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IVUS-VH)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心内科诊断及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SAP患者60例,ACS患者6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 ACS组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SAP组(81.7%vs.30.0%,P<0.01)。ACS组普通灰阶超声斑块偏心指数(EI)和血管重构指数(R1)大于SAP组(t=-2.985、-3.047,P<0.01),说明ACS组罪犯病变偏心斑块居多,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在斑块成分组成上,ACS组以纤维脂质成分(黄色)和坏死成分(红色标记)为主,而SAP组以纤维成分(绿色)和钙化成分(白色标记)为主。结论IVUS-VH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有着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使用IVUS-VH对病变进行分析,有可能会改变冠脉介入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IVUS-VH)学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方法:对44例ACS患者及22例SA患者行IVUS-VH分析,并对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进行测定,计算LDL-C/HDL-C比值,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所占的比例与LP(a)、LDL-C/HDL-C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斑块中NC和钙化组织比例明显高于SA组(t=4.669、9.894,P<0.001),而纤维组织及纤维脂肪组织则明显低于SA组(t=7.184、5.290,P<0.001)。ACS组患者血清LDL-C/HDL-C、LP(a)水平高于SA组患者(t=3.512、19.139,P<0.001)。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C比例与血清LP(a)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r=0.549,P<0.001)。结论:LP(a)可能代替IVUS-VH帮助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90年代起血管内超声成像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影像学。本文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和结果 384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行CAG和IVUS检查,包括135例CAG正常者,52例介入治疗前后CAG和IVUS的比较,150例冠心病两种方法检出钙化病变的比较及47例IVUS、53例CAG引导支架置入的心脏事件比较。结果表明IVUS能发现CAG正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PTCA后,CAG高估介入效果。与CAG比较,IVUS比较准确判断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并可阐明PTCA的机制,IVUS引导支架置入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是显示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显示了绝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载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7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造影(CAG)和IVUS检查,包括135例CAG正常者的IVUS检查结果,52例介入治疗前后CAG和IVUS的比较,150例钙化病变CAG和IVUS比较及47例IVUS、53例CAG引导支架置入的心脏事件比较。结果 IVUS能发现CAG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继样硬化病变。CAG会高估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介入效果。与CAG比较,IVUS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并可阐明PTCA的机制,IVUS引导支架置入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IVUS与CAG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能显示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则显示了绝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超声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年代,血管内超声成像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形象学。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是显示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晕示了绝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罪犯病变的虚拟组织学特点,以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方法:对63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随机选取同期介入治疗的63例SAP患者做对照。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之后,对罪犯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保存普通灰阶图像和虚拟组织学超声数据。分析斑块的虚拟组织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和AMI组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特点不同,AMI组纤维脂质成份和坏死组织明显增多,钙化成份少。两组的坏死组织/钙化组织面积比值分别是3.26±1.64比7.81±2.66,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AMI相关动脉的斑块虚拟组织学有其自身特点,据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对降低AMI的发病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杨涛  宋冬林  李春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1):867-869,875,F0003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临界斑块进行分析,探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3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2组,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irtual histology,IVUS-VH)研究,分析两组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患者(P<0.05),斑块沿冠脉成簇状分布,其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SA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2组中纤维脂肪组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8.P< 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06,P< 0.05).[结论]通过IVUS-VH发现,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SA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与临床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采用先冠脉造影(CAG)然后行IVUS检查,PCI术后再次行IVUS,比较两者及PCI前后IVUS结果的差异。结果:与IVUS相比较,CAG不能很好判断临界病变、软斑块及纤维斑块,但在钙化斑块、自发性夹层及血栓方面有较高特异性;IVUS可及时发现PCI术后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膨胀不全等。结论:IVUS可精确判断CAG难以发现的冠脉病变并可指导PCI治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90年代起血管内超声成像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影像学,本文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IV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和结果:384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行CAG和IVUSD检查,包括135例CAG正常者,52例介入治疗前后CAG和IVUS的比较,150例冠心病两种方法检出钙化病变的比较及47例IVUS、53例CAG引导支架置入的心脏事件比较,结果表明IVUS能发现CAG正常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PTCA后,CAG高估介入效果。与CAG比较,IVUS比较准确判断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并可阐明PTCA的机制,IVUS引导支架置入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影只是显示冠状动脉空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显示了绝然不同的血管解剖,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锐  郭涛  曹晶茗 《医学综述》2012,18(10):1570-1572
尽管多种无创性冠状动脉影像诊断方法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现代冠心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决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程度、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以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和准确评价支架植入即刻和远期效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争议。血管内超声可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性质及其狭窄程度并能指导临床治疗。现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像诊断进展予以综述,以有助于危险评估,治疗决策,最终促进介入治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丹 《医学综述》2011,17(3):383-386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迄今病因未明,病变可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及猝死,威胁患儿长期生活质量及寿命,在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在此就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7例,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在等级积分、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方法 冠心病患者23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冠状动脉两支/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映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更高(P=0.000)。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确定易损斑块的诊断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中。血管内超声(IVUS)能够检测和明确斑块的位置以及定量测量斑块负荷。现在正在应用新的IVUS相关技术来评估斑块破裂之前的易损性。最初,IVUS主要用于定性钙化斑块或纤维脂肪斑块,但它在检测脂质丰富的斑块、坏死核心以及血栓方面的能力有限。血管内超声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如逆向散射、小波分析及虚拟组织学侧重于评估和数字转换射频信号,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彩色编码从而代表斑块的特点如脂肪、纤维组织、钙化和坏死核心。此外,弹性图利用腔内压力造成其变形的力学性能评估局部组织,因此在评估存在脂质池,并确定高应变区域,血管内超声弹性图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新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药物洗脱支架出现的背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同时对于新型的药物洗脱支架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进一步指出了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进一步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吴尚勤 《医学综述》2009,15(10):1476-1479
氧化应激是机体活性氧簇和活性氮簇产生过多或清除能力下降,导致潜在性损伤的病理过程。氧化应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进行抗氧化干预可能有益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维生素类抗氧化剂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他汀类、普罗布考、AGI-1067等人工合成药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氧化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9月一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传统诊断组和新型诊断组,每组40例患者,传统诊断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新型诊断组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分析两种方法在冠心病中的诊断准确率。应用效果。结果新型诊断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为97.5%,传统诊断组诊断准确率为65.0%,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临床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对冠心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吴镇宇  姚丽萍 《中外医疗》2016,(16):197-199
川崎病(KD)是婴幼儿时期的急性血管炎,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而出现心肌缺血﹑梗死甚至死亡。尽管近50多年的研究,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关于KD的研究多集中于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发病机理。好发于亚裔人群和一级亲属患病率高表明遗传因素与KD的易感性有关。本文概述了与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 2 49例 ,女 5 7例。应用体外循环 2 3 4例 ,非体外循环 72例。搭桥数 1~ 6支 人 ,平均 (3 .45± 1.2 5 )支 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 5例 (1.6% ) ,低心排综合征 10例 (3 .3 % ) ,应用IABP4例 (1.3 % ) ,肝功能不全 6例 (2 .0 % )。肾功能不全 7例 (2 .3 % ) ,反复发作房颤 2 3例 (7.5 % ) ,肺功能不全 6例(2 .0 % ) ,脑合并症 3例 (1.0 % ) ,胸腔积液 41例 (13 .4% )。死亡 7例 (2 .3 % ) ,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选择病人 ,成熟的手术技术 ,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