单一的血管蒂 (包括吻合血管蒂 )。良好的血液循环是皮瓣存活的基本条件。 1 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院对37例皮瓣移植术后并发血液循环障碍病人行高压氧治疗 ,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37例中 ,男 2 1例、女 1 6例 ,年龄 6~ 5 0岁 ,平均 32 .3岁。其中高压电击伤 7例 ,皮肤撕脱伤 5例 ,溃疡创面 4例 ,肿瘤切除后创面 2例 ,瘢痕切除创面1 9例。损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 1 %~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壁复发病灶切除同时应用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联合背阔肌皮瓣进行胸壁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7例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6(38~62)岁,病程8~26个月。术中切除复发病灶后,胸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4 cm×11 cm)~(18 cm×13 cm),采用三层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修补,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位覆盖创面,皮瓣大小(14 cm×6.5 cm)~(18 cm×6 cm);背部皮肤直接缝合。结果 7例即时胸壁再造均获成功,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1例供区血清肿,经数次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皮瓣远端发生坏死,面积约1.5 cm×1.5 cm,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12~33)个月。术后远处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和死亡病例。术后皮瓣外观良好,蒂部无臃肿,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乳腺癌胸壁复发后病灶切除同时应用聚丙烯单丝纤维补片联合背阔肌皮瓣进行胸壁再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胸壁巨大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壁常因肿瘤、感染和创伤等原因发生大面积缺损 ,迄今尚无理想的硬性胸廓修复材料。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 1例巨大复发性左前胸壁瘤样纤维组织增殖症 (韧带状瘤 )施行全层胸壁切除后 ,用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获得成功。病人 女 ,2 5岁。发现左乳下缘固定包块 3年。先后 2次手术切除 ,但均在术后短期内复发且进行性增大。本次入院时包块已增至 18cm× 18cm× 18cm大小 ,坚硬 ,固定于前胸壁 ,侵及左乳房和皮肤。CT显示包块向深层侵及肋骨、胸膜并突向胸腔内紧贴左上肺和心包。手术切除胸壁全层和第 5~ 9肋骨前段 ,全层胸壁缺损直径约…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3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手术治疗的 10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远期结果。结果 本组原发性瓣膜肿瘤占心脏肿瘤的 2 6 5 % (10 / 378) ,其手术约占所有心脏手术的 1/ 4 0 0 0。 10例中男性 5例、女性 5例 ,年龄 2~ 6 6岁 ,平均 30岁。所有患者均有症状 ,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 7例 ,脑血管栓塞症状 2例 ,紫绀 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8例 ,术中确诊 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良性肿瘤 8例 ,恶性肿瘤 2例。术后早期恢复均顺利 ,晚期死亡 3例。死亡病例中 ,1例为三尖瓣囊性畸胎瘤患者 ,术后 2个月死于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 ;2例为二尖瓣恶性肿瘤 ,其中 1例术后 11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所致的心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12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长期生存的 7例均为瓣膜良性肿瘤患者 ,随访 8个月~ 19年 ,平均随访 5 7年。所有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 ,心功能均为Ⅰ级。最后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瓣膜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近、远期结果良好。恶性瓣膜肿瘤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5.
肺切除并肺减容术治疗肺癌及重度肺气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总结 3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一侧肺切除并对侧肺减容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3例男病人 ,年龄 6 0~ 6 4岁。鳞癌 2例 ,腺癌 1例。 2例癌肿位于右上肺叶 ,1例在左下肺叶。分期Ib 期 2例 ,IIa期 1例。术前气急分级 :2级 1例 ,3级 2例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 0 90L(36 3%预计值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 73 5mmHg(1mmHg =0 133kPa)。 6min行走平均 2 87 7m。肺癌行肺叶切除 2例、肺楔形切除 1例 ;同期切除对侧肺组织 (靶区 ) 2 0 %~ 30 %。结果  3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近期病人自觉症状如胸闷、气急等改善 ,气急指数均比原先上升 1级。随访 1~ 6个月FEV1较术前上升 0 40L ,PaO2 增加 2 0 5mmHg,6min行走增加增加 46 7% (平均 42 1m)。结论 对有选择的早中期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病例 ,同期施行肿瘤一侧肺切除及对侧肺减容术是适宜的治疗方法 ,从而扩大了肺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作者回顾了1974~1988年间局部切除法治疗直肠肿瘤58例的体会。病人分三组:(1)腺癌35例,其中早期28例,晚期7例;(2)类癌6例;(3)腺瘤伴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依肿瘤大小及部位不同分别采用 York-Mason 术、经骶骨或经肛门切除术。随访最长11年。11例失访。第1组平均年龄60岁,第3组为57岁,比第2组(44岁)高。第1组中16例溃疡型癌,6例晚期,10例早期。所有肿瘤均位于下段直肠及肛管。肿瘤较大时多采用 York-Mason 术。第1组中3例出现术后漏,第3组1例。术后未见肛门失禁。第1组中4  相似文献   

17.
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的修复效果。 方法  1 984年~ 2 0 0 1年对 38例皮肤体表恶性肿瘤进行切取 ,其中皮肤鳞状上皮癌 1 2例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1 4例 ,皮肤原位癌 2例 ,皮肤疣状癌 1例 ,皮肤湿疹样癌 4例 ,慢性溃疡恶变 5例 ;手术后残留创面最大为 1 4 cm× 2 0 cm。采用 7种不同类型的皮瓣、肌皮瓣、游离植皮和手术后直接缝合等方法进行修复 ,其中腓肠肌皮瓣 4例 ,背阔肌皮瓣 6例 ,阔筋膜张肌皮瓣 2例 ,腹直肌皮瓣 1例 ,足底内侧皮瓣 5例 ,邻近皮瓣 3例 ,游离大块植皮 1 2例 ,肿瘤切除后直接缝合 5例。 结果  38例手术全部成功 ,切口 期愈合。2 1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3~ 1 2年 ,1 9例术后恢复良好 ,2例术后局部复发 ,再次手术后治愈。 2 1例均成活。 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修复方法应根据病情而制定 ,是根治皮肤恶性肿瘤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手术中梨状孔扩大的意义。 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 96例垂体大腺瘤 ,术中均采用扩大梨状孔的方法。 结果 全切除 6 5例 (6 7 7% ) ,大部分 (80 %~ 90 % )切除2 5例 (2 6 0 % ) ,部分 (<5 0 % )切除 6例 (6 3% )。术后短暂尿崩症 2 1例 (2 1 9% ) ,脑脊液漏 9例 (9 4 % )。随访 39例 (40 6 % ) ,时间 3月~ 5年 ,平均 2年 8月 ,复发 3例 (7 7% )。 结论 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安全有效。采用梨状孔扩大的方法可以增加手术显露范围 ,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修补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瘘。我院 1988~ 2 0 0 0年为 36例在本院或外院行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病人进行了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 ,年龄 3~ 17岁 ,平均 10 6岁。尿瘘时间 3~ 6个月 4例 ,7~ 12个月 5例 ,1~ 2年 16例 ,3~7年  相似文献   

20.
直肠前突 (rectocele ,RC)又称直肠前膨出 ,为常见的出口阻塞综合征。我们自 2 0 0 0~ 2 0 0 2年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联合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RC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6 9岁 ,平均( 4 2± 11)岁 ;分娩史 1次者 3例 ,2次者 2例 ,3次者 2例 ,5次者 1例 ;病程 2~ 35年 ,平均 ( 12± 8)年 ;排便时间 2 7~ 6 9min ,平均 ( 34± 6 )min。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阻塞感 ,常需口服泻剂或手助排便 ;排便时间延长 ,肛门及会阴坠胀、有排空不全感 ,部分病人出现下腹及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