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高芸 《中国医药》2014,(4):477-480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50例.普伐他汀组患者给予常规硝酸异山梨醇酯、肠溶阿司匹林片、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和肝素钠进行治疗;普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丙二醛等水平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0.3)mmol/L比(5.3-0.5) mmol/L,(1.2±0.2) mmol/L比(1.6 ±0.4) mmol/L,(3.1±0.3)mmol/L比(3.5±0.5) mmol/L,P<0.05],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6±0.4) mmol/L比(1.4±0.2)mmol/L,t=4.743,P<0.05];治疗后普伐他汀组的内皮素1与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3)ng/L比(61±14) ng/L,(6.0±1.7) μmol/L比(6.8±1.9) μmol/L,t=3.462、2.219,P<0.05],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5) μmol/L比(55±13) μmol/L,t =2.871,P<0.05].结论 普伐他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脂,稳定血压.  相似文献   

2.
辛伐他汀预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3):487-487
血脂异常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降脂治疗后使急性冠脉事件明显减少,作者采用辛伐他汀预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10mg/d,睡前口服,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改善患者症状,稳定斑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种严重程度和预后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之间的一组冠脉综合征。在西方国家UA是最常见的需住院治疗的疾病,人群中有2‰的年住院率犤1犦。这种疾病的变化过程差别很大,部分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很快就会演变成急性心肌梗塞或死亡,而另一些则可能在24h内恢复。征象发作的头3个月心肌梗塞的危险(15%~20%)及病死危险(15%)都很高犤2犦。近年来对这种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1999年8月FRISCⅡ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实验结果的公布,更明确了对UA患者的治疗策略犤3犦。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肠溶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三酰甘油(TG)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轻度升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UAP患者91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将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45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4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本人在2012年1~12月收治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其中18例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而康复出院,2例进展为心肌梗死。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对照组64例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9.7%,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芸  郑炜平  王大海 《海峡药学》2008,20(8):114-114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对照组40例单纯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根据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休息、吸氧、根据病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初始剂量为10mg,1次/d,睡前顿服,连续应用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39例(52.0%),有效34例(45.3%),无效2例(2.7%),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显效24例(32.0%),有效31例(41.3%),无效20例(26.7%),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及广泛的非调脂作用,可防止动脉粥样斑块进展,恢复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斑块中的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均治疗10d为一疗程,三个疗程结束后对比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4.12%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78.85%,P<0.0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通过消除或减少斑块炎症、降低斑块破裂和凝血活性等作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164-16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通过采取一系列精心的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同时辅助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并未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同时辅以一系列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国丽 《中国药业》2012,21(7):76-7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桥 《安徽医药》2007,11(1):21-2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根据前瞻性、随机化原则,80例不稳定心绞痛合并轻中度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辛伐他汀组每晚睡前服用辛伐他汀20 mg,而对照组不服用任何降脂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变化: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轻度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成2组,分别加用LMWH和普通肝素并对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比较。结果:LMWH与普通肝素比较,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且近期预后显著好于肝素。结论:皮下注射LMWH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4%,对照组85.7%;研究组治疗安全性92.9%,对照组82.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4%,对照组82.1%,三个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良好临床安全性,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重要临床综合征 ,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液减少引起。目前 ,对UA的治疗 ,常采用两种策略 :早期有创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1]。本文探讨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UA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住院 50例病人 ,其中男 43例 ,女 7例 ;年龄 3 6~ 82岁 (58 3± 11 7岁 )。本组UA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建议的标准[2 ]。血浆胆固醇 (TC)≥ 1 70mmol/L ,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克赛的临床疗效 ,选择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克赛组和常规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 ,克赛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为 94.4% ,静息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 96.1% ,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含服次数、症状完全控制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P<0 .0 5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9.
史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02-10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的60例患者为治疗组,分别在住院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ET和NO。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前后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均明显升高(P〈0.01);通心络组较对照组ET水平下降(P〈0.05),NO和FMD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抗凝、降脂、减少黏附分子、降低ET、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苏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22-12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口服,连用14d。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3%;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控制UAP发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