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损伤等因素问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年龄、性别组成具有均衡性的正常人各40例,分别在发病后或入组后第3、7、10、14天取肝素抗凝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百分率;同时用适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Fugl-Meyer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脑梗死发病后2W内随着病程的增加,CD34^+CD38^-细胞水平;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CD34^+CD38^-细胞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两性间及不同年龄患者CD34^+CD38^-细胞水平均无差别。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在病程2W内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较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很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干细胞内源性动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CD34-阳性的单个核细胞(CD34-positive mononuelear cells,MNC^CD34+)的动员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观察AMI患者外周血中不同时间段MNC^CD34+的数量,测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等5项细胞因子在血浆中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水平。结果(1)MNC^CD34+从AMI后便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但在第28天MNC^CD34+的数目仍然高于第1天。(2)心梗组和对照组MNC^CD34+数目在第7天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3)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G-CSF显著增高,且于第7天达到峰值。(4)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循环中MNC^CD34+的数目同血浆中G-CSF的水平密切相关(r=0.379,P〈0.01)。结论AMI患者外周血中MNC^CD34+的数目和G-CSF水平是增高的,且二者密切相关。证明AMI后机体存在骨髓动员和自我修复现象。G-CSF是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剂。 因子;动员  相似文献   

3.
李桥川  邱录贵 《内科》2008,3(3):344-34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对CD34^+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过程中骨髓、外周血CD34^+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并应用结晶紫染色测定CD34^+细胞的黏附功能。结果G-CSF动员后CD34^+CD49d^+细胞比例无显著下降,外周血CD34^+CD621.^+、CD34^+CD54^+和CD34^+CDlla^+细胞比例增高。动员后CD34^+细胞表面CD49d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减弱,但CD49e、CD62L、CDlla、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虽呈减弱趋势,却无统计学差异。动员后CD34^+细胞黏附纤连蛋白能力下降。结论G—CSF通过降低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的黏附而产生动员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细胞成分的变化和药物对供者身体状况的近期影响。方法:对18例健康PBSCT供者应用一定剂量G-CSF,4-5d后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检测及观察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在动员后4-5 d达峰值,动员后比动员前高7-14倍。供者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BSCT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4-5 d可有效动力员MNC和CD34^+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物与未经动员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物的细胞构成及功能。方法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rhG-CSF动员后PBSC采集物(A组)和未经动员的淋巴细胞采集物(B组),以流式细胞术测定采集物组分、T细胞亚群、树突细胞(DC)及其亚群、CD14^+细胞和CD19^+细胞B7分子的表达、CD4^+T细胞IL-4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两组采集物的CD3^+、CD4^+、CD34^+、CD14^+细胞比例有明显差异,A组DC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尤以DC2升高为著(P=0.000),CD14^+细胞上B7分子的表达A组明显低于B组,CD19^+细胞上B7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分析两组CD4细胞内因子的分泌情况,A组的Ⅱ类细胞因子IL-4及IL-4/IFNγ均明显高于B组(P值分别为0.044,0.012),经rhG—CSF动员后采集物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动员后的PBSC采集物较未经动员的淋巴细胞采集物富集了更多的CD34^+、CD14^+细胞,同时rhG—CSF动员后DC2比例的明显升高使得CD4细胞向Th2分化,PBSC含有更多的Ⅱ类细胞因子和其T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共刺激分子的下调均提示PBSC较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更少地引起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c-kit+干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8周的野生型纯合子C57BL/6小鼠,胸廓切开术后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结扎,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选取第3、7天处死小鼠并获取BM-MNCs,分别应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磁珠分选术检测其中c-kit+干细胞的比例,并应用免疫荧光检测c-kit+干细胞的存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中增殖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梗组小鼠BM-MNCs中c-kit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梗后第3天和第7天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kit的mRNA水平升高,并且第3天高于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后第3和第7天,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kit水平和c-kit+干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以第3天为高.心梗组第3天骨髓中c-kit+干细胞的ki67水平高于c-kit-细胞.结论 心肌梗死后骨髓中c-kit+干细胞数量及比例应激性增加,并且具有活跃的增殖现象.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患者3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检测第1、3、5、7、14天外周血CD34^+的绝对值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脑外伤后,轻症组、重症组均出现CD34^+细胞逐步上升,重症组上升幅度较大;而白细胞值在伤后迅速升高并逐步下降,与CD34^+细胞变化呈负相关。认为脑外伤后CD34^+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重要观察指标,脑外伤后机体存在CD34^+细胞的动员,参与脑外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D4^+、CD8^+、CD4^+/CD8^+及CRP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三型,将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析CD4^+、CD8^+和CRP与脑梗死轻重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CD4^+、CD4^+/CD8^+明显降低,CD8^+、CRP明显升高,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中、重型脑梗死随着病情加重CD4+明显减低。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外周血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干细胞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①AMI患者共15例,收集AMI患者入院即刻、1、3、7、14和28d的抗凝血2ml,用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血清ICAM-1的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比较各时间点的差别以及分析ICAM-1与干细胞间可能存在的关系。②开胸结扎16只大鼠左前降支近端,制作AMI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只,实验组从尾静脉注入ICAM-1受体拮抗剂。分别在术后1、3、7和14d抽取大鼠尾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CAM-1浓度变化,比较各时间点2组CD34+细胞数量的差别。结果:AMI后CD34阳性细胞逐渐升高,到第7天时达到峰值(P0.05)。AMI患者外周血清ICAM-1变化呈波浪型,在AMI即刻均达到高峰,以后随着时间推移缓慢下降再逐渐上升。相关分析显示CD34阳性细胞与外周血ICAM-1在AMI后第1天与第3天呈线性相关。动物实验方面:给予ICAM-1受体拮抗剂后的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外周血CD34流式细胞结果在各时间点均有所上升,AMI7d时最明显[(12±2.11)%︰(3.14±0.55)%P0.05]。结论:AMI可上调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同时血清中ICAM-1也会上升,但ICAM-1抑制了AMI后外周血成体干细胞的上调。  相似文献   

10.
大鼠部分肝移植后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部分肝移植后骨髓干细胞动员的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性别交叉部分肝移植模型,分为部分肝移植组、全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与术后1、3、5、7d取标本。用流式细胞法检测骨髓中干细胞标记的细胞群体的数量变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移植肝脏内Y染色体特异的Sry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肝脏内干细胞标志CD34,c—kit和Thy-1.1的表达。结果 与全肝移植组相比,部分肝移植组术后第1天,骨髓细胞中,β2微球蛋白(β2m)/Thy-1.1^+,CD45^+/CD34^+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呈递减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汇管区和炎性灶周围可见CD34、c—kit和Thy-1.1单个核细胞表达,并于第5至7天后减少。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双染可检出CD34^+/CD45^+细胞。全肝移植组汇管区CD34、c—kit和Thy-1.1表达较少,假手术组CD34、c-kit和Thy-1.1偶见表达。在部分肝移植物可检出Sry^+细胞,但Srg^+/CD34^+,Sry^+/Thy-1.1^+细胞较少。全肝移植组Sry^+偶见。结论 部分肝移植中,骨髓源性的干细胞发生动员;同时肝内有干细胞被激活,其中外源性干细胞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