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进展突飞猛进,手术效果近乎完美,但有些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易出现虹膜后粘连,若不早期处理,危害较大。笔者遇到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虹膜后粘连者9例。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工晶体的使用和发展,不仅在人工晶体的形状和置入眼内的部位上有所改进,且有各种不同的固定方法。Spalter 教授通过彩色幻灯片,介绍了美国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概况以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视网膜脱离的处理,总结了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一、目前植入人工晶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脱出原因及处理张小隆1张平乐2随着现代显微技术在眼科的普及及应用,白内障手术,尤其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也进一步减少,术后虹膜脱出是并发症之一,现报告1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脱出的处理方法,并简要讨论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体眼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35例35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0眼行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组15眼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BCV、CECC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isan组手术后BCV优于术前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结论 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体眼有效方法。Artisan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更加安全,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Scheimpflug照相评价房角支撑、虹膜固定及睫状沟植入的近视性有晶状体眼中人工晶体的位置旨在评价近视性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OLs)位置的术后稳定性。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46只眼,分别接受前房型房角支撑的人工晶体(IOL)植入术(Bausch&LombNuVita型,10只眼),前房型虹膜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OphtecArtisan型,20只眼)和睫状沟植入的人工晶体植入术(StaarICL型,16只眼)。分别在术后1、3、6和12个月通过Scheimpflug照相评价人工晶体至晶状体和角膜的距离以及人工晶体发生的光轴倾斜。结果显示,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  相似文献   

7.
林振德  刘奕志 《广东医学》1995,16(11):724-725
联合虹膜修复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山眼科中心(510060)林振德,刘奕志,李绍珍,罗涣涣造成虹膜根部离断的外伤性白内障常常为严重的眼球爆炸伤或挫伤[1]。在这样的受伤眼上可否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有些学者将虹膜缺损和虹膜功能不全列为人工晶体植入的禁...  相似文献   

8.
刘敏  董嫱 《中国医学创新》2012,(28):101-102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25例(34眼)2岁以前已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无晶体眼患儿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包括虹膜分离及虹膜拉钩的使用、后囊膜撕开或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悬吊式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等技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34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周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主要有高眼压、残留后囊膜混浊、虹膜后粘连、人工晶体前纤维膜形成、人工晶体偏斜等,观察6个月无眼后节并发症,但尚需长期观察。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2岁以上儿童无晶体眼的最佳方法,安全可靠,但需要掌握处理复杂情况的显微手术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老年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导甚多。但对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报导却不多见。外伤性白内障因局部情况复杂多伴有角膜裂伤,晶体囊膜破裂,虹膜粘连,晶体组织机化等,给手术带来困难。术后裸眼视力能达1.0以上者极少,笔者1994年以后共治疗2例,  相似文献   

10.
汪迎  李辉  陈霞琳  朱文华 《华夏医学》2002,15(2):182-18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27眼AC-IOL植入术后并发症,随访期为2月至2年,手术对象为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及无晶体眼,手术方式为白内障摘除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与虹膜根部切除联合AC-IOL植入,结果:术后人工晶体前纤膜形成发生率为11.11%,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4.81%,继发青光眼发生率为7.41%,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难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时英  苏平 《新疆医学》1996,26(2):97-98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国内外肯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需要晶体后囊完整,而由于各种原因晶体后囊破损及无后囊者,就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近年来,由于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不断改进,为后囊不完整的无晶体眼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法。我科于1993~1994年采用改良型后房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单眼无晶体患  相似文献   

12.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有晶体眼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有晶体眼植入术是屈光矫正的新技术, 疗效好,由于患者年龄较轻,对手术认识不足,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探讨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58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植入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术前重点宣教、访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所有患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14例后囊周边残留的无晶体眼施行睫状沟重建,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的结果表明,视力在0.5或以上者12例,所有病例术后均达到或超过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提出睫状沟重建,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原则是:①在粘稠剂下仔细分离虹膜后粘连,牢固者用Vannas剪剪开;当虹膜粘连伴有虹膜缺损时,对缺损处边缘的虹膜应予以分离;②后囊环残留应在3/4或以上,宽度应为2mm或以上;③选择单片C型袢人工晶体,袢的位置应放在后囊环的最宽处;④彻底清除前房内的玻璃体。对于后囊遗留较少者应改用缝线固定人工晶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异常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方法 对289例312眼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279眼行囊袋内植入,33眼行睫状沟植入。结果 瞳孔异常37例38眼,发生率占12.2%,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炎症性虹膜后粘连所致。结论 避免瞳孔异常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的手术技巧及操作熟练程度,术后有效地控制虹膜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晶体植入术应首选于55岁以上的患者,虽对40岁以下病人也可实施,但还有些禁忌症,如没有控制的青光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急性或再发性葡萄膜炎等。现就植入术的几个问题简要综述如下。后房型晶体的囊袋安装:Apple等人对人工晶体植入术每只眼的病理检查发现,前房型晶体袢和后房型晶体袢与周围组织的睫状沟产生刺激,在睫状沟安装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人有轻微的贫血和虹膜刺激症状,其中色素脱失和出血是由晶体袢抓住虹膜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的治疗效果. 方法6例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瞳孔夹持,应用Q开关Nd:YAG激光切开瞳孔缘虹膜与后囊膜之间的粘连. 结果5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缓解,1例未能缓解.2例患者激光治疗后眼压一过性升高. 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是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夹持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屈光手术方法众多,各有其优缺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有50年的历史,近10年发展较快,具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等优点,尤其是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posteriorchamberphakicin traocularlens ,PCPIOL)植入术因术后效果好、对前房结构损伤小而更受学者们的关注。笔者就PCPIOL植入术的发展简史、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效果作一综述。1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有晶状体眼植入前房型凹型人工晶体治疗屈光不正,但由于并发症较多,被迫停止。随后出现了前房型虹膜爪式人工晶体(Worst -Fechner)和前房型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Baikoff) ,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它们对前房结构的破坏,尤其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986年Fyodorov首先发明了PCPIOL ,第一代晶体的材料为硅胶,经过不断的改进,目前应用最广的StarrSurgical人工晶体是由猪胶原和HEMA的共聚物(称Collamer)制成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都大大提高,其商品名为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 ,ICL)...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Ⅱ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 用粘弹剂的软器械作用分开广泛虹膜粘连 ,充分利用残存的机化膜作人工晶体支架 ,直接植入或单襻缝线固定晶体。结果  16例顺利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并获得视力提高。结论 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用粘连弹剂分离是关键。保留机化膜作人工晶体支架既简化手术过程 ,又获得稳定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多种方法矫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前房型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一直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术式,但由于其并发症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对玻璃体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干扰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前房虹膜固定型IOL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选择方法。笔者对48例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施行二期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随访观察24个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红卫 《现代医学》2011,39(1):25-27
目的:探讨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 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