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学植入物的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发生也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黏附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下的细菌即为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细菌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极强的抗生素抵抗性,是医学植入物感染最重要的致病机制。预防生物膜的形成、加速生物膜的降解、杀灭生物膜细菌是预防和治疗植入物感染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在置入导管伴生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置入性导管于撤除导管时行导管内细菌检查及分离培养,用结晶紫和阿利新蓝染色法对细菌生物膜进行定位及定量检测,分析导管细菌生物膜形成与导管伴生感染的关系。结果:患者置入性导管细菌生物膜阳性率为61.29%(38/62),染色技术可用于观察导管内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结论:细菌生物膜形成是置入导管伴生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染色技术简便快速,可作为临床快速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群 《右江医学》2007,35(1):95-96
自从抗生素问世之后,细菌感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控制。尤其是急性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但近20年来人们发现,抗生素用量不断加大而疗效却难以令人满意;抗生素不得不更新换代,然而耐药菌株则不断涌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变异加快有关,但也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密切相关。从目前所掌握的临床研究材料来看,长期慢性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现象和医院内感染都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相关,据估计大约65%人类细菌性感染是由细菌生物膜细菌引起的。同时细菌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感染部位的细菌一旦形成生物膜或生物材料污染的细菌形成了生物膜,即使使用正常剂量成百倍的药物也不易治愈,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经壳聚糖处理后的变形链球菌脱落菌与生物膜细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在盖玻片上形成48 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加入浓度约为2.5 g/L,相对分子量为2000的壳聚糖溶液,作用15 min,分别收集脱落的变形链球菌及生物膜细菌,分别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壳聚糖处理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脱落菌与生物膜细菌存在较多的差异基因.其中,参与转运功能、感受态、信号传导的基因在生物膜细菌中显著上调,介导蔗糖依赖性粘附,参与生物膜形成,诱导耐酸性反应的产生;同时,参与能量代谢和转录调节的基因在生物膜细菌中显著下调.结论 壳聚糖通过影响粘附、耐酸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使生物膜细菌脱落.  相似文献   

5.
细菌生物膜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梅  赵秀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51-2253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物体表面而形成的由细菌细胞及其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主要为胞外多糖)等所组成的膜样多细菌复合体。生物膜是细菌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与游走态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抵抗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能力,在临床上形成难治性感染。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生物膜的形成、基因调控、检测,讨论了其致病和耐药的机制以及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总结了脊柱外科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在Pub Med、Springer Link、万方等数据库以"脊柱融合器材、生物膜形成"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2016年1月国内外有关脊柱融合器材与生物膜形成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细菌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融合器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对生物膜形成最敏感精确的检测方法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分子机制探索椎间隙感染与椎间融合器材料的关系,可以为治疗融合器相关椎间隙感染提供充分的实验依据和思路。在众多脊柱融合器材中,钽金属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致病菌,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化脓性病原菌;易在机体组织器官或某些惰性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感染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生物膜为细菌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生存方式,与浮游菌相比生物膜内的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且能抵抗宿主的防御机制,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深入研究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对积极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是细菌生长的动态过程,其产生的胞外成分可增强细菌对宿主防御机制和抗生素的抵抗力。耐药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将是临床感染治疗与控制的一大挑战。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难以治愈,其生物膜的形成使这种情况更加严峻。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控制带来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菌毛、多糖、群体感应系统和外排泵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BF)是细菌附着到接触物表面形成的多细胞群体,生物膜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同时也增强了感染性。环二鸟苷酸(C-di-GMP)是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包含GGDEF结构域的鸟苷酸环化酶(DGCs)可将两分子的GTP合成C-di-GMP,并在含有EAL和HD-GYP结构域的磷酸二酯酶(PDEs)作用下水解。C-di-GMP的水平在这两种酶调节下发生改变,通过影响下游受体调控细菌的毒性、运动性、纤维素合成、黏附性、生物膜形成等多种功能。本文就细菌生物膜形成和C-di-GMP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豚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豚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感染模型.方法 40只Hartley品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经气管注射含琼脂微颗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第30天取肺和支气管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变化以及生物膜形成,从肺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分离细菌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模型组豚鼠肺泡壁萎缩,肺组织实变,炎症细胞聚集,脓肿形成,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肺不张;支气管纤毛上皮脱落,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支气管管腔内炎症渗出.支气管以及肺泡内壁有细菌生物膜生长.左肺和BALF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P=0.82).结论 豚鼠气管内注射含琼脂微颗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可建立可靠的生物膜肺感染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探讨细菌生物膜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道细菌潜生体(cryptic growth cell, CG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培养结合形态观察等方法对IBS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CGC检测,并在实验室进行CGC诱导产生和体内定植的模拟研究.结果 IBS患者粪便标本中常存在大量CGC并可在体外传代;在发病期间,其粪便标本中CGC出现明显的自溶现象.模拟实验显示IBS患者常使用的抗生素多可诱导CGC形成和体内定植.结论 初步可推断CGC与IBS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是生物材料相关感染病理学中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生物被膜形成是由群集感应系统调节的。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agr作为群集感应系统具有种属特异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控制着一系列毒素和毒力因子的表达,而且与天然免疫系统互作。新的研究进展表明附属基因调节子agr在体内感染中的作用非常微妙。这方面的进展有助于发掘新型抗菌剂和消除与装置相关的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某市儿童细菌性痢疾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中与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以便找到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7~10月份在该市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病例组,同时就诊的148例非细菌性痢疾腹泻患儿为内对照组,该院保健科登记的192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并制定调查表对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以非细菌性痢疾腹泻患儿为对照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和住房面积.以健康儿童为对照时,单因素分析显示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厕所有无、有无其他人带养、喂养方式.结论:一些家庭环境因素为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危险因素.希望能够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减少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胆红素,钙结石兔模型 —葡萄糖醛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beta-glucuronidase changes in bile and hepatobiliary tissue of rabbit model having pigment gallstone by means of biochemical and enzymehistochemical assay methods. The result showed both of the bacterial and non-bacterial beta-glucuronidase take part in the course of pigment gallstone formation. The bacterial beta-glucuronidase level increased quickly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gallstone, then decreased with control of bacterial infection. Non-bacterial beta-glucuronidase increased slowly in pro-formation stage of gallstone, then kept high level for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ta-glucuronidase and pigment gallstone formation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
ATCC90028体外粘附生长24 h形成生物膜,用XTT减低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并分别提取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
量RT-PCR的方法测定转录因子CPH1、EFG1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采用△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根据粘附生长的白念珠菌增殖情况,有8株临床株形成生物膜能力“高”,另7株临床株及标准株ATCC90028形成生物膜能力
“低”。生物膜表型差异的菌株间转录因子CPH1、EFG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有显
著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其差异的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CPH1和EFG1以外的
基因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与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BV)与抗精子抗体 (antispermantibodies ,As Ab)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不孕妇女的抗精子抗体 ,分析细菌性阴道病与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阳性率比较 ,血清AsAb ,BV不孕组与非BV不孕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5 ) ;宫颈粘液AsAb ,BV不孕组与非BV不孕组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各组均高于健康孕妇对照组 (P <0 .0 1)。BV与AsAb的相关性 :BV感染阳性与血清AsAb、宫颈粘液AsAb阳性相关分析 (均P <0 .0 5 )。结论 BV与免疫性不孕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与AsAb的产生有相关性 ,致使反复自然流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的防治酒精性肝硬化后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方法 对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3例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及33例未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导致危险因素与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饮酒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均为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且与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在各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对云南6种蚤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蚤类的菌栓形成率与吸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acteroides fragilis and E. coli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biliary tract in relation to the pathogenesis of pigment stone 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gallstone rabbit's model of anaerobic bacterial infectio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Japanese hybrid big-ear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14 in control group, 31 in B. fragilis (BF) group, 42 in E. coli group and 33 in the mixed gro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 successfully made gallstone formation in aerobic, anaerobic and mixed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biliary tracts respectively. On 7, 15 and 30 postoperative days the survival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for investigations. Ou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stone formation in the mixed group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experiment groups. The key point to preclude stone formation was to control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in the biliary tract as early as possibl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bility of production of beta-glucuronidase in B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E. coli group.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at BF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E. coli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lcium bilirubinate gallston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