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意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并成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单纯放置胆管支架254例(对照组),胆道支架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156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黄疸、肝功改善情况、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1周后TBIL、DBIL和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延长胆道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胆肠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广兵 《医学综述》2013,19(6):1119-1120
目的评价胆肠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遵化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诊治的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传统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者为对照组(32例),采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3例),观察两组手术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吻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略低于对照组的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较传统Roux-en-Y胆肠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放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53.3%)相比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勇攀 《右江医学》2011,39(6):697-699
目的分析比较经胃十二指肠镜放置内支架引流(ERB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放置内支架引流(PT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收集经ERBD和PTBS治疗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其中49例行ERBD治疗(ERBD组),19例行PTBS治疗(PTBS组)。观察两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TBS组(P<0.05)。ERBD组45例和PTBS组17例一次性手术成功的患者中,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BD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PTBS组(P<0.01)。结论 ERBD和PTBS均为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但ERBD比PT-BS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TBS可考虑在ERBD失败后和技术条件限制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胆道内放置支架行介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关并发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GGT以及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疸平均消失时间为(5.9±1.4)d,皮肤瘙痒平均消失时间为(3.2±0.9)d。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胆道感染,1例患者出现胆汁漏,1例患者出现胆道短暂性出血,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近期疗效可靠,对于无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应尽快行介入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生存率及胆道再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胆道再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予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联合舒适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措施,评估两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1年间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4例(观察组),另选行传统保留膀胱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4%,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29.7%,组间比较手术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4~66.5min,出血量为15.4~107.2ml,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复发(4.7%),对照组16例复发(25.0%),两组复发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好,具有损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行PTCD同时留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组(试验组)和单纯行PTCD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内脏蛋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2等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脏蛋白指标ALB、TRF、PRE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对ALB、PRE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TRF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TR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TCD外引流胆汁回输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内脏蛋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岳彦波 《中外医疗》2016,(21):49-5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时使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的效果。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8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为(64.3±20.5)、(77.8±19.9)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6±218.9)、(349.3±189.6)U/mL。结论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朱翠翠  孙强  刘会春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26-2128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2组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为25.71%(9/3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35/35),对照组为82.86%(29/3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以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内金属支架植入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非感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感染性恶性黄疸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毒素(ET)含量变化,分析TNF与患者肝功指标间的可能关系及TNF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该研究共分3个组,观察各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透明酯酸(HA),总胆红素(TBi1),ET及TNF变化,结果:各个指标B,C组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1),除TBil外C组亦较B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血浆TNF含量升高,可能是引起是肝脏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机体内毒素水平升高可能是TNF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效果。方法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其中:48例在X线介导下行PTCD,同期30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内引流术。观察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TCD组48例均穿刺成功,两组病例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TCD组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优于胆肠吻合术组。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17.
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在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栋  吴齐飞  刘昌  张晓刚  王博  刘学民  于良  吕毅 《医学争鸣》2009,(24):3079-3081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GGT/ALP)及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7/2007-07收治的3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成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及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3组; 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A19-9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GGT和ALP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各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在梗阻性黄疸病例中,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CA19-9水平显著高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恶性梗阻性黄疸组GGT/ALP比值显著低于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 结石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GGT水平显著高于结石不伴炎性梗阻性黄疸组(P〈0.05),两组间CA19-9水平及GGT/ALP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GGT和CA19-9单独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分别为81.56%和72.63%,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为92.74%,GGT联合CA19-9检测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显著高于GGT及CA19-9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GGT,GGT/ALP及CA19-9检测可辅助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GGT联合CA19-9检测能够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8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48例,观察组)和X线引导穿刺置管引流(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45例(93.8%),发生并发症2例(412%);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74.3%),发生并发症8例(2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相似。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