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评价MSCT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1例供体术前进行了MSCT三期增强扫描,均进行VR及MIP重组,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以及集尿系统,并与9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显示23支肾动脉,包括左肾副动脉1例;23支肾静脉,包括1例左双肾静脉;23支肾盂输尿管,包括1例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此外,还检出副肝静脉2例,脾动脉瘤1例。2例放弃手术,1例因肾血管原因,1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9例手术结果与MSCT所见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一站式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体肾移植在目前肾移植的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发展迅速,但是对手术的要求较高.因而,利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活体供体进行术前评价,包括对供肾的形态、功能及血管分布的描述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层CT血管造影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5例供体术前进行了MSCT三期增强扫描,均进行MPR、VR、MIP及CTVE,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情况。对所有55例资料进行随访追踪,实施了肾移植的使用术中结果作为对照的金标准。结果:55例110个肾脏中有19例见29支副肾动脉、肾动脉过早分支2例、单侧双肾静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肾静脉1例、多发肾囊肿3例、肾结石5例、肾错构瘤1例。合乎临床要求的供肾46例。结论:MSCTA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一站式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4.
活体供肾64层螺旋CT灌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64层螺旋CT评估活体供肾CT灌注各参数的特点,测评健康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并与肾功能生化检验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对比,探讨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名活体供肾行灌注扫描,利用AW4.3工作站平台CT Perfusion 3.0灌注软件,测量皮质BV、BF、MTT、PS、TDC等灌注参数,将所得数据与核医学及生化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53名健康受检者TDC曲线形态大致相似,左、右侧肾TDC曲线基本吻合,左、右侧肾各灌注参数值基本相同;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平均值分别为:BV:(24.55±5.12)ml/100 g,(24.77±4.53)ml/100 g;BF: (498.21±115.59)ml/(100 g·min), (499.47±108.91)ml/ (100 g·min);MTT:(3.54±1.08)s,(3.53±1.12)s;PS:(59.42±12.00)ml/(100 g·min),(59.95±10.80)ml/(100 g·min).健康成人左、右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为:BV:14.51~34.59 ml/100 g,15.89~33.65 ml/100 g;BF:271.65~724.77 ml/(100 g·min),286.01~712.93 ml/(100 g·min);MTT:1.42~5.66 s,1.33~5.73 s;PS:35.90~82.94 ml/(100 g·min),38.78~81.12 ml/(100 g·min).肾皮质各CT灌注参数与核医学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相关性,部分生化指标与灌注参数间有相关性.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可对活体供肾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初步预测成人肾脏CT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健康成人肾脏CT各灌注参数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肾脏活体供体的评价。方法:35例肾移植前供体肾脏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所获得图像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对肾动、静脉血管进行多种方法重建,了解供体及肾脏血管解剖结构。结果:35例亲体肾移植供肾者,肾动脉显示81支。27例双肾均由单支动脉供血,5例一侧肾均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见2支副肾动脉,1例双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2例一侧肾动脉狭窄,共发现肾囊肿7个,肾结石3枚。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可以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的血管进行综合评价。 [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供肾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活体肾移植供肾者40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通过3个方面的评估(肾实质、肾血管、集尿系统)以明确供肾的临床移植价值.结果:40例供肾者均获得满意图像,18例显示4级分支,18例显示3级分支,4例显示2级分支.发现有副肾动脉者19例(47.5%),其中右肾有副肾动脉者11例,左肾有副肾动脉者6例,提前分支1例,双肾均有副肾动脉供血者1例;显示胡桃夹综合征1例.肾静脉未见畸形与变异.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直观、准确评估肾实质、肾血管、集尿系统的实际情况,对活体肾移植供肾的评估准确、有效、无创、快捷、低廉. 相似文献
7.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后处理图像和肾动态显像对于亲属活体供肾摘取手术前评估供肾状态的价值.[方法]施行开放供肾摘取手术20例,术前全部供者使用MDCT后处理图像显示供肾血管、上尿路、肾实质及供肾与周围脏器的共建关系,将术中所见和术后摘取的供肾与术前的CT后处理图像进行对照.使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肾脏功能.[结果]30例准备行供肾摘取手术的供者中共有20例供者施行了手术,20例供肾者CT后处理后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CT尿路成像(CTU)、多平面重建(MPR)以及客积再现(VR)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肾血管的分支、树木、长短、粗细、上尿路的形态、肾实质情况、肾脏与毗邻周围器官的空间立体关系.其余10例未行手术的原因是肾动态显像示供者肾功能不良而不适合供肾.[结论]联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和肾动态显像可以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前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很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部位CT静脉血管造影21例,颈静脉及门静脉系统血管造影由上肢静脉注入对比剂,下腔静脉及下肢造影由小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管成像技术及诊断价值.结果静脉血管CT造影表现不同于动脉CT造影,不同部位的静脉血管表现不同.21例中发现颈鼻咽癌侵犯血管1例,血管走行纡曲1例;下腔静脉瘤1例,肿瘤压迫下腔静脉1例;门静脉高压1例,疑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1例;11例下肢静脉血栓.结论不同部位的静脉影像表现存在差异,不同的重建技术对血管的显示有影响.下腔静脉造影应注意假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256层MSCTA观察肾癌患者肾动脉解剖及肿瘤供血动脉情况,为肾癌患者术前评估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肾癌组)及300例非肾癌患者(对照组)肾动脉CTA资料,采用VR及MPR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形态改变、肿瘤与肾动脉空间解剖关系及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情况;比较肾癌组及对照组肾动脉解剖及变异差异。结果 肾癌组肿瘤位于左肾者31例、位于右肾者24例、双肾癌1例,肿瘤最大径(5.86±2.48)cm;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肾盂、肾静脉呈各种受压、受侵改变;患侧肾动脉直径分别为左侧(7.14±0.72)mm、右侧(7.04±0.70)mm,较对照组 明显增粗(P<0.05);共发现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27支,分别来自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膈下动脉、肾包膜动脉、肝动脉、腰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肾癌组肾动脉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MSCTA)在活体肾供体术后移植肾血管病变的监测技术。方法6例移植肾术后进行了MSCTA,后处理方法为MPR、CPR、VR及VP。对所有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移植肾的肾实质、移植肾动肾静脉情况,找出并比较各自优缺点。结果MSCTA显示移植强化功能减退1例,移植肾血管狭窄1例,移植肾血管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其余3例移植肾强化形式正常、血管形态好。后处理方法中MPR难以在同一层面显示移植肾的肾门血管;CPR6例则均可以在冠状面、矢状面显示移植肾肾门情况并可以调整显示层面的局部细微情况;VR6例均可以旋转体位观察迂曲的移植肾血管走行及腔外病变的情况;VP6例可以显示移植肾血管管腔内部情况。结论MSCTA作为术后监测移植肾血管源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MSCTA)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中的监测评价作用。方法 15例TRAS实施了MSCTA,后处理方法为MPR、CPR、VR、MPVR、MIP及VP。对所有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移植肾动脉的情况,比较各自优缺点。结果 TRAS的CT征象表现为狭窄局部血管明显变细,肾实质强化减低。CT后处理方法:①MPR仅有1例可以将移植肾的肾动脉显示于同一层面中;②CPR的13例可在冠、矢状面上显示移植肾动脉全程情况;③VR的15例均可通过旋转体位清晰观察迂曲的移植肾动脉走行状态和血管狭窄外观;④MPVR的15例可同时显示出移植肾动脉及TRAS情况;⑤MIP中9例可以同一平面上显示TRAS的部位;⑥VP的15例可以较好地显示移植肾动脉管腔内部情况,狭窄程度显示清晰。15例TRAS中吻合口狭窄者8例,吻合口远处狭窄者4例,吻合口和远处均有狭窄者2例,全程狭窄者1例。结论 MSCTA作为术后监测TRAS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直接清晰的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部位、形态,而且可以指导PTA及观测血管内支架植入疗效,将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观察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患者的肾动脉64层MSCTA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并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对肾动脉解剖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肾动脉解剖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9.20%(98/250)和22.80%(114/500),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和副肾动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60%(48/500)和11.80%(59/500),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单侧和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32.80%(82/250)和6.40%(16/250),双侧肾动脉的解剖变异组合呈现多样性.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变异.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对于肾脏移植手术供肾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肾癌15例,肾盂癌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肾区巨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区巨大肿瘤患者术前CTA资料。利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变异血管情况,肿瘤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及肾动脉有无变异等。结果 30例患者CTA资料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可见肿瘤血管26例(86.7%),变异性血管13例(43.3%),侧支血供9例(30.0%),肿瘤染色14例(46.7%),动静脉瘘7例。21例(70%)显示4个左肾段动脉,9例(30%)显示5个左肾段动脉;17例(56.7%)显示4个右肾段动脉,12例(40%)显示5个右肾段动脉。结论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多方位立体观察肾区肿瘤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并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