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灌注法分离提取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比较。方法:改良Seglen两步灌注法,选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D分别对同批生长的10~16周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在体灌注分离肝实质细胞,比较分离肝细胞的存活率、纯度、形态、活性、获取数量等。结果:两种方法分离得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存活率和纯度均达到90%以上,且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活性基本一致。胶原酶灌注法所得到的细胞数量多于胰蛋白酶灌注法。结论: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灌注法均适用于分离提取小鼠原代肝细胞,可根据实验条件选择不同的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肝脏的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方法 对传统的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改良,即从小鼠右心房的裂口处经肝上下腔静脉向下方置管,并以输液器滴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胶原酶灌注液进行肝脏灌注。评价此法与传统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及所得肝原代细胞的数量及活力。结果 改良组总的置管操作成功率高达95%,且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上改良组高于传统组(94.7% vs. 68.8%,P<0.05)。改良组小鼠肝脏灌注均匀,肝细胞产量高达1.07×106/g小鼠体质量,细胞活力平均为92.16%,两者均高于传统组(分别为0.99×106/g小鼠体质量及86.44%,P<0.05或P<0.01)。结论 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简便易学,重复性高,且能保证分离所得的肝细胞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的能获得高纯度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 将经典的两步灌流法简化为经下腔静脉逆向脉冲式灌注,利用低速离心法对肝细胞分离液进行纯化;利用锥虫蓝染色法鉴定细胞活率;培养瓶预先用鼠尾胶原铺备,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此法得到了足够数量的肝细胞,细胞活率大于90%;细胞可稳定贴壁1周。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分离与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小鼠肝细胞的实验体系。方法:采用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小鼠肝细胞,在RPM I1640培养液中培养。结果: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小鼠肝细胞活率可达90%以上,产量平均为2.8×107,完全满足实验要求。肝细胞在RPM I1640培养液中2 h即可贴壁,48 h内细胞贴壁充分,伸展良好,1周后死细胞增多。结论:胶原酶灌注法成功制备出小鼠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优化培养人胚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胶原酶,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人胚肝细胞,并比较3种方法对分离人胚肝细胞的效果。结果 运用这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培养出原代肝细胞,并能够传代;但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细胞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三种消化方法其细胞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胶原酶和pvp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pvp消化法。结论 人胚肝细胞的分离首选胶原酶和pvp消化法,使用该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胚肝细胞生长良好,可用于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高效的小鼠肝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缩短消化时间和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小鼠肝细胞,采用低速离心(300 r/min,1min,3~5次)纯化,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糖原染色鉴定肝细胞,并与单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法进行比较。结果:原代肝细胞经低速离心纯化后,活率达到90%左右,纯度达95%以上,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效果相近。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一种简易、经济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采用非灌注法分离小鼠肝脏,利用0.2%Ⅳ型胶原酶对肝脏消化来获取肝细胞,以DMEM培养基对肝细胞进行单层培养。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肝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论:此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分离及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实验技术方法。方法 先后用无Ca2 灌流液及 0 .0 5 %Ⅳ型胶原酶灌注大鼠肝脏 ,分离肝细胞 ,进行原代培养。结果 用台盼蓝排除试验测肝细胞活率大于 90 % ,产率大于 3 .0× 10 8个活细胞。结论 灌注分离大鼠肝脏可获得大量肝细胞 ,而且存活率高 ,原代培养 2 4h后肝细胞完全贴壁 ,形成单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小鼠原代肝细胞细胞分离培养的简化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分离出生2~3 d小鼠肝组织,利用低温下机械剪碎法结合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利用小鼠肝表面抗原CK-19进行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成功地从乳鼠体内分离获得肝原代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属于肝细胞。结论 利用简单的机械加酶消化法也可以获得肝组织细胞,且得率较高,细胞活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3天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一种高效、价廉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胶原酶原位灌流法、改良二步胶原酶灌流法对大鼠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离。比较3种方法所获得的肝细胞的产率、存活率、纯度及胶原酶的用量。结果组织块法、胶原酶原位灌流法、改良二步胶原酶灌流法所获得大鼠原代肝细胞的产量分别(0.21±0.11)、(1.87±0.51)、(1.94±0.55)×108/只大鼠;存活率分别为(54.34±8.21)%、(85.18±4.90)%、(90.34±4.46)%;肝细胞纯度分别为(68.80±10.30)%、(85.12±2.87)%、(91.84±30.3)%;胶原酶用量分别为(17.38±2.13)、(78.75±20.83)、(31.2±12.46)mg/只大鼠。结论相比于组织块法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法,胶原酶二步灌流法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膜片钳实验中豚鼠、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过程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因素,并进行膜片钳记录。方法使用改进的Langendorff恒流灌注法分离心肌细胞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钾通道电流。结果分离即刻,存活细胞可达80%以上,复钙后约40%~50%呈静息状态,余出现自发性收缩,存活细胞能够进行膜片钳封接,于室温KB液中可成活8 h以上。结论使用恒流灌注法,观测灌注压的变化,可以较客观的掌握酶解消化的程度,利于获取生理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且细胞能够进行膜片钳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效率更高的成熟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升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对照组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流;实验组在Langendorff装置基础上加压匀速灌流.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计算杆状细胞比率及产量;通过台盼蓝染色和局部场刺激评价心肌细胞活性.结果 分离即刻,实验组杆状细胞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3±4.4)%vs.(53.4±5.2)%,P<0.01];实验组活细胞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6±0.7)x 10<''7>vs.(1.9±0.6)×10<''7>,P<0.01].复钙过程中,实验组发生自发性收缩的细胞比率及变圆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1)%vs(18.9±4.5)%,P<0.01;(5.3±1.3)%vs.(8.6±1.7)%,P<0.05].实验组台盼蓝染色阴性的杆状细胞比率和局部场刺激条件下收缩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8.2)%vs.(90.6±9.8)%,P<0.05;(92.2±7.6)%vs.(85±6.4)%,P<0.01].结论 Ⅱ型胶原酶加压灌流可获得高产量、高活性的心肌细胞,提高了成熟心肌细胞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有效地分离体外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s) 的方法。方法:通过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共同孵育体外制备AGEs- BSA, 建立快速灌注色谱法并优化各种参数,比较不同程度及药物干预糖基化反应后的分离结果。结果:经优化相关参数建立的快速灌注色谱法能满意地进行糖基化反应体系中AGEs- BSA和BSA的分析性和制备性分离,AGEs- BSA的峰高和峰下面积可作为糖基化程度的间接指标。结论:灌注色谱法是快速分离纯化糖基化终产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简化肝细胞的灌注、分离方法,以提高细胞产量,降低制作成本.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大鼠肝细胞采用三次低速离心,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并与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法进行比较.结果大鼠肝细胞经低速离心后,活率仅(48.38±6.97)%.三次离心后再经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后活率为(92.63±2.50)%,纯度〉95%,纯化前后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方法要求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细胞产量、活率及纯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条件,为糖尿病胰岛受损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胰岛再生的应用提供必要材料。方法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V消化胰腺并分离胰岛后,比较经典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和Histopaque1077密度离心法纯化胰岛的效果,其间观察胰腺灌注液体积及消化时间不同对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影响,并对纯化后的胰岛进行数量、纯度和功能的体外检测。结果 Histopaque 1077密度离心法比经典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可得到更多优质的胰岛(P<0.01)。两种方法获得的胰岛在高糖刺激下释放胰岛素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灌注液之体积及消化时间对胰岛提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结论 Histopaque 1077密度离心法简单易行且效率较高,有望成为纯化大鼠胰岛的首选方法,便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大鼠肝星形细胞(HSC)的体外分离及培养方法,为肝纤维化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Wistar大鼠经消化酶灌注肝脏后,用分离液分离HSC,通过观察其自发荧光及其显著特征性结构的脂肪染色、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结果分离得到HSC,细胞得率为2×107/只,存活率为96%。结论通过本法成功分离及培养HSC,且方法经济、简便、稳定,有利于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传统肝细胞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一种易操作、快速实用获取小鼠肝细胞的方法,为从事肝脏功能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改良的实验方法参考。方法以肝脏分离液逆向灌注小鼠肝脏后,剪碎,肝脏酶消化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细胞,转入培养基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计算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肝细胞,具备肝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结论通过逆向灌注,降低了灌注的难度,同时获得较高纯度、较高活力的肝细胞,经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确实是一种易操作、高效适用的肝细胞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对罗哌卡因灌注下的离体兔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能供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组肌灌脏胞Ⅲ白能凋Ⅰ显兔注行量亡和著液6L0a供率组高中n只g给及Ⅱ于输e,n随障心;组注d心o机碍肌Ⅱ罗f肌f分。三灌。哌细为磷注卡结胞腹酸及因论凋腔腺灌组金亡(注苷注属率组(射液A硫组Ⅲ蒸中T)蛋ⅡP馏)输。白显、水注在二能著,罗灌磷2显高4哌注酸著于h卡液腺后抑组因中苷取制Ⅰ(组输离罗和A(注体D哌组组P罗心)卡ⅢⅡ、哌脏)因,环组;卡行引酸腹Ⅲ因L起腺腔显a1的n苷注0著g(心em射n高Aid肌n3M于o.后细6fPf组%)灌,胞含3ⅠZ注组凋量n;S组动心亡。O(物肌的4组,结2取发4AⅠ果Th心生)P后心;室,含腹取同肌肌量腔时离金分组注显体属别Ⅰ射著心硫测显蒸减脏蛋量著馏轻行白金高水罗含L属于a,哌量2n硫组4g卡组eh蛋Ⅱn后因Ⅲd白和o取引显f含组f灌离起著量Ⅲ注体的高,,及于心心组细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Walker 256 tumour in the hind limb of the rat as an experimental model, regional chemotherapy (isolation perfusion and intra-arterial infusion) was used as a pre-surgical adjunct in order to evaluate further the role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urgery. There was an impressive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nimals surviving free of tumour for 60 days when regional chemotherapy was carried out with triethylenethiophosphoramide (ThioTEPA). Intra-arterial infusion is a simpler procedure and affords the same improvement as does isolation perfusion.

We must continue to assess critically the role of regional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surgery in human tum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