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个淋巴结)及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个淋巴结)的DWI表现(b=300 s/mm2),分别测量这些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将癌与增生患者的淋巴结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平均ADC值[(2.282±0.573)×10-3 mm2/s]明显大于前列腺癌患者[(1.607±0.256)×10-3 mm2/s](P=0.000).前列腺癌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1.602±0.267)×10-3 mm2/s]与≥1.0 cm淋巴结的ADC值[(1.610±0.254)×10-3mm2/s]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459).前列腺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ADC值[(1.602±0.267)×10-3 mm2/s]小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ADC值[(2.282±0.573)×10-3 mm2/s](P=0.003).前列腺癌患者短径/长径<0.7的淋巴结ADC值[(1.631±0.205)×10-3 mm2/s)比短径/长径≥0.7的[(1.594±0.283)×10-3 mm2/s]要高(P=0.039).结论DWI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 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 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7.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曲源  任永芳  陈杰  蒋杰 《磁共振成像》2016,7(5):342-346
目的探讨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增生及2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多b值DWI,b值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测量病变区的ADC值,并和正常组10名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随着b值的升高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测量结果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在各组b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b值的DWI图像所测得ADC值有助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常规MRI表现、MR波谱(MRS)代谢特征及其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表现。方法对9例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常规MR表现及其在MRS和DWI上的表现,测量中央腺体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比值、中央腺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CC/C值平均为1.04±0.28,范围为0.65~1.45;中央腺体ADC值平均为(1.48±0.18)×10-3mm2/s,范围为(1.16~1.67)×10-3mm2/s;最小ADC值平均为(1.15±0.10)×10-3mm2/s,范围为(0.99~1.25)×10-3mm2/s。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联合DWI及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增生19例及前列腺炎5例,分析其DWI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MRS的(Cho+ Cr)/Cit的比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炎的ADC值分别为(1.25±0.49)×10-3 mm2/s、(0.72±0.19)×10-3 mm2/s及(1.13±0.21)×10-3 mm2/s,MRS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0.69±0.37、2.83±1.79及0.62±0.31.结论 MRI、DWI和MRS均可有效诊断前列腺癌,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中央腺体(CG)区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行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CG区PCa和BPH各23例,分别为PCa组和BPH组,DWI序列b值分别取300、500和800s/mm2并自动生成ADC图。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各组DWI图像信噪比(SNR)和病灶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相同病灶不同b值时SNR和ADC有无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同b值时PCa和BPH的ADC值有无差异,并利用ROC分析ADC鉴别PCa和BPH的曲线下面积(Az)、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G区PCa在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不同b值时,DWI图像的SNR之间及相同病灶的ADC值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同b值条件下,PCa和BPH的ADC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300、500、800s/mm2时,Az分别为0.89、0.91、0.94;b=800s/mm2时取最佳临界值为1.305,敏感性、特异性均达87%。结论CG区PCa病灶区ADC值明显下降,与BPH表现具有显著差异;ADC值有助于CG区PCa和BPH的鉴别,对于提高CG区PCa的检出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弥散成像(DWI)在疑似前列腺癌(PCa)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直肠指检或B超异常的疑似PCa患者,其中69例采用MRS检查,53例采用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的(Cho+Cr)/Cit比值或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术后病检结果,分析比较MRS组及DWI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磁共振检查1个月内获得病理结果,其中MRS组PCa病人21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48例。PCa与BPH(Cho+Cr)/Cit比值分别为(1.19±1.08)及(3.23±2.30),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0.78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及75%。DWI组PCa病人15例,BPH病人38例。在取b值1000s/mm。时,PCa与BPH的ADC值分别为(0.783±0.14)×10^-3mm^2/s及(1.39±0.15)×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0.862,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8.1%及91.5%。【结论】MRS及DWI均是无创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检查,在PCa筛选方面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DWI诊断效能高于M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4例PCa和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DWI和MRS检查。测量PCa区和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值,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并测量(Cho+Cr)/Cit比值。分别将PCa区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Cho+Cr)/Cit值95%可信区间上界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阈值。分析DWI、MRS及DWI联合MRS三种检查方法对PC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3±0.12)×10–3 mm2/s、(1.82±0.26)×10–3 mm2/s、(1.46±0.16)×10–3 mm2/s(F=31.1,P0.05),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a区、BPH患者外周带、中央腺体的平均(Cho+Cr)/Cit值分别为1.55±0.11、0.53±0.16、0.64±0.13(F=18.2,P0.05)。PCa区与BPH患者外周带及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患者外周带与中央腺体(Cho+Cr)/C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79.17%、80%、79.63%。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比为87.5%、86.67%、87.03%。DWI联合MRS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3.33%、92.59%。结论 DWI联合MRS对PCa诊断优于单独运用DWI及MRS。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人76个病变椎体,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部分病人)检查。椎体良性病变10例18个病灶(n=18),其中血管瘤8例12个病灶,结核性病变2例6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0例共58个病灶:其中肺癌转移12例35个病灶,肠癌转移4例13病灶,乳癌转移4例1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DWI信号改变,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无统计学差异,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29±0.814)×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29±0.725)×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良恶性病变在DWI上的信号变化对鉴别诊断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鉴别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脾脏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14例,观察两组病例的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后处理得到的幅度图、相位图、R2*图中肿瘤信号强度,以及肝脏快速容积成像(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肿瘤强化类型,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各序列信号强度及强化类型的差异。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DWI序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ESWAN序列的相位值、R2*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应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各参数间有无差异,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ADC值、相位值及R2*值对良恶性肿瘤鉴别的效能,找出相应界值。结果: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在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没有差异,在DWI序列及ESWAN序列的幅度图、相位图及R2*图上,恶性肿瘤信号复杂,以混杂信号为主;两组病例在LAVA序列强化类型存在差异,但有重叠;两位观察者获得两组图像的ADC值、相位值及R2*值数据结果一致性良好,良恶性肿瘤的ADC值、相位值及R2*值分别为(1.80±0.44)×10-3 mm2/s和(1.40±0.40)×10-3mm2/s,0.071±0.037和-0.003±0.119,(13.46±9.00)Hz和(42.09±19.82)H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0.721、0.941,ADC值≥1.23×10-3mm2/s、相位值≥0.440、R2*值≤20.47 Hz为诊断良性肿瘤的界值。结论:脾脏实性良恶性肿瘤在MR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征象重叠,缺乏特异性,但恶性肿瘤在DWI及ESWAN后处理图像上混杂信号较多,ADC值、相位值及R2*值可以作为定量指标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且R2*值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DWI及DCE-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48例前列腺癌中DWI结合DCE-MRI诊断≤B期1 1例、C期23例、D期14例,分期准确性为85.4%,≤B期、C期、D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0.85±0.15)×10-3 mm2/s、(0.73±0.13)×10-3mm2/s和(0.64±0.09)×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三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癌区ADC值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DWI结合DCE-MRI对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b值DWI序列ADC值测量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综合影像学检查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52例肝脏肿瘤患者(肝癌7例、肝转移瘤16例、肝血管瘤18例、肝囊肿11例)行多b值DWI扫描及常规MRI检查,分别计算ADClow、ADChigh、ADCperf、ADC3b及ADC10b值,分析肝脏良恶性肿瘤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high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癌与肝转移瘤之间以及肝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囊肿与肝血管瘤之间的ADCper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组病变的ADC3b及ADC10b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不同肿瘤的ADClow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10b组以0.102×10-3 s/mm2为分界值鉴别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6%、87%,ADC3b组以0.285×10-3 s/mm2为分界值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1%、82.6%.结论:多b值DWI序列可通过多个定量参数从细胞代谢及血流灌注方面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诊断依据,其中ADC10b、ADC3b、ADChigh、ADCperf值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