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曾锋  汤达鹏  余钷  刘凌华  余仟  吴艳萍 《海南医学》2013,24(11):1570-157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脂代谢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MS组(54例)和非MS组(46例),测定入选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合并MS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合并非MS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方面,MS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及总狭窄指数高明显增高,而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MS的冠心病患者可见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显示出加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12例患者根据有无CHD以及是否合并MS被分为3组:对照组43例、CHD组68例和CHD合并MS组101例;另外将169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11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1例.测定血尿酸水平,采集有关数据.结果 CHD合并MS组和ACS组的血尿酸水平在其各自分组中均明显升高,CHD合并MS组的冠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显著高于CHD组;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尿素氮、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增加.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对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DM)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596例CH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DM组130例,非DM组466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影像资料与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DM的CHD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尿酸(UA)发生比例较不合并DM的单纯CHD患者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程度重,较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DM患者合并危险因素多,冠脉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216例,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70例和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对照组)146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中左主干病变占28.57%、右冠脉病变71.43%、多支病变37.14%、分叉及开口病变62.86%,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0.001,0.001,0.001,0.002)。结论:糖尿病组的冠心病病变以左主干、右冠脉、多支、分叉及开口多见,高甘油三酯水平可能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分别为 50 % 与 38 %(P《0.05)、67 % 与 32 %(P《0.05).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高(P《0.05),左主干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17例,非糖尿病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造影结果.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变弥漫.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7.
武冬  封启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759-176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确诊为AMI的312例患者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AM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是否吸烟、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为1支病变、2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例数分别为41、32和36例,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分别为107、57和3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8.00,P<0.05).MAI合并代谢综合征1支血管病变、2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1,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增加,积极控制可能的危险因素在预防AMI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朝阳 《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34-1335,1337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疑诊冠心病的108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合并与不合并MS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冠心病男性患者有34.7%合并MS,54.7%的MS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男性冠心病患者中MS组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高于非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MS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非MS组无差异。MS组冠状动脉多支和重度病变的发生率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非MS组。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冠脉病变程度较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32例(ACS组)和疑似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1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累计积分法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HS-CRP、TNF-α和vWF的水平.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分子标志物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HS-CRP、TNF-α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TNF-α及vWF的水平与冠脉病变分数、支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19~0.728之间,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程度与炎症及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ACS男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DM组)60例,未合并糖尿病者(NDM组)8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对hs-CR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NDM组相比,DM组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hs-CRP水平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发现DM组多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与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TG、TC、LDL-C、ApoB、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HDL-C、ApoA1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更明显,体内的炎症反应更活跃,冠状动脉受累更为严重,hs-CRP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冠心病中的发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9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4例和稳定型冠心病组4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炎性标志,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以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冠心病人群代谢综合征伴随情况,探讨代谢异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常见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代谢综合症患者55例(并发组),单纯冠心病患者75例(单纯组)。计算不同年龄和性别冠心病人群代谢综合征伴随情况。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人体基本参数、血脂及炎性相关因子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症患病率为42.3%,合并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较单纯组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高密度脂蛋白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血脂代谢异常及更高的炎性反应显著地增加了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M(apoM)的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SAP 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ACS 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 apoM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SAP 组、ACS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的,SAP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 ACS 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 apoM 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子病变组和健康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健康组。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水平与 HDL-C、apoA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LDL-C、FFA、Lp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并且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其副作用严重限制了此方法对冠心病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和早期风险预测,而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广泛性和难治性以及中医辨证的主观性又会影响中医药辨治冠心病的疗效。代谢组学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并把精准医学的理念渗透到传统中医诊疗的全过程。文章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中有关代谢组学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冠心病诊断主要与磷脂代谢、能量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物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等关系密切,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糖脂代谢、能量代谢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尹春  杨正芳  唐彦  李卉 《甘肃医药》2010,(5):484-487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连素和补体C3的水平,探讨炎症和补体代谢异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35例,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4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hs-CRP及血浆脂联素的浓度,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浓度。并分析浓度的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92±9.63)mg/L比(2.27±2.42)mg/L,(1.55±0.40)g/L比(1.27±0.25)g/L,P=0.038,0.002],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8(1.07~15.5)mg/L比10.25(4.51~28.23)mg/L,P=0.000];血浆脂联素与补体C3、甘油三酯、体重、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P均〈0.05),补体C3与TG正相关(P=0.000),与脂联素负相关(P=0.041)。结论:hs-CRP、脂连素和补体C3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和补体代谢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温胆汤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和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近似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将家兔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加味温胆汤治疗14 d,采用ELISA法观察加味温胆汤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改善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抑制血清IL-6水平。结论加味温胆汤能够改善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抑制血清IL-6水平,能够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血清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为对照,测定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者,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个炎症因子相互之间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后其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对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共筛选13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A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n=97)和非干预组(B 组,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n=38)。分别于入选时和随访结束时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清 FFA 水平,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与腰围和腰高比显著正相关;(2)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 A 组患者腰围、BMI 和 FFA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P <0.05);(3)与基线时比较,A 组患者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后各体质指标和 FFA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在规范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性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FFA 水平并改善其体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