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不易区别,但它对O∶1群弧菌抗血清不凝集,因此被称为非霍乱弧菌(NCV)或不凝集弧菌(NAG)。非O∶1群弧菌可引起胃肠道炎性疾病,从轻度水样泻到伴发热的血性腹泻。O∶1群弧菌很少引起胃肠外感染,而非O∶1群弧菌则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特别易侵袭有免疫  相似文献   

2.
非O1/非139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O1/非O13 9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 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总称[1] ,是一种水生性细菌 ,呈世界性分布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污水、海水、河水等水体、海产品、动物和人群中均能检出 ,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的报告逐渐增多 ,在国内非O1/非O13 9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 ,其发病率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的报道[2 ] 。随着O13 9群霍乱弧菌通过抗原漂移获得毒力基因 ,引起了O1群霍乱弧菌样的世界性流行以来 ,以及霍乱弧菌毒力岛可水平传播的发现[3 ] ,…  相似文献   

3.
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非O1群霍乱弧菌检测及其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O1群霍乱弧菌是指除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以外的霍乱弧菌的总称,是引起我市夏、秋季腹泻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一般认为食用受该类细菌污染的水产品等是诱发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超过沙门菌、志贺菌。有研究显示,该类弧菌很可能是新型霍乱弧菌产生的重要来源,是一个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库。其重要性正被重新认识。为此,本文对人群中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及其毒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印度加尔各答市一直是霍乱的高发区,但目前几乎不能分离到“可培养”的O1群霍乱弧菌。相反,却意外地分离到大量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为了确定环境中非O1群霍乱弧菌是否具有引起霍乱或有关腹泻的潜在可能性;是否能成为毒力因子的环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对O1群霍乱弧菌的究研报导较多,并己证实O1群弧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因,而对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腹泻与产生毒素的关系及发病机理、致病性等研究尚不多。本文就非O1群弧菌有关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述。作为人类病原的新认识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在形态、生物学性状等方面与O1群霍乱弧菌难以区别而仅与O1群抗血清不出现凝集的密切有关的弧菌。过去曾称之不凝集弧菌(NAG),迄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7次霍乱大流行,经检测病原菌均为O1群血清型霍乱弧菌,而非01群霍乱弧菌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但一般认为其不致病或仅引起轻度腹泻。然而,1992年在印度马德拉斯、孟加拉、泰国等地接连出现的霍乱样腹泻的爆发流行却打破了人们的这一观念。研究人员从患的吐泻物中并未分离到O1群霍乱弧菌,所检测出的病菌95%为非O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8.
从腹泻病人分离出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O1群霍乱弧菌能引起急性腹泻 ,是一群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近来有关该菌引起腹泻及食物中毒的报道显著增加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本区非O1群霍乱弧菌的感染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我们对区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进行监测 ,从中分离出 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并对菌株的各种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材 本区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腹泻物或肛拭子。1.2 培养基 碱性胨水 ,自制 ;4号琼脂 ,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牛产 ;TCB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 ,上海医化试剂厂提供。1.3 微量生…  相似文献   

9.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10.
Xu SH  Li YX  Li ST  Wu Q  Sun FQ  Huang F  Zeng AF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2):1087-1090
目的 了解广州海珠地区2001-2009年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流行、分布状况及生物学特征,为防控该类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腹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中的检测方法,对本区珠江河水、饮用水、养殖水、各种海(水)产品、市售熟食等外环境标本764份、健康人群标本189份及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标本3398份,共计4351份标本进行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检定.结果 4351份标本共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101株,总检出率为2.32%;其中有66株可分型,分属于26个血清型,分型率为65.3%;VBO9、VBO38和VBO76为优势菌.外环境与腹泻患者标本中分离到9株同型别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关联.结论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在本地区的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感染率;外环境中该类菌群广泛存在,对人群是一个潜在的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0139血清群。O139霍乱弧菌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弧菌,在血清学诊断方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用O139群国际标准株MO45(印度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诊断血清,以提供我省霍乱监测之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制…  相似文献   

12.
非 O—I 群霍乱弧菌是世界公认的急性腹泻病原学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细菌性腹泻病原学的深入探索,对新的致病弧菌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的发现,为了解非 O—I 群霍乱弧菌的分布及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1年6~9月份在第一医院、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14.
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与O1群霍乱弧菌生化性状相似,菌体抗原不同的细菌。它可引起散发及局部流行性腹泻,并可引起食物中毒’‘1992年~1995年我们从465例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4株非O1群霍乱弧菌,均为VBO;型.现将签定结果报告如下。菌体形态与生长特性《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孤菌。在碱性胆盐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与()1群霍乱弧菌相同·光滑湿润.透明扁平·直径Z一3run。菌落周围有明显菌景:几件F巾励下车*林非0;群星乱弧菌*B乙型生化结果续表血清分型4株菌均与VBO多价血清(MI)和单价血清2型凝集呈’”#”.与生理盐水不凝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及毒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外环境水样 ,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分离非O1群霍乱弧菌。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检测霍乱肠毒素 (CT)基因 ,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 (ST)和不耐热肠毒素 (LT)。结果 共检测水样 16 4 4份 ,分离到非O1群霍乱弧菌 4 78株 ,分离率为 2 9 0 7% ;血清学分型显示近年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菌型为VBO7。霍乱肠毒素基因检测阳性率为 1 91% ;耐热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 13 14 %和 12 17%。结论 个别非O1群霍乱弧菌可同时带有多种毒力因子 ,提示佛山市外环境水体中存在的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加强监测对做好感染性腹泻的防治工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霍乱沾棒一步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现场应用的效果。方法以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和引起腹泻的主要肠道致病菌制成菌悬液模拟粪便标本,并与常规细菌培养法平行检测霍乱流行期间的粪便标本进行比较。结果霍乱沾棒一步法的灵敏度为105cfu/ml,与非O1群霍乱弧菌和主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反应;129份粪便标本的现场检测与常规细菌培养法结果一致。结论霍乱沾棒一步法具有快速、简单、准确和适用于基层单位使用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白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和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感染性腹泻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2008年8月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进行了连续定点的监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了霍乱肠毒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200份,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70株,可以用诊断血清分型的有41株,可分型率为58.57%,未定型29株,占41.43%。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5株。结论通过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的监测,证实该水体中广泛存在着非O1群霍乱弧菌,其血清分型是复杂和分散的。首次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鸭绿江水系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污水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呕吐、迅速脱水、循环衰竭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1992年10月首先在印度南部的Madras发现一株能引起临床症状与O1群霍乱相似,并能引起大流行的弧菌,由于该菌与O1-O138群霍乱弧菌的血清不凝集,故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新发现的传染病O139血清群霍乱肆虐南亚,  相似文献   

19.
<正>霍乱弧菌是导致急性霍乱性腹泻的病原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是导致霍乱大流行的血清群。抗菌药物与补液疗法联合使用,对治疗霍乱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协同作用,利于缩短病程,控制霍乱疫情蔓延。本文就霍乱弧菌的抗菌治疗现状及耐药机制作一综述。1生物学特性霍乱弧菌是导致急性腹泻的病原体之一,主要经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霍乱弧菌能通过胃酸屏障进入人体小肠,并在其中定居、繁殖、分泌毒素。  相似文献   

20.
应用筛选法检测健康人群中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O1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其发病率已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等肠道病原菌的报道〔1〕。在应用文献方法〔2〕进行人群中携带非O1群霍乱弧菌监测中 ,发现常规方法较繁琐 ,不适宜做大工作量的筛选。为此 ,我们探讨用生化试验分步筛检非O1群霍乱弧菌 ,经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3月采集本市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体检人员 ,近半月无腹泻者的粪便 ,共10 0 2 0份。1 2 培养基与诊断血清 分离用 4号培养基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