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广泛用于重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最近,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启动子构建的杆状病毒载体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运送到哺乳动物细胞内,试验证明,经修饰的重组杆状病毒可在体内送递基因,与其他常用的病毒载体相反,杆状病毒仅在昆虫细胞中繁殖,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则表现为无病毒产生的不完全复制,生组杆状病毒易于操纵,可大量插入外源DNA,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重组杆状病毒已是一项成熟技术,在载体研制上,尤其是表达水平的控制上已达到稳定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的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为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广泛用于重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最近,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启动子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载体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运送到哺乳动物细胞内.试验证明,经修饰的重组杆状病毒可在体内送递基因.与其他常用的病毒载体相反,杆状病毒仅在昆虫细胞中繁殖,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则表现为无病毒产生的不完全复制.重组杆状病毒易于操纵,可大量插入外源DNA,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重组杆状病毒已是一项成熟技术,在载体研制上,尤其是表达水平的控制上已达到稳定水平.然而,在表达的其他方面,诸如多种蛋白的生产、产品纯化的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应用蛋白加工,尚有待于新型载体和细胞的开发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的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为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改进,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更趋于完善。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昆虫细胞系与衍生和改造细胞系的建立,提高了系统的糖基化能力及蛋白表达量。BaculoGold、Bac-to-Bac、flashBAC、BaculoDirect、MultiBac等重组杆状病毒构建技术的应用,简化了构建过程,提高了重组效率。通过删除部分杆状病毒基因、改造启动子以及引入调控序列等途径优化,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蛋白表达量获得进一步提高。此文对昆虫细胞、杆状病毒及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载体,构建可直接转染昆虫细胞Sf9的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bacmidDNA),最终获得重组蛋白。方法:将编码包含hBMP-2 N-端信号肽,中间前肽以及C-端成熟肽共1188bp的cDNA片断,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astBacl的多克隆位点,受控于pPolh启动子,构建成pFastBacl/hBMP-2重组转移载体。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转座后、挑选阳性菌落,提取bacmid DNA,经PCR鉴定后,以重组bacmidDNA转染Sf9细胞。收集重组病毒,扩大转染Sf9,表达产物行SDS-PAGE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含hBMP-2全长cDNA片段的重组bacmid DNA和重组病毒,经SDS-PAGE证实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分泌型hBMP-2蛋白,经激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显示分泌性蛋白表达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35.6%。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载体成功构建了可用于直接转染昆虫细胞而无需同源重组的重组bacmidDNA,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分泌型hBMP-2蛋白。  相似文献   

7.
重组病毒/家蚕细胞系统稳定高效表达HBeAg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BeAg基因置换家蚕核多角体病毒中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获得高效表达HBeAg的重组病毒rBmHBe。在重组病毒复制过程中,家蚕BmN细胞的病理变化与野型生型病毒的感染相同,但不能形成多角体。  相似文献   

8.
9.
作者用新型的杆状病毒多重基因表达载体同时表达蓝舌病病毒(BTV)的三、四或五种结构基因,表达产物可成功地组装为病毒样颗粒(VLP)及核心样颗粒(CLP)。初步临床试验证明VLP是安全有效的疫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多组分的VLP还曾用作多种免疫原(包括B和T细胞表位)的疫苗释放系统。此表达系统在可能广泛用于疫苗、杀虫剂、诊断和蛋白质试剂的生产行业。  相似文献   

10.
刘金泉  肖茜  李宁  李进  韩梅  方佩华 《天津医药》2012,40(6):543-546
目的:探索克隆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hTPO)膜外区基因并构建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TPO膜外区基因,并将其先后重组入pGEM3zf(+)质粒和pFastBac1质粒,以hTPO-pFastBAC1质粒转染E.coliDH10Bac大肠杆菌,获得重组hTPO杆状病毒表达载体(hTPO-Bacmid),每一步均以PCR及酶切、基因测序等方法鉴定其正确性。结果:与预期一致,PCR扩增hTPO膜外区基因的产物为一约2.5kb的条带;hTPO-pGEM3zf(+)经EcoRⅠ+HindⅢ、EcoRⅠ+SalⅠ双酶切后均获得2.5和3.2kb条带;hTPO-pFastBAC1以EcoRⅠ+HindⅢ双酶切得到2.5和4.8kb的带,均符合预期。分别以重组hTPO-pGEM3zf(+)质粒、hTPO-pFastBAC1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鉴定,均得到约2.5kb的目的条带;对hTPO-Bacmid进行PCR鉴定,得到约4.8kb的片段。对hTPO-pFastBAC1上下游接口测序正确无误。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hTPO膜外区基因,并完成了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hTPO-Bacmid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uman interleukin-24,hIL-2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植物血凝素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得到hIL-24基因目的 片段.应用DNA重组技术将IL-24PCR产物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大肠杆菌DHSα获得重组载体,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RT-PCR检测稳定转染细胞HepG2中IL-24 mRNA的表达.结果 通过RT-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600 bp的IL-24基因片段;重组载体pcDNA3.1(+)-IL-24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实,IL-24 eDNA片段已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在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株中可见到IL-24 mRNA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hIL-24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24,并获得了稳定转染该重组质粒的HepG2细胞株.  相似文献   

12.
人α1—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与HuIFN-α1基因及其信号肽相应的引物,采用PCR技术,从中国人血白细胞染色体中分离带有信号肽IFN-α1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质粒M13mp19和M13mp18中通过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然后克隆家蚕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载体PBF5的EcoRI和XbaI之间,用合成的相应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进行双链测序,鉴定为阳性重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3CL蛋白酶基因的杆状病毒重组供体质粒,包装重组3CL蛋白酶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表达.方法:首先扩增含3cl-Teagy和pFagtBac HTh的转化菌,用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转座质粒pFB HTb-3cl.将该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菌,在菌体内进行重组,并经三重抗性和蓝白斑筛选,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HTb-3cl,对重组质粒Bacmid-HTB-3cl进行纯化并转染St9昆虫细胞包装杆状病毒,利用病毒感染St9昆虫细胞并进行蛋白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并得到了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检测到有3CL蛋白酶表达.结论:3CL蛋白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为蛋白活性的检测及抑制剂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尝试克隆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hTPO)膜外区基因并构建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为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打好基础。方法:PCR扩增hTPO膜外区基因,并将其先后重组入pGEM3zf(+)质粒和pFastBac1质粒,以hTPO-pFastBAC1质粒转染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获得重组hTPO杆状病毒表达载体(hTPO-Bacmid),分别以多种方法鉴定其正确性。结果:经PCR及酶切、基因测序等方法证实得到的重组hTPO-pGEM3zf(+)质粒、hTPO-pFastBAC1质粒和hTPO-Bacmid均与预期相符。结论:成功的克隆了hTPO膜外区基因,并将其正确重组入pGEM3zf(+)质粒和pFastBac1质粒,后者经位点特异性转座整合至Bacmid,成功的构建了重组hTPO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实现hTPO在昆虫细胞中的真核表达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研制有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性分泌型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方法将 15kD人IGF 1(hIGF 1)前体c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转移载体pBak PAK8中 ,经与野生型病毒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 ,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的方式获得重组病毒BmNPV/IGF 1。以Bm NPV/IGF 1感染 5龄家蚕幼虫 ,分别在感染后 2 4、48、72、96、10 8、12 0h提取家蚕血淋巴液 ,以ELISA法测定不同时象家蚕血中IGF 1浓度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鉴定IGF 1免疫学活性 ,MTT法观察其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LISA测定显示 ,BmNPV/IGF 1感染家蚕幼虫后 ,72h起蚕血中IGF 1浓度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 (19.0 9~ 2 3.36 μg/ml) ,12 0hIGF 1含量达到最高值 (2 3 .36 μg/ml) ,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表达产物在蚕体内被加工成 7.5kD成熟hIGF 1,并对NIH3T3细胞具有良好促增殖效应 ,其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优于来源于E .coli的IGF 1标准品。结论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 1能够在家蚕幼虫虫体中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N端含flag标签的p107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在EC109细胞表达的鉴定.方法 设计引物在p107蛋白N端增加flag标签,通过PCR扩增获得3×flag-p107 c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CMV-MCS-SV40-Neomycin中;再与质粒CMV-MCS-SV40-Neomycin连接,将所得的融合基因进行PCR、酶切及DNA测序验证正确后,利用电转染将其转染至ECA109细胞中;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CMV-MCS-3flag-p107-SV40-Neomycin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ECA109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CMV-MCS-3flag-p107-SV40-Neomycin并建立了其在ECA109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表达重组鼠白细胞介素(IL)-2蛋白。方法:用Flag标记鼠IL-2并加入真核细胞启动子CMV,构建重组质粒pFB-CMV-IL-2并予酶切和PCR鉴定;将鼠IL-2克隆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中,将pFB-CMV-IL-2转化到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菌中,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载体Bacmid-pFB-CMV-IL-2,抽提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acmid-pFB-CMV-IL-2转染Sf9昆虫细胞包装病毒,收获重组杆状病毒,将构建病毒转导BHK细胞培养,用Western blot检测IL-2蛋白。结果: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BHK细胞成功表达重组的鼠IL-2蛋白。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鼠IL-2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乙酰胆碱毒蕈碱(M)受体亚型特异性的变构调节剂及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用PCR及搭桥PCR法对乙酰胆碱M2及M5受体作以下突变:①将N-糖基化位点Asp突变为Asn;②删除对蛋白酶敏感的M受体的第三个细胞内环;③在C端添加凝血酶识别位点(CMV)和6-His标记。将PCR扩增出重组嵌合蛋白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昆虫细胞表达M2/M5受体蛋白。Western印迹及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验证受体的正确表达及功能。结果通过搭桥PCR,成功扩增出1018 bp的重组M2受体和1041 bp重组M5受体核酸序列;使用pUC/M13的扩增引物成功构建M2/M5重组转移载体。将重组载体质粒与线性化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并感染昆虫细胞,见细胞空泡样病变。Western印迹分析确定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M2/M5蛋白表达,放射性配体受体饱和实验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受体蛋白与[3H]N-甲基-东莨菪碱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结论 Sf9昆虫细胞能够表达M2及M5重组受体蛋白,M2及M5重组受体蛋白的病毒样颗粒可用于M受体的新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杜春红  刘德敏 《天津医药》2008,36(4):246-248
目的:在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中表达外源人脂联素蛋白,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成功构建的人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GFP-TOPO-Adiponectin转染L-02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观察脂联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培养上清及细胞沉淀中脂联素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基血糖。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能有效转染L-02细胞,并在培养上清及细胞沉淀中检测到脂联素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降低高糖处理的L-02细胞的血糖水平。结论:重组人脂联素蛋白能在L-02中有效表达,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并且能分泌到胞外,表达产物经体外实验证实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内皮抑素基因转移在白血病抗血管新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分泌型内皮抑素的表达载体,联合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建立逆病毒介导的内皮抑素基因转移系统,并用内皮抑素病毒分别感染白血病细胞WEHI-3B和K56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靶细胞中内皮抑素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 脂质体转染与交互感染策略分别获得单嗜型(GP+E-86/ES)和双嗜型(Am12/ES)病毒生产细胞,后者上清的病毒滴度约为7.8×105CFU/ml;内皮抑素病毒感染、G418选择得到内皮抑素基因修饰的WEHI-3B细胞和K562细胞,PCR分析显示两者均有内皮抑素基因整合并持续表达。结论 逆病毒载体有效介导白血病细胞表达内皮抑素,可用于血液肿瘤的血管抑制基因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