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艳  范洪学 《吉林医学》2007,28(2):156-1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如骨髓、外周血、脐血、脂肪、胎肺、胎肾等组织。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另外,MSCs还能够支持造血,对造血干细胞有扩增作用,共移植造血干细胞和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临床上MSCs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替代治疗等领域[1]。本文对MSCs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多分化潜能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1来源1.1骨髓:目前…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非造血组织的多能干细胞,但是其靶向组织器官归巢率偏低,影响了其作为干细胞疗法的效果。许多研究发现,MSCs归巢过程的机制(包括参与的分子,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与白细胞向炎性组织的归巢过程十分相似。随之,根据上述机制,通过MSCs移植前预处理,MSCs归巢率有所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SCs疗法的效果。进一步深入研究MSCs归巢过程的相关机制可能是从根本上改善MSCs疗法疗效的切入点,进而扩展其治疗谱。  相似文献   

3.
王正则  李敬诚 《医学综述》2006,12(4):198-200
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可以从鼠和人的骨髓中获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植入脑内。MSCs可以选择性地靶向作用于损伤组织,激活内源性的反应机制,从而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功能的恢复。在供、受体之间可能存在几种作用机制,包括:受体对植入MSCs的免疫应答、指导MSCs在受体内分化和向损伤靶点的归巢机制以及局部微环境的作用。MSCs植入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极大潜力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疗法,目前在临床前和部分临床试验中用于包括脑和脊髓损伤、脑缺血、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对近期MSCs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放射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学科。而目前对放射损伤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由于具有易分离获得、可在体外大量扩增且仍保持增殖与多向分化潜能、可归巢到损伤部位、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可分泌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利于组织修复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放射损伤的治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MSCs在放射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辐射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成体干细胞内的一类不均质细胞,对多种疾患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包括对肺损伤的修复.尽管MSCs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目前认为MSCs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效应实现组织更新和修复.在肺损伤修复时,MSCs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和促进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的再生实现.最近研究显示,MSCs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参与了线粒体的转移和囊泡脱落,而且MSCs是肺上皮干细胞池的组成成分,在环境改变与干细胞反应的信息整合中起到重要作用.阐述MSCs治疗肺损伤的机制,展望其治疗潜能.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重要的多潜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功能。其特殊的免疫学特性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最近的研究显示,MSCs本身免疫原性低,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可以影响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在体内MSCs也表现出了类似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现就近年来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属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其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能力,且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在临床上有重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结合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应用在肺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并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MSCs主要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MSCs的免疫学特性、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血液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976年Friedenstein等报道了骨髓中存在克隆性生长的基质细胞,1991年Caplan等正式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许多研究显示,骨髓以外的其他器官中也广泛存在着结缔组织干细胞,体内所有这类干细胞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取材方便,自身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MSCs被广泛应用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临床方面.目前MSCs已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心肌损伤的移植细胞[1].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在组织损伤的修复、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多方面广泛应用,且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就MSCs治疗糖尿病足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由很多组织分离得到,同时也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MSCs具有一些内在特性,如免疫抑制、组织修复、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这些特性使得MSCs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MSCs输入动物体内后,在体内的迁移归巢、存活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均不明确。该文归纳总结了相关文献后发现,影响MSCs在各组织归巢的因素很多,包括肺的滤筛作用、MSCs的数量、培养条件及病理状态等,其中病理状态(即组织损伤程度)具有关键作用。MSCs可特异性地归巢到组织损伤部位,其迁移方向遵循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这一过程包括多种配体及其受体的参与。深入了解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归巢过程将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心肌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疾患,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改变其心衰的结局,寻求有效治疗策略成为目前研究重点。众多证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功能,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还具有免疫抑制特性,使其在治疗炎症性心肌病时具有独特优势。现就炎性感染如何诱发MSCs的功能、如何促使其归巢到受损心肌、静脉应用MSCs的可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细胞内化或细胞膜结合的方式将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化学药物负载于间充质干细胞(MSC)上,利用其天然的肿瘤归巢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继而通过在靶部位药物的释放或基因表达,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基因修饰MSC的研究较为成熟,而递送小分子化学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MSC肿瘤迁移机制、细胞注射后体内分布特点入手,总结了MSC在小分子化学药物肿瘤靶向递送中的研究;同时介绍了MSC与原型药物、载药纳米粒构建的复合系统的载药、释药过程,展望了该系统遇到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受肿瘤组织或肿瘤微环境释放的多种趋化因子吸引而向肿瘤组织靶向归巢的天然属性,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活细胞传递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基因的靶向递送。外源性MSC静脉注射后会首先在肺部被大量截留,经肺清除后向肿瘤组织归巢,可以通过增强趋化因子与MSC上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改变注射方式减少MSC截留等方法改善MSC的肿瘤归巢效率。基于MSC的传递系统可用于靶向递送阿霉素、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帮助解决化疗药物半衰期较短、肿瘤靶向性较差等问题。其次,MSC可以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效保护和靶向递送肿瘤细胞杀伤基因、免疫系统调节基因等治疗基因,通过在肿瘤部位特异性表达治疗基因实现肿瘤抑制或杀伤作用。此外,MSC还可以作为细胞传递载体靶向递送诊疗药物,发挥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治疗作用。总之,基于MSC的细胞载体递送系统可实现化疗药物、治疗基因和诊疗药物的靶向递送并在多种类型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这一细胞载体递送策略的不断改良和优化,基于MSC的靶向传递系统将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传递策略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向多胚层分化、免疫调节、归巢、旁分泌等作用的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肺损伤动物实验研究表明,MSCs移植主要通过旁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作用,不同程度地缓解肺损伤。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CL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入研究MSCs对CLD的保护作用,可为早产儿C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宋希拿  何祎  韩俊领 《医学综述》2009,15(2):166-169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经典来源。近年研究显示,人脐带中也存在大量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相对纯净、含量丰富以及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正逐渐成为间充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其生物学特征、优势以及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有无限制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多种祖细胞的能力。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特异地向多种肿瘤以及它们的转移灶迁移,并且它们的迁移是遍及全身的。借助这一特性,基因修饰MSCs可用作特异性靶向药物的载体并表达抗癌因子以抑制肿瘤生长。然而,许多问题和确切的机制尚待解答。本文主要回顾MSCs归巢的机制、MSCs作为载体用于肿瘤治疗以及MSCs与无活性药物载体相比的优缺点。MSCs作为载体可能成为一种细胞治疗,在未来的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经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体内(每组10只),在6h、24h和48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方法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迅速和持久在脾,肝脏聚集,而非致敏动物却没有明显聚集到肝脾等脏器,却是最终归巢到了骨髓。其中流式定量结果表明:6h时致敏小鼠脾脏荧光阳性细胞为(3.78±0.66)%,与同期正常小鼠脾脏结果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h时致敏小鼠骨髓荧光阳性细胞为(0.43±0.35)%,同期正常小鼠骨髓为(5.40±1.58)%,两者比较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致敏的小鼠体内肝脾等免疫脏器明显受到致敏影响,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的定位具有很高的趋化吸附作用,中止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状态下向骨髓的归巢。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纤维样成体干细胞,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能分化成多种细胞并具有很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不仅有免疫赦免特性,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