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技术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下肢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0例(21条患肢)行磁共振TRICKS技术下肢血管成像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KTS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应用Kappa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磁共振TRICKS技术与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影像质量分级中,下肢深静脉等级优分别占85.71%(18/21)、80.95%(17/21),下肢浅静脉等级优分别占95.24%(20/21)、90.48%(19/21),静脉畸形等级优分别占90.48%(19/21)、85.71%(18/21).21条患肢中应用TRICKS技术显示深静脉正常61.90%(13/21)、发育不良25.57%(7/21)、闭锁4.86%(1/21),浅静脉中大隐静脉曲张25.57%(6/21)、小隐静脉曲张14.29%(3/21),静脉畸形中边缘静脉100%(21/21);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深静脉正常57.14%(12/21)、发育不良39.10%(8/21),余结果与TRICKS技术一致.2种检查方法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 磁共振TRICKS技术可精确描述KTS患者下肢静脉解剖结构,图像清晰可靠,可以为KTS的评估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血管造影术在四肢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用TRICKS技术进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用腹部常用的LAVA技术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13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常规MRI检查(平扫+增强),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TRICKS血管造影,两组分别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并各自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RICKS血管造影和常规MRI检查,TRICKS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病变区域动静脉的充盈情况和动态变化。A组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94.3%、57.1%,B组分别为95.5%、98.1%、85.7%,两组间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5%、92.0%、78.5%,B组分别为94.0%、96.0%、92.9%,两组间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TRICKS血管造影用于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行,且优于单纯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华丽  张雪林  赵静   《放射学实践》2010,25(1):94-9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的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肿瘤病变10例,血管性病变11例)行常规MRI平扫,注入对比剂后应用TRICKS技术行动态血管造影,最后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全部病例的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或DSA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TRICKS检查,TRICKS图像动态显示了动静脉的充盈情况和动脉结构,肿瘤性病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血管性病变可以直观显示出畸形或迂曲的血管,所有诊断与DSA和病理诊断相符。结论:TRICKS技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在不影响常规增强扫描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血管情况,对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CE MR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者,行3D-CE MRA数据采集,原始图像减影后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双下肢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并运用图像工作站上的测量工具对血管狭窄进行准确测量并分级。均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D-CE MR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包括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以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100%。38例中显示硬化而无明显狭窄3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6例,动脉闭塞9例。DSA检查部位符合率95%,狭窄程度符合率90%。结论:3D-CE MRA能全面准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DSA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DSA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术前血管评价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MRA诊断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日益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肢体健康。外周血管病变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多普勒超声(DUS)、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概述了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进展,并着重总结了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前诊断方面的价值和进展。文献统计MRA无创而且诊断结果最接近DSA,是术前评价和术后长期随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增强MR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基于血流敏感散相(FSD)和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技术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常规下肢动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之前进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MRA),扫描范围为双侧小腿,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3...  相似文献   

7.
DSA步进技术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DSA步进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对糖尿病足诊断的优越性.方法 对2004年1月到2010年3月4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下肢DSA检查,其中24例(31肢)采用DSA步进技术检查,21例(21肢)采用传统的分段DSA检查,观察2种下肢血管造影方法所用的对比剂量、总曝光量、检查耗时以及诊断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步进DSA组平均每侧下肢平均使用对比剂25.26 ml、总检查平均耗时37.26 min,曝光摄片时间平均13.23 s,平均摄片101.65帧;在分段DSA组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30.00 ml、50.48 min、52.38 s、118.33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步进DSA组和分段DSA组中图像分别90.3%、90.5%达优,所有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DSA步进技术可很好地显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以一次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射线接受量.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92条下肢进行M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55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46例中9例与血管造影对照,14例与手术对照,25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 MSCTA与血管造影符合率91.26%,与手术符合率92.13%,与超声符合率93.09%.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有效治疗因糖尿病导致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临床探究辛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经诊断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48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服用舒洛地特,联合组加用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PLT联合组较单一组指标正常, P<0.05;治疗前两组行走距离、疼痛感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较单一组患者疼痛减轻、行走距离增加,P<0.05。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引发的下肢血管病变时,采用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5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行3DCEMRA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中22例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其中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另有静脉曲张1例,正常表现为2例。结论3DCEMRA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高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WIST-MRA)与CTA在下肢软组织肿块术前血管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2例临床疑似下肢软组织肿块的患者(男36例,女26例,年龄18~80岁,平均40.9岁)同时行下肢TWIST-MRA和CTA检查;由2名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影像医师对两者显示供血动脉数量和动静脉畸形的能力进行评判、比较.结果:62例患者中TWIST-MRA显示主要供血动脉的(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等)一级分支数量为(1.92±1.66),CTA显示一级分支数量为(1.50±1.45);由于统计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故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法,TWIST-MRA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等)一级分支数等于CTA者38例;多于CTA者21例;少于CTA者3例,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 =3.368,P=0.001).62例患者中TWIST-MRA和CTA显示动静脉瘘分别为34例(34/62)和15例(15/6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181,P<0.001).结论:TWIST-MRA检测供血动脉和动静脉瘘的能力优于CTA.  相似文献   

12.
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的威胁了老年人口生命健康,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影像学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下肢血管成像的各种影像学方法,比较了各种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新近研究的医学影像学下肢血管成像技术作了介绍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胭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胭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可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是老年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的可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疾病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已经成为综合评价下肢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对3D CE-MRA的成像原理及其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序列优化的下肢MRA诊断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临床及常规下肢影像检查未见异常,经超声检查排除下肢动脉病变的28名志愿者,分2次行下肢小腿血管MRI增强扫描,并行采集加速因子(PIF)分别为3、4.测量计算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腓总动脉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收集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20例,同一患者均采用方案1(传统的Care-bolus扫描)和方案2(行优化K空间中心填充的延迟时间扫描)行大腿、小腿及足部的增强MRA扫描.对采用不同扫描方案图像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总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及足底外侧动脉进行评分,并对大腿、小腿及足部血管进行静脉重叠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志愿者在不同PIF时各部位SNR及CNR的差异;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志愿者在不同PIF时小腿血管显示的差异以及患者采用2种方案扫描对各部位血管的评分和静脉重叠评分的差异.结果 志愿者行小腿MRA,PIF=3时,腘动脉、胫后动脉、腓总动脉的SNR分别为267±84、174±51、147±42,CNR分别为232±83、139±51、108±39;PIF=4时,上述部位的SNR分别为239±73、157±53、132±35,CNR分别为206±71、124±50、103±33,上述部位PIF=3时的SNR及CNR均高于PIF=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4.11,P均<0.05).PIF为3或4时,上述血管显示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方案1行下肢MRA,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总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82)、(2.70±0.80)、(2.50±1.00)、(2.20±0.77)、(2.30±0.92)、(2.15±1.04)、(1.45±0.60)分,小腿及足部的静脉重叠评分分别为(2.20±1.01)、(2.20±1.06)分;采用方案2上述部位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5±0.37)、(3.55±0.69)、(3.30±0.92)、(2.90±0.79)、(3.30±0.92)、(3.25±0.79)、(1.95±1.10)分,小腿及足部的静脉重叠评分分别为(3.70±0.47)、(3.65±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2优于方案1.结论 适当提高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个性化设置K空间中心填充的延迟时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下肢全程血管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A评估不同程度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2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重建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共评价638段血管,449段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06段、中度狭窄125段、重度狭窄72段、闭塞46段。侧支循环建立26例。发现钙化斑块或血管壁钙化512段,MPR、MIP、V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的成像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作为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扫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增强成像(CTA)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东芝Aquillion64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0.5~1mm,螺距12.7,间隔0mm,应用Smooth功能对92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本组90例(98%)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其中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对比证实,CTA显示病变的准确性是98%。结论 CTA准确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分支,高质量的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把握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扫描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其中注入造影剂的流速与总量的合理配比是CT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