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4%,多发生于术后3~6d[1]。一旦发生该并发症,处理颇为棘手,病死率较高。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5%左右[2]。赣州市立医院2002年7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病人,本文就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 1 3年间收治的 8例十二指肠外瘘的临床资料。 1例因外伤所致 ,7例并发于上腹部手术 ,其中 4例为胆囊切除术后。 4例经非手术治疗自然愈合 ,3例经手术治疗愈合 ,1例死亡。加强监护 ,防治感染 ,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及肠内外营养的联合使用与合理的手术是保证十二指肠外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文祥  潘生华 《腹部外科》2014,27(5):350-35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间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1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12例病人,经二次进腹手术行十二指肠残端内置管减压、引流,并给予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后8周左右拔除残端内引流管,术后均治愈。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处理均会达到治愈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要点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十二指肠残端瘘(DSF)是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从缝线漏直至爆裂这一 并发症的统称。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6%,多发生于术后2~5 d,曾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主 要死因。近年因溃疡病所作的胃切除病例数已明显减少,加之技术进步等因素,此并发症已 不多见。除伴空肠输入袢急性梗阻所致的残端爆裂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高热、弥漫性腹膜炎及 休克等典型症状外,绝大多数病人往往是先有少量渗漏,后因十二指肠液富含消化酶,具有 强烈的腐蚀性,不断侵蚀和刺激缝合处而最终造成残端完全裂开。因此表现为从局部到弥…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本组十二指肠损伤12例的病因、伤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单纯十二指肠损伤3例,多发伤9例;并发症7例;治愈10例,死亡2例,均死于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严重感染。结论早期诊断、术中仔细探查、术后保持引流通畅、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再次手术是影响十二指肠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平度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采用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及时行十二指肠腔内减压,抗感染、加强营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20例痊愈,1例因合并腹腔、尿路及肺...  相似文献   

8.
毕Ⅱ式胃切除术后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的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胆肠吻合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与胆总管进行吻合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经8个月至14年(平均随访8年)的远期随访,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胆道逆行感染。随访中3例因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但术后证实无1例症状是由吻合口狭窄或逆行感染引起。结论: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排外的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吻合,可克服胆肠返流、胆道逆行感染、吻合口慢性牵拉造成狭窄等缺点,具有手术安全性大、术后并发症少、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病情危重、且有多次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但产生盲端综合征的问题可能依旧存在,值得以后在吻合术式的选择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1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急诊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讨论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残端处理方法:①残端条件较好者采用粘膜、浆肌层分层连续缝合,加浆肌层间断缝合;②残留部分溃疡组织时,间断全层缝合,再加浆肌层间断缝合,并覆盖大网膜片;③穿孔不能切除时,缝合穿孔,作溃疡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④处理遇及困难时切勿顾忌十二指肠置管造瘘术。作者认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时,应高度重视成端的妥善处理。除结合病人全身情况及腹腔污染程度考虑外,依据穿孔溃疡的病理特点是选择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的根表。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损伤27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策略。 方法 对1997 年9 月至2008 年月5 月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7 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前确诊10 例(37.04 %) ,术中确诊15例(55.56%),漏诊2 例(7.41 %) ;治愈24 例(88.89 %) ,死亡3 例(11.11 %) ;发生并发症10 例(37.04 %) ,十二指肠瘘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卫庆文  汪校  胡锟 《腹部外科》2006,19(1):45-46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9年间收治的14例慢性胆囊炎并十二指肠内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法方面加以总结。结果行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口修补术6例,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口修补+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3例,胆囊大部切除经胆囊十二指肠瘘口引流术5例。全部病例均-期手术痊愈出院。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术前B型超声及十二指肠肠镜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损伤术后导致肠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术后导致肠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1年10月至200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患者十二指肠损伤后就诊时间的早晚、有无胰腺损伤和术前有无休克在十二指肠瘘发生与否的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5和P<0.001);十二指肠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十二指肠瘘是否发生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应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根据十二指肠损伤的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决定具体手术方式。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根据损伤控制步骤进行简化探查,对Ⅲ级及Ⅲ级以上十二指肠损伤多采用十二指肠修补术及十二指肠憩室化术。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3~1997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34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79%(27/34),单纯十二指肠损伤21%(7/34)。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见占59%(20/34),水平部次之占24%(8/34)。术中漏诊率为15%(5/34);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2/34);病死率为15%(5/34)。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术中探查,掌握好探查指征,根据伤情选择合理、恰当的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内瘘的发病原因、病理改变、诊断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43例胆内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继发于胆囊炎胆结石,3例为溃疡病所致,43例全部经手术证实并治疗,治愈39例、好转3例、死亡1例.结论 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钡餐、CT、ERCP、胆道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术前确诊;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治情况。方法:对670例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胰瘘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结果: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41例,发生率为6.12%,其中临床胰瘘21例(3.13%),生化胰瘘20例(2.99%)。41例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监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可及时诊断胃癌术后胰瘘。保持引流通畅、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应用胰酶分泌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胰瘘。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esophageal atresia (EA),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 and duodenal atresia (DA) pose a rare management challenge.

PRESENTATION OF CASE

Three patients with combined esophageal atresia (EA),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 and duodenal atresia safely underwent a staged approach inserting a gastrostomy tube and repairing the EA/TEF first followed by a duodenoduodenostomy within one week. None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significant pr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ur follow-up data (between 12 and 24 months) suggest that all patients eventually outgrow their reflux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DISCUSSION

While some authors support repair of all defects in one surgery, we recommend a staged approach. A gastrostomy tube is placed first for gastric decompression before TEF ligation and EA repair can be safely undertaken. The repair of the DA can then be performed within 3–7 days under controlled circumstances.

CONCLUSION

A staged approach of inserting a gastrostomy tube and repairing the EA/TEF first followed by a duodenoduodenostomy within one week resulted in excelle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9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方法 对我院1980-1999年96例PTD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0%、气钡造影为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B超为30%、CT为43%、核磁共振为80%。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第2段占73%。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100%;8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5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26例行路手术,切除率为7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28%。结论 十二指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PTD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于良性肿瘤可选用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应首选胰二十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方法 对北京丰台医院1995-2005年间52例PTD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检查42例,发现肿瘤38例(90.5%);行气钡双重造影40例,发现肿瘤32例(80%).良性肿瘤6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年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良性18例,恶性68例。诊断依赖于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赖于外科切除术。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胆道梗阻症状和非特异性的发热贫血及消瘦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为91.3%,气钡造影为8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6%,B超为31.9%,CT为51.9%,磁共振为76.2%,ERCP为100%;联合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检查确诊率可达95.0%。7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92.3%;6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切除率为63.2%;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1.0%;25例行旁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经内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