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肝性脑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急慢性肝病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防治也无特效疗法,因此对肝性脑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十分迫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制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较多,其中大鼠模型具有与人类相似性,良好的可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优势,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常用不同病因大鼠肝性脑病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以肝毒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作为治疗组,56例以乙肝宁冲剂配合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内毒素和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3.6%,P<0.05),且在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肝功能,降低TNF-α、IL-6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性脑病常可发生于失代偿肝硬化或各种重型肝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固然重要,但对已发生的肝性脑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采取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更为迫切,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降血氨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患者监测表明,血氨与肝性脑病的症状和脑电图异常程度相关,所以,氨中毒仍然被认为是肝性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降血氨治疗对于缓解肝性脑病的症状有效,所以,降血氨是肝性脑病药物治疗的主要部分。减少氨的产生与吸收1. 乳果糖 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6 半乳糖5葡萄…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异常,含氮物质可能对肝性脑病的发病起主要作用。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最可行的方法是降低血液和组织里的氨浓度。作对45例老年肝性脑病患应用雅博司治疗的情况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多种病因所致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元明显抑制,系以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虽有许多研究,但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对本征的治疗可以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根据。病因不论何种病因引起,凡急性、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细胞功能衰竭阶段,均可导致肝性脑病.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时广泛的肝细胞急进性坏死,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其次是甲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或其它病毒所致.次要的病因是肝毒素,包括药物(过量的扑热息痛、四  相似文献   

6.
氨假说被认为是肝损伤致肝性脑病重要机制之一. 星状角质细胞水肿是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 而氨主要通过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和谷氨酰胺假说造成胶质细胞水肿.细胞因子对肝性脑病的发生也存在着影响. 氨假说和细胞因子作用对肝性脑病的发生存在着一些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肝毒消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素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0例以肝毒清颗粒配合西药治疗作为治疗组,56例以乙肝宁冲剂配合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内毒素和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3.6%,P<0.05)。且在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肝功能,降低TNF-α、IL-6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肝毒清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发内毒系血症疗效显著,其主要机制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肝性脑病临床症状多样,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成与肝性脑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有关。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微生物学、神经系统及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了肠道菌群通过肝-脑轴对肝性脑病的调控机制,认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对肝性脑病的治疗很有必要,可为临床提供更明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23例肝性脑病患者在应用支链氨基酸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另23例接受精氨酸治疗。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22例(95.7%)神志转清,1例死亡;对照组15例(65.2%)神志转清,8例死亡;治疗组患者血氨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氧氟沙星联合应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的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脏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与识别非常关键,因为早期肝性脑病易于控制与逆转,发展至肝昏迷时治疗效果差。然而,肝性脑病(包括轻微型肝性脑病)尚无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就近年来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雅博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性脑病是各种肝脏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在我国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引起),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其中以氨中毒理论的研究最多,最确实有据.因此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最可行的方法是降低血液和组织里的氨浓度[1].雅博司被认为可有效降低血氨和减少肝脏受损而达到防治肝性脑病目的的药物[2].  相似文献   

12.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俊杰 《肝脏》2005,10(3):242-24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为主要表现.我科自2002年以来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24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是各种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且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提出多种假说,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满意解释肝性脑病时肝脏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紊乱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就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各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经过、肝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阵脱逃 本组急性肝性脑病38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30例,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1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5例。Ⅰ期(轻型肝性脑病)17例,Ⅱ期(中型肝性脑病)20例,Ⅲ期(重度肝性脑病)17例,Ⅳ期(深昏迷)15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11例,24小时清醒19例,48小时清醒12例。急性肝性脑病死亡22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死亡5例,但多有复发。结论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而不是血氨水平,肝性脑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应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经验治疗,可提高苏醒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脑病合并肝性皮质盲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合并肝性皮质盲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11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肝性脑病基础上并发肝性皮质盲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11例肝性脑病患者肝性皮质盲发病率为3.1%,平均年龄38.8岁,随访2年,6例在2年内死亡,其余5例患者均随其肝性脑病治愈后视力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肝性皮质盲男性较女性多见,中青年患者发病比例较高,该病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不留后遗症,其预后取决于原发病.  相似文献   

16.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介绍了轻微肝性脑病的相关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现治疗方案主要是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但没有试验证明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HE)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症,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本文所叙述的仅仅限于在肝硬化的基础上面引起的慢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严重的脑代谢异常,而脑代谢异常与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就是肝性脑性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针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对症下药无疑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使用益生菌干预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为CRD42022303995。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11月有关益生菌干预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不能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选择危险比(RR)和95%CI作为汇总指标。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404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结果表明益生菌干预可使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降低54%(RR=0.46,95%CI:0.26~0.81,P=0.007),并且能增加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疾病的逆转率(RR=4.94,95%CI:2.82~8.66,P<0.000 01)。结论 益生菌能够降低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增加轻微型肝性脑病的逆转率,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预防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为益生菌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方法取肝性脑病期及经治疗后清醒期病人的动脉血液并做血气分析.结果肝性脑病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结论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以综合治疗为主,注意及时纠正碱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高,而大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营养支持治疗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是有益的,因此营养治疗正逐渐被得到重视。介绍了肝性脑病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并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方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