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隋少华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2):139-141,144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属于小分子量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能量代谢,炎症反应起重要调节作用,能够可逆性地结合饱和及不饱和长链脂肪酸,促进脂肪酸的代谢和转运,调控脂类生成及降解.同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本文就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主要特性及其与代谢性疾病及...  相似文献   

2.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质代谢变化对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多种形式的AKI均可导致近端小管内游离脂肪酸(FFAs)及三酰甘油的积聚.这种细胞对损伤的"应激反应"伴随着细胞内ATP的衰竭和对氧化应激的高敏,从而加重小管间质损伤.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一种表达在人类肾脏近端小管细胞内的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400.  相似文献   

3.
刘春华  刘宗印  王莉  代西艳 《中外医疗》2012,31(30):185-186
当前,肥胖和其相关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该文就肥胖孕妇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4(FABP4)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机制广受关注。FAB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脂肪、肝脏、小肠等多种器官组织细胞内的小分子胞内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脂肪细胞型称为FABP4。与细胞膜上其他因子相比,FABP4可以优先与脂肪酸结合,进入胞质进行氧化、酯化等化学修饰,转运脂肪酸至身体各个部位,参与脂质合成、代谢及肿瘤转移的信号转导。肿瘤转移即肿瘤细胞丢失自身特性,不断增殖生长,上皮-间质转化是启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方格星虫( Sipunculus nudus )俗称沙虫,是无节、蠕虫状的海产体腔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是中国红树林区的大型底栖经济动物之一[1]。我国多种药典中记载了其食用和药用价值。本课题组既往的研究表明,方格星虫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疲劳、抗辐射、调节免疫、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1-5]。研究表明,肝脏中的PPARα几乎对脂质代谢全过程进行转录调节,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又称FABP1,是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s)家族成员之一,在肝脏组织中高表达,其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方格星虫多糖( SNP)灌胃给药对比格犬肝脏FABP1基因、PPA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探讨方格星虫多糖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钱萌  范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193-194,20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非血液透析的CRF患者(A组),41例血液透析的CRF患者(B组)和40例健康人(C组)尿L-FABP水平、肾功能,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A组和B组尿L-FABP水平均高于C组,B组尿L-FABP水平低于A组(均<0.05);尿L-FABP水平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0.37、0.81,均<0.05),与e GFR呈负相关(=-0.65,<0.05);BUN是尿L-FABP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尿L-FABP是观察CRF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和预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0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3例为对象,另选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尿液L-FABP含量,同时检测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尿L-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尿蛋白排泄率增加而尿L-FABP水平逐渐升高,并与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尿L-FABP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尿L-FABP为33.2μg/(g·Cr)时,其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87.4%。尿L-FABP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641,P<0.01),与Scr(r=0.714,P<0.01)呈正相关。结论:尿L-FABP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预测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蛋白结构中包含7个甲硫氨酸和一个半胱氨酸,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有很高的亲和力,参与调节脂肪酸在细胞内氧化和高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是机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内源性抗氧化剂在缺氧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玫  金姗  赵珂  万晓华 《重庆医学》2021,50(14):2459-2462,2468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尿蛋白4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L-FABP及尿蛋白4项包括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α1微球蛋白/肌酐比值(UA1 MG)、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比值(UIGG)、尿转铁蛋白/肌酐比值(UTRF),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L-FABP与血肌酐(Scr)、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与尿蛋白4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尿L-FABP与UACR、UA1MG、UIGG、UTRF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5、0.389、0.434、0.502,P<0.05),L-FABP与eGFR(r=-0.179,P<0.05)呈负相关.结论 尿L-FAB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与UACR等尿蛋白标志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EGF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肝癌L-FABP以及VEGF在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FABP:0.97±0.12,0.83±0.14,t=5.21,P<0.05;VEGF:0.92±0.11,0.59±0.15,t=11.79,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FABP阳性反应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浆,肝癌组阳性反应物灰度值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73±7.67,癌旁对照组:82.83±6.90,t=7.44,P<0.05),阳性细胞计数肝癌组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18±4.44,癌旁对照组:84.52±6.43,t=5.94,P<0.05);肝癌细胞胞浆有VEGF阳性反应物,在癌旁组织细胞则偶见VEGF阳性反应物,差异有显著性(肝癌组:88.69±5.56,癌旁对照组:77.61±5.93,t=8.7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FABP以及VEGF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L-FABP、VEGF基因以及蛋白质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我们推测L-FABP在获取更多的脂肪酸的同时可以促进血管的增生,进而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 留取血和尿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L-FABP水平,15 例健康成人作为对 照。分析血SCr及尿L-FAB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实验B、C、D组血SCr与尿L-FABP水平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GCS评分的降低(严重程度增高),血SCr 与尿L-FABP水平逐渐升高,呈现负相关性(P< 0.05),尿L-FABP升高较血SCr升高更加明显;AKI发生率约21.54%,AKI患者的尿L-FABP升高高峰期在伤后6 h,SCr升高高 峰期在伤后24~48 h,尿L-FABP较SCr升高时间点明显提前。结论尿L-FABP测定可作为早期预判颅脑外伤病情及预测AKI 发生的重要新型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对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μmol/L的鹅脱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CDCA)以及1、5μmol/L的GW4064分别处理人胚胎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XR特异靶基因小异二聚体配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和L-FABP mRNA表达,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FAB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LO2和HepG2细胞经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以及GW4064刺激后,细胞内的SHP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FXR在这两种细胞中是有功能活性的;而L-FAB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激活后的FXR可抑制L-FABP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阿姆斯特丹AKI诊断标准,将5d内符合诊断标准的AKI患者纳入AKI组(12例),对照组(12例)由匹配的非AKI患者构成。每24 h收集尿标本,持续5d。ELISA法检测尿L-FA...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Long-chain acyl coenzyme A synthetase (ACSL) is a member of the synthetase family encoded by a multigene famil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fatty acid. Here we review the roles of ACSL in the regulating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of fatty acid, as well a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CSL and some metabolic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固本通络方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经诱导建立IgA肾病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 =10)、对照组(n =10)及治疗组(n =10),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n =10)。造模结束后,治疗组予固本通络方1.67 mL/(g·d)灌胃治疗,对照组予非诺贝特30 mg/(kg·d)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均连续12周。造模前、治疗开始时(第0周)和第12周末时,测定各组小鼠尿白蛋白;治疗第12周末处死小鼠后取肾组织,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系膜区IgA沉积,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stor 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L-FABP)、4-羟壬烯醛(4-hydroxy-2- nonenal,4-HNE)、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QX(Y9]PPARα、L-FABP[QX)] mRNA表达。结果 治疗第12周末,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尿白蛋白增加,肾小球系膜区有病理损伤,肾组织PPARα、L-FABP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4-HNE和HO-1的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尿白蛋白降低,系膜区病理损伤减轻,肾组织PPARα、L-FABP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4-HNE和HO-1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固本通络方能有效改善IgA肾病小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系膜区病理损伤,可能与其调节PPARα、L-FABP的表达,进而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溶质载体超家族(solute carrier,SLC)由400多个转运蛋白组成,它们介导离子、核苷酸、糖以及其他外源和内源性物质跨生物膜的流入和流出。现已有研究证实超过80种SLC载体蛋白与人类某些疾病有关,且有超过30种SLC载体蛋白被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SLC13A5介导柠檬酸等物质的跨膜转运,后者与脂质从头合成(de novo lipid synthesis,DNL)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LC13A5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针对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尤其是NAFLD尚无临床治疗特效药。SLC13A5作为一个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靶点,研究其参与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以及进行药物设计与开发意义重大。因此,将SLC13A5对代谢调节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潜在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代谢性疾病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的成分之一,参与脂肪消化吸收和胆固醇代谢.近年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信号分子,不仅可以与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mesoid X receptor,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等结合调节自身代谢,还在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其作用机制将为诊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胆汁酸在糖脂代谢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控制血脂异常已刻不容缓。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血脂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研究表明长期睡眠时间不足通过影响脂肪酸代谢进而引起血脂异常的发生。本文旨在对睡眠不足与血脂异常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探讨睡眠不足人群中脂肪酸引起血脂异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预防和改善睡眠时长不足引起血脂异常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