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药炮制的制毒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降低或清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对此 ,古人有着大量的论述和记载 ,并且有制毒的炮制方法和炮制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药物的成份进行分析 ,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为了探讨中药炮制“制毒”的原理 ,本文试从降低毒性成份的含量、辅料解毒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1 降低毒性成份的含量有毒药物大部分是通过炮制后降低有毒成份的含量而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1 1 用高温破坏或分解有毒成份 这方面的炮制方法很多 ,应用也比较广泛。如马钱子经砂炒或油炸后均能使马钱子中所含…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用炮制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50-50
中药炮制是一项具有传统特色的制药技术。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鉴》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 :“凡制药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走肾而软坚 ,……”。本文就几种常用中药炮制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减毒增效作用 ,简述如下 ,供同道参考。1 高温、浸泡法高温、浸泡法是利用高温破坏或分解药物的毒性成分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该类炮制方法很多 ,应用比较广泛 ,适用于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如半夏 (辛温有毒 ,生用能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 ) ,炮制后则能减低毒性并缓和药物 ,因其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毒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成分、副作用大、应用不当容易产生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了常用有毒中药60余味,且规定了用法、用量。关于有毒中药的安全使用,笔者认为,必须熟知减缓或降低其毒性的基本方法,并掌握其使用法度。 1 降低中药毒性的基本方法 1.1 炮制以减毒如甘逆、大戟需醋制,马钱子需沙烫,巴豆、续随子需去油取霜,斑蝥需米炒,砒石需煅制等等。这些有毒之品采用炮制处理后,毒性已降低,基本上达到临床用药要求。 1.2 配伍以制毒 如仲景小半夏汤,方中半夏味辛烈,易刺激  相似文献   

4.
凡加工炮制有毒中药,必须按照《中国药典》或者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进行。有毒中药经炮制后,除便于贮存、调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因此,有毒中药的炮制十分重要,历代都给予高度的重视。有毒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减毒增效,减毒便于安全使用,增效则是最终目的,两者居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减毒原理如下:1 炮制使毒性物质破坏有些药物通过加热可使毒性物质破坏,从而使毒性减低。如马钱子含有毒成分木鳖碱和马钱子碱,通过砂烫高温处理后,此成分即被破坏或挥…  相似文献   

5.
毒性中药的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岳全书—类经》对中药之毒有云 :“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中国药典》收载各类毒性中药约 10 0种以上。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 ,古代典籍有许多详细的记载 ,现代也进行了不少研究。通过炮制而降低药物毒性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传统炮制毒性中药的方法有水泡、米炒、醋炙、烘焙、制霜、复制法等。现结合现代研究介绍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1 水处理1.1 溶解减毒有些毒性成分可溶于水。利用此特性 ,使有毒成分溶出 ,降低含量而解毒。如附子、乌头等经过长时间的漂洗可使生物碱大量流失 ,毒性大大降低。据实…  相似文献   

6.
中药泡制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通过炮制可以转化药性,降低毒性,以利于中医临床的辩证施治,提高疗效,传统炮制方法中,不少有毒药物是通过水浸漂而减毒的。而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水溶性的。因此,炮制方法中难免损失部分有效成分,为了避免这种损失,首光应该弄清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的特性,进而合理解决炮制中的矛盾。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剧毒,“中药炮制学”称“半夏生用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外用”,半夏作为内服药一般都是其炮制品,常用的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这些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都是经过大量水…  相似文献   

7.
袁秀荣 《国医论坛》2001,16(4):43-45
炮制 ,是药物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加工过程 ,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而毒剧药物的广泛应用 ,亦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毒药的种类很多 ,其作用具有双重性 ,或起沉疴愈顽疾 ,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 ,故毒药之利与害 ,在于是否巧用、善用。而中药炮制 ,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 ,更可依炮制方法控制其毒性成分的“质”和“量”,确保用药安全。本文以五版《中药学》为例 ,通过对教材中明确记载有毒的 52味药物的分析 ,来认识炮制的减毒、消毒作用。 52味有毒中药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本草纲目》在"气味"项下介绍药物的毒性,有毒药物共342种。"修治"专项主要介绍中药的炮制方法,根据现代中药炮制方法,可将毒性药物的炮制分为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及其他制法。通过对毒性药物的炮制,可以去除药物中的有毒部位或降低药物的毒性,从而增加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文献整理《本草纲目》中的毒性药物及其炮制方法,为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及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做条理性分析。结果:炮制可破坏或改变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或消减有毒成分的含量,方法有净制、制霜、浸泡、加热、加辅料等,临床应用要严格掌握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煎服等。结论:针对中药之"毒",炮制要科学严格,辩证要准确,应用要合理,如此可借毒性治大病,起沉疴。  相似文献   

10.
半夏毒性及其解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欣 《中医药信息》2009,26(3):12-15
随着中药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所致毒性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药无毒”的神话已被彻底打破,致使中药国际化进程受阻;又由于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不明,毒性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措施,使中医药跨向现代化的步伐减慢。因而,有毒中药毒性机制的阐明,以及有效制毒方法的建立是目前应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半夏生品的毒性表现为对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近年来仍有因误服生半夏中毒致死的报道。在对半夏毒性本草学考察的基础上,从历年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角度对半夏的毒性及其解毒方法进行评价,为明确半夏致毒靶器官,毒性发生机理和毒性物质基础提供研究思路,也为后期科学有效的评价有毒中药的毒性本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中药炮制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黄帝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规定,“治半夏”即炮制过的半夏。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总结了历代及当时炮制法则,论著了我国第一部炮制专书《炮炙论》。唐《备急千金要方》将炮制问题列为专章讨论。明陈嘉谟著《本草蒙荃》,对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3.
范海洲  范丝雨 《河南中医》2022,(8):1139-1142
《伤寒论》中,炮制方法有净制法、切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治法及其他治法,净制法包含“去皮”“去心”“去翅足”“去节”“去皮尖”“去核”;切制法包含“擘”“■咀”“捣”“破”“切”“碎”;水制法包含“水洗”“酒洗”“渍”;火制法包含“炮”“炙”“熬”。炮制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和部位,便于调剂和制剂,确保药物洁净,利于储藏保管,有利于服用。《伤寒论》虽未形成系统的炮制理论,但针对药物不同的特性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炮制方法并沿用至今,对有毒中药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且临床有效的减轻或消除毒性的炮制方法,为其他医者炮制使用有毒中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而有毒中药的炮制更是医药学家重视的内容,早在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了去毒的原则和方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此后,历代医家对有毒中药的炮制方法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其中330余味药物中载有“修治”条目,专论诸药的炮制,内容翔实,方法多样,于毒药炮制方面更有其突出贡献,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5.
中药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 ,才能用于临床。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 ,但毒性或副作用较大 ,如果不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不但达不到临床治疗目的 ,还可能出现一些毒副作用 ,甚至使人中毒死亡。因此 ,这类药物必须通过炮制方能降低毒副作用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现浅述如下。1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原理毒性中药通过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 ,其炮制去毒原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分 ;(2 )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3)使毒性成分分解。2 毒性中药的炮制去毒方法2 1 净制去毒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 ,达到去毒目的。如蕲蛇的头…  相似文献   

16.
常用有毒中药的炮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对有毒药物的炮制原理研究做了不少工作。本文对有毒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有毒中药炮制的制毒原理。供从事中药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有毒中药用于临床时应否炮制?这个问题《神农本草经》的序言说得很清楚:“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内经》上的“治半夏”,《伤寒论》中“附子炮”“半夏洗”,都说明制用的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什么是“毒”,只是从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得出一个粗线条的结论,至于“毒”是何种物质,是否有治疗效果,还未能作深入的阐明,仅凭经验来区分无毒、有小毒、有毒、有大毒等,甚至用名称来形容其毒性,如砒霜因“性猛如貔”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毒中药通过适当的加工炮制,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对制霜法、加热法、净制法、水制法、加辅料法、水火共制法6种炮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适当加工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有毒中药的毒性。结论:有毒中药通过适当加工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的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1 净选去毒此类方法主要是对于一些动物或昆虫类中药 ,如斑蝥、虻虫、青娘虫、红娘虫、蕲蛇等 ,通过除去有毒的头尾或足翅 ,以达到除去有毒成分的目的。2 水漂去毒即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 ,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物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分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的药物。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附子等。乌头及附子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均为乌头碱 ,乌头碱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但其水解的产物乌头次碱…  相似文献   

20.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a.的块茎 ,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是有毒中药之一 ,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半夏所含成分 β-谷甾醇 ,具有止咳、抗癌抗炎及降低血中胆固醇等药理作用 ,可作为质量评价标准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方法炮制的姜半夏与蒸制法炮制姜半夏所含成分β-谷甾醇的变化 ,为姜半夏蒸制提供实验数据。1 样品制备《中国药典》法姜半夏 :取生半夏适量 ,按照《中国药典》1 995版半夏项下姜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广东法姜半夏 :取生半夏适量 ,按照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中姜半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