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急诊科配备急诊ICU人员和设备,开辟AMI急诊绿色通道,对可疑AMI患者一律立即转入急诊绿色通道,对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迅速施行急诊静脉溶栓。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8例,3h内10例,4h内6例,5h内2例,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4.6%。全部病人溶栓过程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诊绿色通道AMI病人施行急诊静脉溶栓,可避免门诊转送及进行各种检查耽误时间而使溶栓延迟,获得了宝贵的溶栓最佳时机,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和分析院前急救与急诊救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分析8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急救,急诊救治的各种相关因素来研究AMI的发病,治疗,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AMI发病后的治疗效果与诊断,救治时间,治疗方式及年龄,并发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AMI的院前报救工作,开展院前和急诊溶栓治疗是缩短病人发病至得到有效治疗之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一现场,进行院前早期识别与专业治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建立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科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发病3 h之内。结果: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梗死冠脉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在发病现场做出早期诊断和专业治疗,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院前溶栓治疗是指急诊科医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入院前进行溶栓治疗,包括于发病地点、救护车内、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以第一时间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及尽早开通血管。笔者结合我院2003年8月~2006年8月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体会,对院前及院后溶栓的治疗结果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和院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差别。方法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均为院内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就诊我院急诊科的患者。结果院前组30例再通28例(93.33%),失败2例(6.67%);院内组再通25例(83.33%),失败5例(1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瑞通立(注射用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1]报道,溶栓的疗效与发病后的溶栓治疗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尽早使心梗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我院于lop年6月始在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现将治疗情况与同期院内溶栓治疗情况相比较,报道如下。工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院1995年1月~1998年7月住院及急诊观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67例,其中急诊溶栓组(急诊组)31例;院内溶栓组(院内组)36例。所有病例溶栓选择标准及适应证均参照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同。1.2治疗方法尿激酶(UK)150万u+NS100mL,于30min内滴人。溶栓前含服阿司匹林0.1g,于溶栓后8-12h测凝血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对就医延误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3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医行为、就诊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1)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20h,≤2.00h者占30.19%,2.00h者占69.8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4.00h,≤6.00h者占88.68%,6.00h者占11.32%.(2)发病后,症状归因于心脏病者占45.28%,归因于非心脏病者占43.40%,不知道者占11.32%,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10h、3.20h和3.9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0h、4.80h和5.90h(P<0.01);立即就诊者占32.08%,等待或自行治疗者占60.38%,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7.54%,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0h、3.50h和3.5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h、4.90h和6.00h(P<0.01);采用救护车转运者占54.72%,采用出租车、自家车等其他方式转运者占45.28%,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20h和3.8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和5.15 h(P<0.01);首诊于三级医院者占79.25%,首诊于二级医院者占11.32%,首诊于社区医院或诊所者占9.43%,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5h、4.60h和4.0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5 h、5.95 h和5.50h(P<0.01);立即选择PCI治疗者占66.04%,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30.19%,等待或观察者占3.77%,其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11.00h和5.15h(P<0.01).(3)院前延迟时间≤2.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0h者(0,27.03%,P<0.05).就诊延迟时间≤6.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6.00h者(14.89%,50.0%,P<0.05).结论 AMI患者目前仍存在不良就医行为,就医延误依然存在,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改善患者就医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