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姚依群 《医学综述》2014,(9):1635-1638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存在抵抗现象而仍有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明确抵抗的机制将使患者受益。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文主要从氯吡格雷的吸收、活化和作用受体三方面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lopidogrel low-responsive-ness,CLR)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90例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及维持量75 mg/d,于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服用氯吡格雷后7 d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根据△A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24.4%。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比较发现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及置入支架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LR现象可能与TC、BMI、是否有糖尿病、是否置入支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预防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栓事件发生的重要药物。近年来,随着氯吡格雷的临床广泛应用,其药物抵抗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对氯吡格雷发生抵抗的机制尚不甚明了,可能与基因多态性、代谢异常、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存疾病的影响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掌握氯吡格雷药物发生抵抗的机制,对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药物替代等,有指导性意义,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辛平  陈灿 《医学综述》2007,13(15):1171-1173
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在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它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内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的危险。然而,大约30%患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存在疗效差异性,呈无反应性或半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许多因素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如:氯吡格雷剂量不足,药物药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等。本文就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定义、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已成为抗栓治疗的中坚力量。然而,其并未使全部服用患者受益,究其原因是患者对其吸收和代谢情况各有差异。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方面,对其反应多样性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可根据氯吡格雷在人体内代谢及作用过程分为吸收环节、转化环节、作用位点环节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氯吡格雷强有效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的防治。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迄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在其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疗效显著,极大地降低了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本文将从氯吡格雷相关酶系的基因多态性及代谢相关酶系的基因多态性方面对氯吡格雷抵抗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汉族脑梗死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脑梗死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103例汉族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有效组,进行药物剂量、胰岛素抵抗、年龄、吸烟、高血压等因素的资料收集,并测定CYP2C19和P2Y12基因多态性,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氯毗格雷有效组和抵抗组,胰岛素抵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抽烟、高血压、血脂、BMI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而氯吡格雷剂量、两种基因多态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汉族脑梗死患者中,氯吡格雷剂量、CYP2C19和P2Y12基因多态性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胰岛素抵抗、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血脂、BMI与氯吡格雷抵抗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内需通过CYP450酶的转变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动脉内及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由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起关键作用的CYP2C19酶存在基因多态性,使部分患者产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高,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增加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氯毗格雷低反应的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肖迎平  韩玮  魏玉杰 《医学综述》2013,19(11):2048-2051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在个体间具有很大差异,氯吡格雷抵抗是指血小板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或无反应,同时,氯吡格雷抵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案,该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孙春喜  任澎 《医学综述》2012,(20):3356-3358
近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抵抗发生的机制及检测方法复杂。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剂量、依从性、基因多态性等有关。明确抵抗发生的机制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获益。目前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就影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崔同涛  董太明 《循证医学》2009,9(6):335-338
1 文献来源 Mehta SR, Granger CB, Boden WE, et al.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response to Clopidogre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J]. N Engl J Med, 2009,360 (4):363-375.  相似文献   

13.
朱华刚  贾若飞  孟帅  李响  杨铎  金泽宁 《河北医学》2014,(10):1631-1634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 TEG)评价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复杂PCI术后患者中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入北京安贞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复杂病变患者34例。所有患者经改良TEG法证实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负荷量180mg,随后改为90mg每天2次。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TEG。结果:服用替格瑞洛后TEG显示ADP 抑制率从(21.5±5.0)%增加至(56.6±16.7)%(P<0.001),有85.3%(29例)的患者 ADP 抑制率>30%。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提高氯吡格雷抵抗复杂PCI患者ADP诱导血小板聚合抑制率。  相似文献   

14.
王博雯 《医学综述》2011,17(22):3370-3373
衰老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始终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有关衰老的学说繁多,但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学说能完全阐释衰老的机制。近年来,随着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分子水平。现主要从端粒与端粒酶、衰老与长寿基因、DNA修复能力、线粒体DNA损伤几个方面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制剂,氯吡格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研究证实,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但高负荷剂量及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是否有效,现就应用高负荷剂量及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本文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可能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