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及262例正常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谱,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中T3394C突变共8例(2.37%),正常对照组中只有1例(0.38%,P<0.01),糖尿病突变患中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或出现并发症,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目前发现的除核基因以外惟一存在于人类细胞质中的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功能。mtDNA缺陷可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从而参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与mtDNA基因突变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果不一。我们采用PCR-RFLP、DNA测序和结构预测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95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和168例健康对照mtDNA的ND1基因(np3307-4263)的3394(T-C)突变位点进行筛选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线粒体ND1基因3316 G→A突变对线粒体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和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野生型和线粒体DNA的ND1基因3316 G→A突变型重组子pcDNA3.1B-ND1;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干扰Hela细胞内源性线粒体DNA表达,使其内源性ND1基因沉默;经脂质体转入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子pcDNA3.1B-ND1,使其在Hela细胞内表达.通过RT-PCR、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荧光显微镜,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线粒体膜电势位检测干扰效果,以筛选有效干扰siRNA序列.结果 线粒体ND11和线粒体ND12 siRNA序列均具有一定的干扰效果,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转入3316 G→A突变型重组子pcDNA3.1B-ND1的Hela细胞表达的线粒体蛋白低于野生型.结论 线粒体DNA的ND1基因正常表达对维持正常的呼吸链功能和细胞增殖至关重要,携有3316 G→A突变基因的糖尿病的发病与线粒体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日本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ND1基因G3316A突变在浙江汉族T2DM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浙江籍汉族人群中无血缘关系的315名T2DM患者及158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mtDNA进行检测,并用DNASTAR和Antheprot 5.0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结果:在T2DM患者中检测到6例(占1.90%)G3316A突变,对照组中发现3例(占1.90%)突变,突变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携带G3316A位点突变的T2DM组与无该突变的T2DM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发病年龄、体重指数和血糖水平等)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的构成比没有发生改变。结论:线粒体DNA ND1基因G3316A突变可能与浙江汉族人群T2DM的发生无关,仅为人群中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人群线粒体ND4基因ntl2026A→G点突变的发生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寻求准确、快速、简易的临床糖尿病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350例中国云南2型糖尿病患者和225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线粒体12026A→G点突变.结果 经DNA直接测序确证.结果 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2026A→G点突变者11例(3.14%),225例对照者中携带该突变者6例(2.67%),突变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x2=0.0059,P=0.8064).结论 线粒体ND4基因12026A→G突变可能仪为人群中线粒体基因组的正常多态,不是中国(特别是云南)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常见致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 ND4 12026基因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线粒体DNADN412026位点在中国上海地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并探讨该位点突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SSCP、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检测线粒体DNAND4片段的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286例糖尿病患者血样中有12例患者mtDNAND4基因上12026位点存在AtoG的点突变,导致异亮氨酸错义突变成缬氨酸,而在24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个体中仅1例存在同样突变,对该位点突变的临床分析发现起病年龄低。58%有家族史,需要胰岛素治疗。结论 12026位点AtoG的突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并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mtDNA进行3243、3316和3394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SZ组中发现8例3316G/A突变,对照组中3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SZ组中发现15例3394T/C突变,对照组中有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3243A/G突变。结论 mtDNA3394T/C突变可能与SZ发生有一定关系,mtDNA 3243A/G、3316G/A突变可能与SZ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编码基因改变.方法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DNA,经PCR扩增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基因后测序检测其序列组成改变.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的ND1和ND2基因碱基序列无缺失、突变等改变;本实验中使用的Wistar大鼠ND1、ND2基因可能与NCBI提供的基因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现象.结论心肌细胞ND1、ND2基因在失血性休克引起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任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22(2):184-187
线粒体DNA突变与糖尿病临床学院内科任伟综述张素华审校中图分类号R87.1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人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可能是糖尿病(DM)的病因之一,有人称之为线粒体糖尿病,此病并不罕见。临床上以母系遗传伴神经性耳聋为特征。其DM类型可为I...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病情演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糖尿病家系成员共10例,随访3年,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胰岛功能变化。结果随访3年后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者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随访前显著下降,1例出现耳聋症状加重,2例出现了蛋白尿,2例演变为糖尿病,3例进展为糖耐量异常(IGT),其中1例突变阳性者新生1女也为该基因突变阳性。结论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m t3243A→G突变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易演变为IGT或糖尿病,其临床表现呈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AHSG基因SNPs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AHSG基因SNPs在重庆地区T2DM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单体型频率以及分布特征,以及AHSG等位基因、基因型及单体型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 (1)采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技术检测T2DM患者及对照组AHSG基因2个位点的SNP.(2)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特征.结果 1、SNPrs1071592(C/A)(1)rsi071592基因型频率分布:T2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C/C基因型为0.7167/0.6225,C/A基因型为0.1667/0.2000,A/A基因型为0.1166/0.1375.两组间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P值为0.1763 8).(2)rs1 071 592(C/A)等位基因频率:rs1 071 592的优势等位基因是C,其在T2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8000/0.7225;A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分别为0.2000/0.2375,P值为0.0237,分布差异显著.2、SNPrs2248690(A/T)(1)rs2248690基因型频率分布:T2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A/A基因型为0.7000/0.6825,A/T基因型为0.1583/0.1500,T/T基因型为0.141 7/0.1625.两组间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无差异(P值为0.21351).(2)rs1071592(C/A)等位基因频率:rs1071592的优势等位基因是A,其在T2DM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78/0.76;T等位基因在两组中分别为0.22/0.24,P值为0.08,分布无显著差异.3、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单体型频率的分布SNPrs1071 592与SNPrs2248690的等位基因可构成四种单体型,其中CA型在中国汉族中最常见.T2D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为0.6250/0.5625,CT型为0.175/0.175,AA型为0.158/0.200,最少的是AT,只有0.0420/0.0625.其中AA单体型和AT单体型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6及0.013).结论 重庆地区T2DM患者和正常人AHSG基因2个位点SNP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的分布特征为认识T2DM患者提供了信息;rs1071592等位基因A与T2DM有较强的相关性,携带AA及AT单体型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能较正常人群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PCR扩增52例2型糖尿病患及123例对照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点,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性.结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nt3243A→G点突变常常是导致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MELAS(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癫痫样发作综合征)常见病因。由于mtDNA突变影响ATP生成及可改变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水平,从而可能导致与mt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基于其发病机制的特殊性,其诊断及治疗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在胰腺 β细胞膜上表达的磺酰脲受体 1(SUR1)是胰岛 β细胞ATP敏感钾通道 (KATP)的功能亚单位。SUR1作为调节亚基和ATP/ADP感受器与内向性整流K+通道Kir6 .2共同组成胰腺KATP通道 ,编码二者的基因被定位于人染色体11p15 .1上 ,两者相隔 4 .5kb。KATP是通过将糖代谢释放的信号与细胞膜的去极化和胰岛素的出胞作用相互连接而在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中起关键作用。由于糖代谢产生ATP或由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导致KATP的关闭提高了细胞内的K+的浓度并导致了 β细胞膜的去极化 ,导致电压依从性Ca2 +通道的打开 ,Ca2 +的内流及胞内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中医证候实质.[方法]抽取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及电解质,分离血液中的白细胞,提取总RNA,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基因芯片,用ScanAlyze软件采集图像,GEArray Ana-lyzer软件分析数据.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结果]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血糖,血脂,电解质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基因芯片检测发现和健康人差异表达基因共38条,其中上调的基因有24条,下调的基因有14条.并发现湿热困脾证的特异性基因.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反向验证IRS-2和FOXC2基因,证实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和健康人白细胞中存在IRS-2和FOXC2存在差异表达.[结论]应用基因芯片筛选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的差异表达基因,为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