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文卓 《广西医学》2006,28(6):851-852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63例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33例紧急床边血液透析,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3例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19%,13例难治性心衰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进行血液透析且存活的32例患者,透析后血清K^+、HCO3^-、BUN、Cr显著改善(P〈O.05)。结论 对于急诊抢救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紧急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措施控制心力衰竭,对于难活性心力衰竭或者合并严重高钾血症、酸中毒、尿素氮和肌酐滞留等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注意预防及治疗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徐辉  付晶  王雷 《四川医学》2010,31(3):375-376
目的探讨急性鼠药中毒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8年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6例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确诊患者,从血清肌酶学(CK、CK-MB、LDH、MYO)和肾功能(Urea、Cr)的改变推测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可能病因。结果所有患者除肾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外,血清肌酶学指标也显著高于正常值,符合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结论急性鼠药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系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所致。血液透析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伴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伴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心功能改善,肾功能改善,血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伴2...  相似文献   

4.
毛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1054-1055
目的报道2例大剂量使用阿昔洛韦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分析阿昔洛韦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结合2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使用阿昔洛韦后出现腰腹部疼痛及少尿,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升高,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经停用阿昔洛韦并给补液、利尿、肾脏透析等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阿昔洛韦致肾功能衰竭是可逆性的,及时停药、及早治疗和适当的血液净化治疗可使肾功能迅速恢复,对于降低阿昔洛韦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和肽素及Tei指数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组,Killip分级Ⅰ~Ⅱ级40例,Ⅲ级29例,Ⅳ级11例。另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及血清和肽素,并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Tei指数。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P=7.188/0.000)。(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Killip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升高,血清和肽素水平及Tei指数水平亦随之升高(F/P=761.368/0.000,466.586/0.000)。(3)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呈正相关(r=0.910,P=0.000)。(4)肽素及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两者的曲线下面积极分别为0.693、0.642,约登指数分别为0.442、0.280,和肽素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更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评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即(Cystatin C,Cyst C)对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断意义,总结血清胱抑素C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所选资料为2010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患者血清胱抑素浓度的测定应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即(PETIA);血清肌酐浓度即Scr应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即Ccr则采用标准24 h留尿计算法测定。随后比较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内生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均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性相关即P<0.01.尤其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较明显。结论血清胱抑素C比血清肌酐与内生肌酐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较为可靠的指标。临床上诊断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虹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35-537
小儿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危急重症,临床上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涉及面广。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期和治疗原则作简要阐述。1急性肾功能衰竭1.1常见原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急性尿毒症症状。给予早期诊断、找出病因和及时治疗,肾功能多可完全恢复,但少部分患儿病情严重,迁延不愈,或可致死。急性肾功能衰竭按肾前性、肾性及…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损伤     
一、急性肾损伤,定义看“步枪”(RIFLE)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指急性(48h内)肾功能下降,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的升高或尿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时血清hsCRP和肌酐(Cr)的浓度变化。并根据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将受者分成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组和感染组。结果 46例受者hsCRP于肾移植术后1~2 d内迅速升高并达峰值,7 d内降至正常范围(0~3 mg/L)。急性排斥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hsCRP在Cr升高前1~2 d就开始升高,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有效后hsCRP迅速下降。感染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1),而Cr水平同肾功能稳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hsCRP有助于早期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对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作出有益的提示,hsCRP可同Cr一起作为监测移植肾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RenalFailure ,ARF)是指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的由于肾小球滤过率 (GFR)急速下降而致的临床综合征。ARF可定义为原先肾功能正常患者血肌酐 (SCr)突然升高超过 177μmol/L或原有肾功能异常 (SCr<2 6 4 μmol/L)患者SCr突然升高超过原先的 5 0 %并伴有尿素氮等氮质代谢产物潴留。ARF分少尿 (<4 0 0m1/d)型或非少尿型 ,各种原发病引起的ARF在治疗上有很大不同 ,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密切相关 ,诊治不当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进入不可逆阶段 ,甚至需要维持性透析治疗。本文着重叙述ARF的诊断思路及处理原则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严重挤压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抢救的48例严重挤压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统计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心功能以及BUN、Ser、血钾、血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的BUN、Scr、血钾、血钠、HC03-及BE等生化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严重挤压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抢救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生化指标,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沙小龙  王倩 《吉林医学》2014,(14):80-82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19例患者,并对其妊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症状在6~12 h内迅速控制心力衰竭症状,18例7~12 d治愈出院,1例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转综合医院治疗。半年后随访均无母婴死亡。结论:妊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尽快诊断、及时抢救、合理用药、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例,所有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BP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小便量、APACHEⅡ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CBP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淀粉酶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尿量增多,逐渐正常。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24h〈48h。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雅苑 《吉林医学》2014,(22):4997-4998
目的:探察对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伴随有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并从血管通路、并发症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3~10月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所选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工作。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与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其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含量明显下降,左心射血分数明显上升;血液内的钙、钠含量也有所降低。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及相应护理干预后,其肾、心脏功能获得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翠娟  李方旭 《中外医疗》2013,32(20):68-68,70
目的探讨分析CRRT治疗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4例体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以下指标:血BUN、SCr、K+、Na+、Cl-、血气等。患者循环功能恢复后停止治疗。结果 30例存活;14例死亡。血BUN、SCr、K+、Na+、Cl-、血气等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 CRRT治疗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活素(rhBNP)治疗内科危重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内科2013年1~8月应用新活素辅助治疗的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h和7d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24h尿量、肝肾功能、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结果19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新活素治疗后半小时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即有明显改善(P〈0.05),72h及7d后呼吸频率、心率持续改善(P〈0.05);新活素治疗3 d后患者尿量明显增加(P〈0.05),7d后尿量不再增加,但部分患者应用利尿剂剂量明显减少;新活素治疗后半小时患者血压下降,但72h及7d后血压可恢复(P〉0.05);新活素治疗后72h NT-proBNP即有明显下降(P〈0.05),7d后下降更为明显,新活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但发生率低。结论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显著,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狭窄、急性左心衰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陈旧性心梗、陈旧性脑梗、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周围血管病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100%、54.0%、60.0%、40.0%、48.0%、36%;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至冠心病确诊(发生心梗/冠脉造影/冠脉CT确诊)平均为5.3年,冠心病确诊-肾动脉狭窄确诊约6.2年,心绞痛症状至肾动脉狭窄确诊约11.5年。造影结果13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平均冠脉病变为2.6支,确诊后所有患者进行了冠脉和(或)肾动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术。2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23例好转出院,其中3例肾功能较入院时恶化。2年随访期内12例病情好转或稳定,4例死亡,7例发生次级终点事件;因小样本及选择偏倚,无基线资料与预后相关。结论三联征术后及两年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治疗才能减少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健生  张宜 《吉林医学》2012,33(15):3237-3238
目的:探讨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疗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疗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病情分别行急诊输尿管镜碎石(URL),输尿管逆行插管或经皮肾造瘘(PCN)。所有病例监测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血Cr和BUN进行性下降,恢复到正常32例,氮质血症3例,尿毒症1例,死亡1例。结论:导致急性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众多,以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进行性尿潴留为主。急诊处理原则为解除梗阻,改善肾功能。待肾肾功能恢复后,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作者的临床实践,对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急性肾衰、特发性产后急性肾衰、肾衰合并左心衰竭、肾衰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紧急血液透析的重要作用和予防性血液透析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4%(45/1239),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钾、动脉血pH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或伴随使用环磷酰胺,利尿,减少尿蛋白,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抗凝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41例(91.1%)患者治愈出院,3例(6.7%)患者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2.2%)死于严重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以期尽早发现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早期的合理治疗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